时光荏苒,琴声依旧

2017-04-22 19:59黄宇
启迪·教育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器乐曲子声部

黄宇

一年又一年,比赛依旧,然而每年的器乐比赛总有些感触,触动里有彷徨、有失望、有喜悦、有回望、有期待……于是提起勇气,留住点关于我和孩子在比赛日子里的那些时光。

今年的器乐比赛如期而至,每所学校的器乐班期望在金秋的十一月里能谱写美丽的乐章。

一、《蓝色多瑙河》的缘分

《蓝色多瑙河》是1866年由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原为一首由乐队伴奏的男声合唱,后去掉人声,成为一首独立的管弦乐曲。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大的尾声(部分再现前面主要的音乐主题)连续演奏而成。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这样一首华丽格调的乐曲来到我的身边,那年我刚毕业,还是个稚嫩的外聘钢琴专业老师,我初试对《蓝色多瑙河》这首曲子进行改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于是跟《蓝色多瑙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年的比赛再续前缘,带领我们的口风琴器乐班的孩子畅游在华丽、高雅的格调里,演奏关于蓝色的梦幻。

二、《蓝色多瑙河》的“多恼”

和我一起参加器乐班训练的还有另外一位音乐老师,每天训练时间在下午第二节课后,時间紧凑也不妨有周末加班加点的训练节奏,这种激情,我想也与曾今的成功有关,这首曲带给我的力量和支撑,回想那年带领孩子们不仅取得了区里的第一名,获得了市里的比赛资格,在田汉大剧院参加的市比赛也获得了第一名,虽然没有实名的荣誉,但我还是挺开心的,让我有一次在那么大的舞台上弹着200多万的钢琴进入那般柔美的格调里,对于当年刚出学校的我的努力付出能获得好的成绩,心里充满了幸福感。

同一首曲子,同样的训练,一样的方法。但是结果却并是天隔地远。我曾今一度沉浸在苦恼里不可自拔,心里也很矛盾,很不是滋味。当可以把它拿出来做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时,也是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和不足,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面对失败,于是我开始静下心来回头看,问题一个一个浮出水面:

1.难度太大,定位太高

曲子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

我选择的是五年级的学生用口风琴来吹奏曲目,虽然高年级的孩子接受能力强一些,但是高年级每周只有一节音乐课,其它时间来进行排练的阻碍又多。学生吹单声部的时候还可以,但是在两个声部进行合奏的时候两个声部的声音根本就没有出来。而且出现了很浑浊的效果。在这点上一定要分声部进行练习,而且每个声音能自如的吹奏才可以。

2.硬件缺乏,乐器单一

整个曲目中我只用了两种乐器,本首曲目需要搭配声音优美的打击乐器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因为现在学校还处于一种比较特殊的时期,在硬件上跟不上来,好不容易找到两种乐器:三角铁(没有铁棒)、沙锤(其中一个还漏沙子,后来还是需要学生用透明胶把他贴好后才用上)。所以整个打击乐基本就是两样,本想着出去借,但是每个学校都需要所以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比赛结束后才知道其它学校的学生打击乐还是很富足的,然而我们学校却只有两种,既然这样的话就干脆把首曲子进行调整,简单化。就用两个打击乐器吧,后来在自己的改编下,进行了更加简单的处理,里面有小提琴的部分,我也把这个独奏部分取消了,考虑在学校里实在是找不到任何一个学乐器的孩子了,然而把曲子简单的不能在简单的处理。把重点放在了吹奏上面,即使是吹奏也是两个声部的吹奏,出现了两个声部的不和谐,先是要学生两个声部都会吹奏,根据队形和声部再进行声部的分配,很多次我发现了很多的不和谐,就不断的分声部练习,我把曲子进行改编后把重点放在了吹奏上,少了很多的乐器编配。交响乐的创作的确非常艰辛,因为这中间涉及到太多太多的音乐知识与素养,就好比一栋高楼,为高楼做设计的设计师也很艰辛一样,而我却省去了很多很多的装潢和设计,只有了主架。这样就比较干涩。交响乐气势磅薄,优秀的演奏可以给听众一种美妙的体验。这种感觉是和任何一种乐器独奏不同的,我把曲子的性质都改变了。

3.人力缺乏,形式单一

在整个比赛中我负责排练,包括两个声部的练习,弹伴奏等多项

职务。由于小学校老师们都很忙碌,没有太多的人力资源投入到训练中来,这也让训练的效率不能达到很高。以至于最后都没有对队形进行排练,表演的形式比较单一,在形式美上也是需要改进。我想我明年的比赛训练能如校长承诺的一般,我回头望时,不只我一个人,后面站着的是一个团队。

三、 活动比赛让我收获感悟,努力前行

我们学校在本次的比赛中虽然结果不突出,但是我想我也从中收获了不少,今年的不足定会铺就明年的更好。

这次比赛让我很感动,每所学校的表演也很精彩,区里所有的小学全部参加了这样的比赛。还记得那个瞬间,最让我感动的是,在西马洲的这个洲上整个学校只有一个班级,兴马洲办学点位于湘江中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兴马洲上,兴马小学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基本都是岛上村民子女就读。2000年后,随着岛上青壮年村民纷纷外出打工,不少村民搬离兴马洲,生源越来越少,因为要搭轮渡才能上岛,周边的学生也不愿意来这里读书。就是这样一所学校,这个班级的学生全部都来了才十几个孩子,虽然他们的曲调简单,每一个音符里都传递着他们的乐观积极和向上,触动着我的每一个细胞,是这些孩子还一直坚守在自己的美丽家园,这份执着让我心灵佩服,还有背后一直热爱着这份教学事业的老师,他们是用着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了自己确实在为祖国奉献自己。这样的老师就是一盏明灯,点亮着这个岛上前进的道路;是勤劳的。。。。。园丁,为岛上的孩子浇水施肥;牺牲了自己为孩子们留下了充实的知识。人们都说老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学生在老师的浇灌呵护下健康茁壮的成长,不管这颗种子将来是否能丰收,园丁都会竭尽所能的给他营养,给他水分,给他氧气,给他所有他需要的……

他们让我感动。

另外一首歌曲是《南山南》,南山南,北秋悲,南山有谷堆 ,南风喃 ,北海北,北海有墓碑。北海是广西的一个沿海城市,歌词里面的南方应该就 是指广西北海,再结合墓碑,就可以推测出,这是一段发生在南方的爱情故事,故事的男主角是北方人,不知道什么原因,女主角已故了,被埋葬在北海的一座墓碑里。小朋友把这样一个故事吹奏的那么的感人,确实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这首歌曲表演的淋漓尽致,我听到第一时间就让我全身起鸡皮疙瘩了,在加上古筝和风力让这首歌曲更加的有种凄凉之感。首先让我敬仰的是这位老师的音乐素养很高,把这首歌曲理解的透彻才能把学生引导的这般高水平。优美的旋律将会充满整个礼堂,优美的旋律是幸福的流淌,快乐的旋律是跳动的音符。看过我们同学的精彩表演后,感到同学们的身上有着那么多的闪光点,有着无法阻挡的活力与朝气。他们让我们共同度过这美好的时光,也让我们将这份音乐的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今天的器乐大赛结束,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同学们的精彩演奏。让我由衷的佩服,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不仅仅是需要会唱会跳,还需要有创作改编,编配的各方面的能力,想说一句这些老师真棒,孩子真棒!

猜你喜欢
器乐曲子声部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有风吹过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