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队”在太平洋岛国的活动研究:以斐济为例

2017-04-21 02:53:46吕桂霞
关键词:斐济岛国太平洋

吕桂霞

(聊城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和平队”在太平洋岛国的活动研究:以斐济为例

吕桂霞

(聊城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美国自1966年开始向其托管地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和帕劳派遣和平队志愿者起,至今已遍布除瑙鲁以外的13个独立国家。它结合岛国实际需要,重点关注太平洋岛国的教育、卫生、经济、社区发展、青年发展和环境保护,通过志愿者“人民对人民”的亲身示范方式,向民众传授知识和技能,推动岛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同时,也提升了美国在岛国的形象,促进了岛国民众对美国的认知,潜移默化地传播了美国文化与价值观,增强了美国在太平洋岛国的软实力,但也付出了一定人员的牺牲。

和平队;太平洋岛国;斐济

美国“和平队”是根据1961年《和平队法》而成立、由美国政府向亚、非、拉地区派遣执行其“援助计划”的服务组织。尽管它不像美国国务院那样公开为其对外政策进行辩护,也不像美国军队那样为维护其国家利益随时出动,但作为美国对外关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平队”以一种不用枪炮、不用高压政治甚至没有赢利动机的方式,通过向包括太平洋岛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教师、医生、护士、各种技术人员等中等人力资源,帮助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美国形象,增强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吸引力,并服务于美国的外交战略和国家利益。

为了笼络太平洋岛国,增强美国在该地区的软实力,1966年和平队志愿者率先进入美国托管地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和帕劳,随后又扩展到除瑙鲁外是其他太平洋岛国。美国和平队在太平洋岛国的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该地区经济、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区和青年发展,以及企业与公共管理、城市和市政工程等,但也因当地人的抢劫、性侵等各种原因付出了一定的人员牺牲。

一、美国和平队在太平洋岛国的活动概况

太平洋岛国包括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三大族群、27个国家和地区,占据地球表面面积的1/3,其中已经独立的国家有14个,即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斐济、萨摩亚、瓦努阿图、汤加、纽埃、库克群岛、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图瓦卢、瑙鲁、基里巴斯和帕劳,其中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有8个国家。①自1975年始,斐济、萨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库克群岛、汤加和纽埃8国先后与中国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dyz_681240/这一地区虽然人口相对较少,除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和所罗门群岛人口达732.1万(2013)、84.9万(2014)和57万(2014)外,多数国家人口不足20万,人口最少的纽埃只有1311人(2014)。然而,太平洋岛国地区的自然资源却十分丰富,特别是水产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其中,专属经济区占全球地表面积的8%和海洋面积的10%,金枪鱼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更为重要的是,太平洋岛国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扼守美洲至亚洲的太平洋运输线,占据北半球通往南半球乃至南极的国际海运航线,是世界东西、南北两大战略通道的交汇处,是当前海上强国极为重视的战略要地。令人遗憾的是,太平洋岛国地区的经济普遍不太发达,绝大多数国家依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脆弱亟需大国援助和庇护,所罗门群岛、基里巴斯、瓦努阿图和图瓦卢还被联合国大会和经济社会理事会列为最不发达的国家。

为了笼络太平洋岛国,推动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该地区的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自1966年起,美国开始向其托管地密克罗尼西亚、帕劳和马绍尔群岛派遣和平队志愿者,至今和平队员已遍布除瑙鲁以外的所有已独立岛国,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图瓦卢、基里巴斯、密克罗尼西亚、帕劳、纽埃、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汤加、瓦努阿图、库克群岛、马绍尔群岛和所罗门群岛(具体情况参见表1)。除了库克群岛、图瓦卢、基里巴斯的项目分别由萨摩亚、斐济与所罗门群岛和平队办公室合并管理,帕劳和马绍尔群岛的项目由密克罗尼西亚统一管理以外,和平队在纽埃的项目管理从1994~1999年由萨摩亚合并管理,而2000年开始则由汤加合并管理。除此之外,美国和平队在其余岛国均设有专门的办公室,管理与对象国有关的一切事务。

