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访美时的插曲

2017-04-21 08:48陈天璇
金秋 2017年1期
关键词:哈默费正清斯诺

文/陈天璇

邓小平访美时的插曲

文/陈天璇

1979年1月28日至2月4日,应卡特总统的邀请,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这是新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破冰之旅”。

在国宴宴会上

卡特总统举办国宴款待邓小平。后来从宴会上传出来了3条插曲:第一是同桌的一位美国女演员向邓小平讲述她在“文革”期间的中国之行,并赞扬他三落三起。邓小平打趣说,如果奥林匹克有这类奖,他肯定拿冠军。第二是同桌的“中国通”费正清,邓小平对他不谈历史,只问:“贵庚?”费正清答:“我72岁了。”邓小平说:“我今年74岁。”费正清说:“你还是满头黑发,而我已谢顶了。”邓小平幽默地说:“这证明您脑筋用得太多了。”第三是当尼克松走上前来和邓小平握手时,大厅里一阵“嘘”声,这是美方与会者对“水门事件”的反应。邓小平与他握手时说:“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您。您访问中国时,我还在南昌郊区的一家工厂做工。得知毛主席请您来访问,我是很高兴的。”

会见斯诺夫人

邓小平在美国期间,会见了斯诺夫人,而且被传媒报道为最富戏剧性的一次会面。著名记者海伦·斯诺,是中国人熟知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作者斯诺的第一位夫人。1937年,她只身前往延安采访,时逢中共中央开大会,她有幸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40多位中共领导人,但未能见到任弼时和邓小平,因为那时他们两人带兵在外。海伦求助于毛泽东,于是毛泽东挥笔给任弼时和邓小平写信介绍海伦,可惜海伦最终也未能找到他们,但那封信她一直存在身边。当海伦拿出42年前毛泽东的亲笔信时,在场的记者们立刻拍下了这一珍贵的镜头,很多报纸包括《纽约时报》都以通栏标题报道了这一意味无穷的消息。

海伦见到邓小平的第一句话是:“你这人真难找!”接着就把毛泽东的亲笔函交到邓小平手上。邓小平打开信来,读了又读。其内文是:“弼时、小平同志:斯诺夫人随部队一起赴前方,作为战地记者,向外写报道。请在工作、生活诸方面予以协助和关照。致礼!毛泽东1937年8月19日。”

会见哈默

邓小平一行按照美方的安排,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西蒙顿市享用烧烤宴。有近50名得州的石油公司老板列队欢迎,他们都是当晚共同进餐的嘉宾。

后来有人忆述,当时美国大实业家哈默也赶来赴宴,但一度被拒于餐馆门外。原因是守门人查遍嘉宾名单,没有哈默。但哈默也不是随随便便就离开的人,他坚持再三,要见主人。后来负责记录的人查到哈默那家公司的确曾订座,不过榜上嘉宾不是哈默本人,而是他的一名手下。如今,真正的大老板亲自来了,自然是马上放行请进。

当邓小平进来时,人人抢着去排队握手。哈默行动稍慢,他毕竟已是年逾80岁的老人了,所以轮到最后。在翻译冀朝铸报上哈默名字之后,邓小平一面与他握手一面笑着说:“不用介绍哈默博士了,我们都知道他!他是在苏联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列宁的人。现在你要来中国帮助我们呀!”哈默立刻说:“我非常愿意!”但是他又笑对邓小平说:“可是据我了解,你们不允许私人飞机进入中国。我年纪大了,不能乘坐商务飞机了。”据说,邓小平听后便把手一挥回答道:“这好办。你只要给我一封电报,告诉我你想什么时候来,我可以做出一切必要的安排。”

这时,主人邀请邓小平到主宾席去就座,哈默也回到他那一席,是与副外长章文晋同桌。章文晋是搞外交的,刚才又站在邓小平旁边,于是上前热情地把哈默拉起来说:“您不应该坐在这里,您应该和邓副总理坐在一起。”说完,便引着哈默走向主宾席。据说,邓小平果然请哈默坐在他的身边,在长达一个小时的晚餐中,邓小平与哈默之间的对话占了大部分。

后来哈默真的到了中国,选了山西平朔露天煤矿作为与中国进行合资开发的首项投资。

猜你喜欢
哈默费正清斯诺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墨磊宁的《中文打字机史》荣获2018年费正清奖
由“不包括”引发的思考
摔倒了就趁机抓一把枯草
哈默卖酒
“近现代化”观念下书写的历史教科书——以费正清编写的历史教材为例
宋怡明教授与海外华人研究——访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教授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
斯诺登申请延长逗留期限
主动栽培学生的“费正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