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韵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049-01
課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教师应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尽可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使每堂课都成为有效教学。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才具有有效性呢?
教师要注意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就一堂课来说,只有充分准备,才有可能有效,甚至高效。因此必须加强对教材的研读,研读教材要做到“三读”:一读教材和教师用书,弄清课文的重难点,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二读学生,现代教育的观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已知”,才能挖掘其教学价值,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主动、自主、探索的火力;三读资料,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很多教师预想不到的情况出现,尤其是课改后,文章中的一些字或者其它的知识可能以前的教学经历中没有出现过,如果教师不能做到心中有数,就不能起到身教的作用,也不能令学生信服。
教师要注意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要转变,教师要有“传授型”向“研究型”、“师生互动型”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强调“齐步走”、“照本宣科”,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我讲你听,耳口相传。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事实上学生的个性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只注重教师的权威性,忽视学习是主体的活动过程的教法必须改变,即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如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在课文总结时,让学生比比谁的发言有创意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他们的学习目标就会变成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三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新课标提倡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但老师不能只是鼓劲,应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合作学习的时机很多,可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也可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一些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进行或在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的组织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交流、评价,教师应以探索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问题解决的有效性;第三,提高课后训练的有效性。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有效性。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迁移。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第四,提高课后辅导的有效性。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有效性。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迁移。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
教师应善于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应有一定的导向性,如导向文化感悟,导向品格修养等,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另外,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问题的解答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使课堂交流呈现多向性。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应叫开放式提问,它没有划一的或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开放式提问含有很大的容量,但决不是大的不着边际,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紧贴课文,让学生有开掘的天地,对课文情节或人物作深入的、探究性的讨论。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一课时,初读古诗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诗中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学生自己讨论研究的很积极,也有很多好的看法出现。学生思考的过程——包括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提问、引导等——才能真正有助于智育,也是衡量一堂课是否是有效教学的标准之一。
教师要养成教后反思的习惯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同时寄寓着教师职业的人生价值。教师要养成教后反思的习惯。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同时寄寓着教师职业的人生价值。教学反思有多种形式,有人认为可以分“行动——感悟式”和“旁观——发现式”两种;有人认为,有回忆课堂、录音、录像、日记、同伴互助、专家诊断、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个性化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