表1:和平队进入太平洋岛国的时间一览表

在项目运作方面,虽然由于美国自身财政原因,个别年份太平洋岛国的和平队志愿者人数略有减少,但基本上都延续至今。几个比较特殊的事例,一是和平队在斐济和马绍尔群岛的项目,它们都曾被中止,但几年后又都重新开始。其中,斐济的项目中在1998年3月关闭(因为图瓦卢项目由斐济和平队统辖,所以1998年图瓦卢的项目也宣告终止),2013年重新开始,只是重点领域也相应发生变化;和平队在马绍尔群岛的项目,在1996年,2000年重新开始。二是和平队在库克群岛的项目,在1995年关闭之后,一直没有恢复;三是和平队在帕劳的项目于2014年8月宣告终结,帕劳成为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安提瓜岛之后第4个彻底终止和平队项目的国家。

在服务领域方面,因为和平队初入太平洋岛国时,它们普遍处于未独立或刚刚独立的状态,因此太平洋岛国普遍存在教育水平较低、经济相对落后和健康问题,故而和平队的项目最初主要集中在教育、农村发展和医疗卫生领域,后来为了满足各国政府的不同需求,和平队的项目逐步延伸到淡水渔业、经营管理、小企业发展、能源规划、社区发展等项目。进入21世纪以来,和平队在太平洋岛国的援助重点则转向青年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参见表2)。例如,在萨摩亚,自1967年志愿者开始从事农业推广和农村环境卫生项目,1970年代拓展到教育、课程开发、教育管理、贸易和教师培训,1982年开始,重点转向国家发展优先,从学历教育转向农业和职业教育;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自1981年开始,主要集中在农业、医疗卫生和教育这三大急需领域;在所罗门群岛,1971年6名和平队志愿者进入所罗门群岛,与世界卫生组织一起进行消灭疟疾的工作,1976年志愿者开始对所罗门群岛进行人口普查工作,1979年和平队项目扩大到职业教育和社区发展。在图瓦卢,自1974年始,已有50多名和平队志愿者服务于图瓦卢的公共工程、农村社区发展、海洋渔业、能源计划、健康教育和计算机技术。尽管志愿者的总人数不多,但却为图瓦卢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帮助图瓦卢设计和监督了许多建筑物,引进现代近海渔业技术,建立近海渔业,保护图瓦卢的收入与食品安全,并利用太阳能建立起一个现代农村电气化工程。

表2:和平队在太平洋岛国的主要活动领域

在服务效果方面,和平队志愿者在太平洋岛国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教育、经济、环境卫生的发展和社区开发,得到当地民众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例如,开始于2012年秋的萨摩亚小学英语扫盲项目(The Primary School English Literacy Project),不仅培养了萨摩亚小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而且还使教师们学会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并借助通讯和信息技术,积极推动全社会的参与。同样开始于2012年的汤加小学英语扫盲项目,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英语读写能力,而且志愿者们还努力培养青年领导人和年轻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并使项目从社会需要转向个人兴趣与能力培养。

当然,和平队在太平洋岛国的活动并非一帆风顺,甚至付出一定的人员牺牲。以斐济为例,2014年在斐济和平队志愿者共计31人牺牲,其中最为普遍的犯罪是偷盗,最严重的犯罪是斐济志愿者受到的严重性侵犯。在所有的牺牲者中,93.2%没有受到身体上的伤害,50.8%发生在志愿者被指派的地区之外,41.5%发生在志愿者的住处,3.7%发生在首都,75.4%为女性,24.6%为男性(参见表3)。

表3:2014年在斐济和平队志愿者牺牲情况一览表

严重性侵 3.1% 0.7% 1 27强暴(rape)3.1% 1.1% 1 47抢劫2.1% 2.1% 1 139恐吓 2.1% 0.6% 1 41身体攻击 2.1% 1.3% 1 86故意伤害0 0.3% 22故意破坏0 0.1% 0 9绑架0 0 0 3合计70.5% 23.8% 31

不过,和平队志愿者在太平洋岛国虽然因盗窃和性侵等遭受到一定的人员伤亡,但自1966年进入太平洋岛国以来,和平队员们的活动确实为太平洋岛国的教育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等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

二、和平队在斐济的活动及特点

在斐济,和平队志愿者自1968年开始服务,①虽然美国与斐济关于和平队的换文正式生效时间是1968年6月25日,但《1992年美国和平队年度报告》却指出和平队1968年1月开始为斐济人民服务。参见Peace Corps Annual Report 1992, p. 145.活跃在斐济的教育、经济、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为斐济的教育事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青年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68年57位和平队志愿者来到斐济,被分派到教育、农村发展和卫生保健三个领域,重点是在中学教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此后10年一直延续这一趋势。1977年,随着斐济政府的八点发展计划(the Fijian Government Development Plan Eight)的提出,和平队在斐济的项目开始强调农村社区发展(rural community development,RCD),包括钢丝网水泥水箱建设、建立幼儿园、卫生保健/营养教育。1983年,政府发展优先方向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也更加以技术为指向,因此和平队志愿者们纷纷转向城市,城市发展成为和平队在斐济的重点,而在农村则只保留了极少数的岗位,这种情况一致持续到1987年。

1987年,因为种族矛盾,斐济接连发生两次军事政变,最终成为共和国。随之,斐济对和平队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和平队重新评估和调整已有项目,于1988年发展了小企业发展、集成家庭食品系统、淡水渔业、教育和管理规划咨询项目;1989年,开始实施合作项目;1990年,实施计算机程序设计员与计算机教师项目。1992年,又将教师培训师项目引入重新开张的教师培训学院。1998年,基于斐济对训练有素的教师与开发人员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因此和平队在斐济的项目宣告结束。

2003年,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斐济政府认识到其周围巨大的海洋资源(41200平方公里)和森林资源不仅具有很大的多样性,而且对斐济人民的生活和食品安全尤为重要,急需关注环境安全,因此,和平队应斐济政府的请求重返斐济,开始侧重于新任务——环境保护,以帮助斐济完成其对1992年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期间制定的《生物多样性公约》(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的承诺。

和平队在斐济的项目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援助是“和平队”在斐济的“重中之重”

自1968年美国和平队进入斐济伊始,教育援助就是志愿者们的主要任务。从人数上看,从事教育活动的志愿者占据多数,尤其是最初的10年。以1973年美国在斐济的和平队志愿者为例,截止到1973年6月30日,和平队在斐济的志愿者共计115人,其中75位志愿者教师仍然是“和平队”项目的支柱,占全部援助项目的76%(参见表4)。从1977年开始,虽然和平队的侧重点转向农村社区发展,但教育援助仍然是和平队的主要任务。

表4:1973财年和平队在斐济的项目

从教育援斐的时间看,和平队对斐济的教育援助从1968年一直持续到1998年。在这长达30年的时间里,教育援助一直是和平队工作的重要内容,直到1998年斐济政府与和平队共同评估,确认教师数量能够满足斐济需要之后,才结束了对斐济的教育援助。

从教育援助的内容上看,涉及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志愿者们既要亲自在教授中学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会计学等课程,也要自己设计教学大纲与课堂补充材料; 既要研发实用计算机课程,又要对斐济教师进行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培训;既要在斐济逐步建立研究实验室,又要充当图书管理员;既要在学校教授环境课程,又要为政府制订环境教育计划,并组织学生清除垃圾、安置垃圾桶。

(二)扎根基层,积极融入斐济社会

由于和平队在最初设计时就是面向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且是作为美国对外援助的补充而存在的,它力图通过“人对人”(people to people)的交往,通过志愿者的亲身示范,帮助受援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美国的形象,因此派往斐济的和平队志愿者除了最初阶段集中在首都苏瓦之外,多分散在斐济的偏远地区、外岛和农村。

尽管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原本生活在优越生活中的绝大多数和平队志愿者们却没有怨言,他们与当地居民同吃共住,以恰当地文化方式与不同社区团体、家族、家庭、青年和领导人交往,积极融入当地生活。他们坚持斐济当地的着装规则、风俗习惯和方言,坚持斐济生活方式——加入教会、参加葬礼、学会分享他的所有物、举止得体、忘记了自己的种族身份。譬如,1997年一位志愿者帮助一位农民把他的养殖场从一个小池塘扩展到5个,覆盖面积达24000平方米。这些池塘为这个农民及其家人增加了收入,并提供了工作。再如,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斐济服务的和平队志愿者卡莉•秀塔(Carly Siuta),她与丈夫居住在一个人口不足1500人的外岛村庄,那里只有极少数的便利设施,每天只有几个小时供电,食物全部都由自己种植和饲养。卡莉除政策工作外,她每天与朋友和邻居们在微风吹拂的海边、芒果树下“talanoa”,①“Talanoa”是斐济特有的传统,即大家坐在一起谈话、大笑。分享自己的经历、开玩笑,坦诚地讲述自己的难题。为了增加收入,1984年两位养蜂人建了一座蜂蜜加工厂,处理200个蜂房的蜂蜜,为他们所在的村庄带来大约30000美元的收入。

(三)着重教育、卫生、经济和环境领域,成效显著

美国和平队在斐济的项目不仅涉及教育领域,而且涵盖卫生保健、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

在教育领域,他们不仅关注正规教育,而且关心职业培训;不仅关注在校学生,而且关心失学青少年;不仅关注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而且积极帮助斐济筹建幼儿园、关心学前教育;不仅亲自在学校从事教学,而且积极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斐济的教学水平;不仅在中学教授数学、科学、生物、英语、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等课程,而且传授给学生手工艺和与农村生活有关的家政技能。

在卫生保健领域,最初和平队志愿者主要是为斐济培养训练有素的护理人员,待护理人员供应充足后,又将把重点转向培训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者,并积极援助了农村社区的初级卫生保健项目,包括给排水工程和卫生设施。健康教育志愿者通过为当地护理人员和社区保健人员提供在职培训,完善了对产前和产后阶段目前的照顾,改善了斐济的妇幼保健体系。他们还与斐济艾滋病毒/艾滋病工作队(Fiji's HIV/AIDS Task Force)一起,推动斐济的艾滋病毒/艾滋病防治工作,并通过从事性病/艾滋病教育和意识(the STD/HIV Education and Awareness)项目,加强对斐济农村青年的健康教育。

在经济领域,既不遗余力推动斐济经济发展,又想方设法增加民众的收入;既聚焦农村经济发展,又设法减少城市与农村居民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差异;既大力培训技术人才,又积极推动小企业发展。具体表现为:在农业方面,他们帮助当地居民进行家庭食品加工、家庭花园和家禽项目,同时也在经济作物如可可、杨格纳(卡瓦树)和蔬菜等。在渔业方面,增进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项目,从池塘建设和维护,到鱼类产卵、捕获和市场调查,无不亲身而为。在基础设施方面,他们不仅参与道路、桥梁和防波堤的建设,而且还带领当地民众修建简单的路边巴士候车亭、吊桥、道路和小型建筑物,培训斐济人的基本施工技能。为了推动斐济小企业的发展,志愿者们与发展银行、扶贫机构(Poverty Alleviation Unit)、“青年成就”(Junior Achievement)、青年部以及妇女、文化部一起,向小企业所有者提供建议与技术支持,并与斐济开发银行合作,积极向小企业所有者提供贷款。

在环境领域,志愿者们不仅在学校教授环境课程,而且亲自带领学生清除垃圾、安置垃圾桶。2003年和平队重返斐济后,针对斐济的《生物多样性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the National Biodiversity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简称NBSAP),实施《斐济综合环境资源管理项目》(Fiji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Resource Management Project),着重提高个人在环保意识和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的能力,建构非正规的环保与商业教育工作者技能,加强环保和商业机构与组织,建设环境安全的社区网络。

三、和平队活动的影响

和平队在太平洋岛国的活动,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太平洋岛国地区教育、文化、卫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该地区的民众深刻而全面地认识了美国。另一方面,也改善了美国在太平洋岛国的形象,传播了美国文化和价值观,同时,也增进了美国对太平洋岛国的了解,增强了美国在太平洋岛国的软实力。

为了对和平队志愿者的工作进行评估,2008年美国和平队战略信息办公室(the Peace Corp’s Office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Research, and Planning, 简称OSIRP)根据美国政府管理预算局(the 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OMB)的指令,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①为了全面、客观评价和平队工作的效果,从1975年起和平队建立起每两年进行一次调研的机制,2009年开始这一机制改为每年一次。由普利亚•(Priya Chattier)博士领导评估小组,根据和平队战略信息办公室确定了2005-2010年间和平队参加工作过的97个点,随机抽取样本,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在斐济的19个社区,对31位合作伙伴、79位受益人、42位接待家庭成员以及37位利益攸关者,进行了189次半结构性的访谈(semi-structured interview)。这些访谈对象,既有当地酋长和村民,也有教师和小企业所有者;既有妇女组织成员、青年组织成员,也有教会组织成员、卫生委员会成员或保健人员;既有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也有非政府组织人员,可以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通过评估,他们发现,和平队志愿者的工作,对太平洋岛国和美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

(一)推动了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改善卫生状况

和平队志愿者的活动,首先极大地推动了太平洋岛国经济的发展。志愿者们来到太平洋岛国后,从帮助岛民造炉灶到建蜂房,从淡水养殖到饲料开发,从银行贷款到经济管理,极大地促进了太平洋岛国经济的发展。

其次,志愿者的活动,改善了太平洋岛国的医疗卫生状况。太平洋岛国地处热带,气候湿热,热带疾病如疟疾十分普遍,志愿者们在太平洋岛国积极开办诊所,培训当地医护人员,并与世界卫生组织一起协作,消灭疟疾。如,在所罗门群岛,1971年6名和平队志愿者进入所罗门群岛时的主要工作,就是与世界卫生组织一起消灭疟疾,最终成功地将所罗门群岛疟疾的发病率降低到稳定水平。针对岛民普遍超重,糖尿病较为普遍的情况,志愿者们还积极开发了声像资料,加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最后,志愿者的活动,使太平洋岛国的环境卫生状况大为改观。志愿者们先通过开始环境教育课程,使岛民们认识到良好的环境卫生的重要性,然后再从与岛民息息相关的点滴小事做起,帮助他们修建人行道,在家中挖掘垃圾坑,在公共场所设置垃圾桶,教给他们进行垃圾分类,引导他们学会垃圾回收与利用,极大地改善了太平洋岛国的环境卫生状况。

(二)增强了斐济民众对美国的认知

在和平队志愿者未进入斐济之前,许多斐济人基于电视形象、电影和赴斐旅游的美国人影响,认为美国人是粗鲁、暴力、富有而具有剥削性的白种人,而在互动以前,项目参与者主要通过互联网、朋友、亲属和学校教材了解美国,斐济受访对象认为美国人独立、聪明、努力工作,许多人回忆起二战时与美国军人共同作战的经历。同时,有些受访对象认为在与和平队志愿者互动以后,项目伙伴和受益人认为美国人是诚实而富有同情心的人,他们沟通透明、积极参与实践。许多受访对象认为和平队志愿者就像他们自己人一样生活,也不歧视村民。项目伙伴与受益人认为,他们作为一个团队在社区工作很好,为人诚实,尊重他人,富有责任心,在与志愿者互动后他们跨文化工作的能力增强。其中一个接待志愿者的家庭成员表示:“虽然我从来没有想过美国有什么特别,但是现在我觉得如果都像美国一样,世界将会是一个友好的地方”;一名受益人也表示“志愿者像斐济人一样生活——他们加入教会,参加葬礼,分享他们的所有物,忘记了自己的种族身份”。

(三)改善了美国在斐济的形象

二战后,由于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政策和美国在这些国家的外交官的素质和行为,美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形象每况愈下,“丑陋的美国人”成为这一时期美国在这些国家的形象。正如1959年人类学家爱德华•T.赫尔在《寂静的语言》一书中写所写:“虽然美国在外援计划上花了数亿美元,但他既未得到全世界的喜欢,也未得到其尊重。今天,在许多国家,是真正地不喜欢美国人;在其他地方,只是容忍美国人。”与亚非拉其他国家一样,二战后美国在斐济的形象也不尽人意,然而,和平队的到来,极大地改善了美国在斐济的形象。

根据对受访对象的会谈,斐济人在与和平队员共事后对美国人的评价更加肯定。以合作伙伴为例,在与和平队员共事之前,只有19%表示他们对美国人的评价有些消极或者非常消极,而在共事之后合作伙伴对美国人的消极评价为0,同时71%的合作伙伴评价更加肯定。项目受益人和接待家庭的情况也如此。共事之前,只有3%的受益人对美国的评价非常肯定,46%有些消极或者非常消极,共事之后,84%的评价更加肯定,消极的评价则下降至1%;共事之前,30%的接待家庭对美国人的评价有些消极或者非常消极,只有3%的接待家庭对美国人的评价是积极的。在与和平队员共事之后,25%的接待家庭对美国人的评价非常积极,68%的评价更加肯定。(参见表5)

表5:和平队工作前后斐济人对美国评价的变化

(四)传播了美国文化和价值观

和平队志愿者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方式,在向斐济民众传授某些专业知识、教授某种技能的同时,也传播了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斐济民众的思维、行为和处事方式。

以《斐济综合环境资源管理项目》为例,斐济人在学会了自然资源管理、垃圾、水与环境卫生管理等技能后,大都在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中使用这些新技能。如87%的合作伙伴在社区开发工作中使用,其中每天使用的占61%,每周使用的占26%。76%的受益人回答说他们也使用这些新的技能,其中每天的占68%,每周的占8%(参见表6)。

表6:技能在职业生涯中使用的频率

在个人生活中,84%的合作伙伴表示,他们每天都会用到从项目中学会的新技能,16%的每周都会用到;78%的受益人每天或每周都会用到,每天使用占70%,每周使用占8%(参见表7)。①Host Country Impact Study Fiji,” p.47.在他们的个人生活中使用水与环境卫生项目的成果,包括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回收、使用垃圾坑、在花园里使用堆肥、以及把这些做法教给其他家庭。

表7:访谈对象在个人生活中使用技能的频率

美国和平队员们的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太平洋岛国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多样性,扩大了美国在太平洋岛国的影响,增强了其在太平洋岛国的软实力。同时,也为我国的对外援助事业尤其是教育援外提供了一定的借鉴,譬如尊重当地传统习俗和文化,深入基层,走进民众,同时建立健全志愿者选拔、培训、派遣及激励机制等。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太平洋岛国,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太平洋岛国的软实力。

[责任编辑 山阳]

Peace Corps in the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a Case in Fiji

LV Gui-xia
(Research Center for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252000, China)

the Peace Corps has spread to 13 independent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excluding Nauru, since the United States firstly dispatched the Peace Corps to its trusteeships in Micronesia, the Marshall Islands and Palau in 1966. The Peace Corps focused on the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education, health, economic, community development, youth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dressed the needs of them. With the help of“people to the people”working methods, the Peace Corps volunteers taught people knowledge and skills, promoted economy,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islands. At the same time, the Peace Corps also enhanced the imag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islanders, made them understand the United States, spread the American values, and enhanced the soft power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On the other hand, A few the Peace Corps volunteers lost their lives for it.

Peace Corps;Pacific island Countries;Fiji

K61

A

1672-1217(2017)02-0060-09

2017-01-13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5AZD043):太平洋岛国研究。

吕桂霞(1970-),女,山东阳谷人,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世界史博士,美国史博士后。

猜你喜欢
斐济岛国太平洋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独特魅力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42
爱管闲事的“太平洋警察”
决胜太平洋
南太岛国“说不”背后的智慧(观察家)
环球时报(2019-08-06)2019-08-06 14:44:07
巴新:中国元素越来越多的大洋洲岛国
跨越太平洋的爱恋
中国盐业(2018年12期)2018-09-21 07:14:10
千年五战:一个岛国的野心
华人时刊(2017年13期)2017-11-09 05:39:05
澳媒抹黑中国斐济遣返行动
环球时报(2017-10-10)2017-10-10 04:40:19
中国企业承建斐济公路项目竣工
太平洋还是北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