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军++秦小虎
摘 要:现代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复合体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既要实现对传统生产方式的转变,又要起到保护环境的生态功能。生态农业要求农业发展健康、绿色、可持续,以高新技术为推动力,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体。
关键词:SWOT分析 现代生态 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2(c)-0124-04
现代生态农业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保持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续提高的土壤肥力、持续协调的农村生态环境和持续保护利用的农业自然资源,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逐步建立一个采用现代科技、现代装备和现代管理的农业综合体系[1]。
2012年8月28日,兰州新区成为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规划面积1 750 km2,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将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是我国重要的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及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按照总体规划,兰州新区的建设从一开始就是严格遵从高精尖的标准,除了高端新兴战略产业外,也将其西北城市区域规划为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区。兰州新区的农业发展,不再只注重数量和效益,更要实现生态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当地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影响,在农业市场竞争不断增强的今天,其所面临的挑战日益加大。 该文拟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兰州新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进行系统分析,明确兰州新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优劣势所在,分析其机遇与挑战,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兰州市及甘肃省周边省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思路。
1 兰州新区农业发展概况
兰州新区2015年农业增加值为3.83亿元,同比增长3.42%;农民人均纯收入9 540元,同比增长25%。
(1)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以粮食作物为主的播种面积呈现下降趋势,种植业结构正在逐步向以玫瑰、药材等为主的特色高效农业调整。据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统计,包括玫瑰在内,2015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在21.2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达5.5万亩,玉米播种面积0.68万亩,马铃薯播种面积2万亩,胡麻播种面积2万亩,蔬菜播种面积3.5万亩,玫瑰累计播种面积达7.53万亩。
(2)畜牧业平稳增长。兰州新区2015年各类畜禽存栏量共计51.242 9万头(只/羽),其中生猪存栏3.7万头;牛存栏0.16头;肉羊存栏4.3万只;家禽存栏43.07万羽。目前新区有千头(只)以上养殖场20个,规模养殖户427家。2015年新区扶持农业小微企业13家,其中养羊小微企业11家;养鸡小微企业2家。在国家扶持微小企业的优惠政策支持下,部分养殖户注册为企业或农业合作社,养殖业逐步向企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3)林业生产高速发展。2011—2015年,兰州新区林业生态建设共计完成绿化面积18.5万亩,其中,生态林9.45万亩(城区景观绿化1.294万亩),经济林9.05万亩。相继建设完成了1.45万亩的新区东一干渠大型防护林带;1.4万亩新区东南片和西山片环城山地景观防护林带;10 000多亩的24条核心区城市道路景观工程;5 000亩的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9.05万亩以玫瑰、梨、枸杞、大接杏、油用牡丹、文冠果为主的生态经济林示范区。
2 兰州新区现代生态农业的SWOT分析
2.1 优势(S)
(1)农业生产条件。兰州新区位于甘肃中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6 ℃~9 ℃,年平均降水量300~350 mm,全年平均无霜期139 d,年日照量1 744~2 659 h,日照率60%。从适宜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兰州新区具有太阳辐射强、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较大、病虫害发生率低和环境污染较轻等气候优势。此外,兰州新区工农业生产开发区域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资源充足,水资源丰富,引大入秦工程设计供水能力4.43 亿立方米,目前实际利用不到2亿m3,通过扩渠改造还可以再加2亿多立方米,完全能够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生活需要。
(2)区位优势。兰州新区地处兰州、西宁、银川3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甘肃与国内、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门户,座中四联,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作为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连接点,兰州新区在联系中亚、西亚、东欧地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战略通道作用,是我国除了海上通道外,向西亚、东欧开放统领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兰州新区处于兰州市和白银市接合部的秦王川盆地,距兰州市主城区38.5 km,距白银市区79 km。目前兰州新区与兰州老城区之间的城际铁路已经开通,将兰州新区、永登、武威与兰新高铁连接在一起,有利于城市群的集聚效应。2016年8月,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建成,将满足开辟更多国内、国际航线的条件,兰州新区在加强对外国际经济合作交流方面的能力大大增强,这为兰州新区的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3)特色农产品发展基础良好。兰州新区当前是以玫瑰、牡丹、枸杞、高原夏菜、枸杞、玫瑰、甜瓜、红提葡萄等为主的特色农业地区。在玫瑰产业发展方面,2016年玫瑰种植面积达到7.53萬亩。另外,中药材播种面积达1.71万亩,高效农田节水12万亩。2016年秦川镇新昌村种植甘蓝、娃娃菜、白皮洋葱等高原夏菜1 500亩,种植油用牡丹200亩,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国家。
(4)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趋势明显。兰州双龙蔬菜保鲜有限公司建成钢架塑料大棚107座,初步形成了高原夏菜产业基地;甘肃康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智能化日光温室9座,初步建成集大田种植、生态养殖、智能化设施种植等综合性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兰州新区敬业向日葵产业园建成了1 800 m2的智能玻璃温室现代农业成效初步显现。兰州春晖生态种养殖有限公司是目前新区最大的种养殖企业,面积达数千亩,已开发的土地上不仅种植各类经济作物,而且利用植物空地养殖生态土鸡、生态鹅、生态兔以及鸵鸟、孔雀、野鸡等,企业在生产的同时,积极拓展高端消费市场,尤其是农家散养鸡更是供不应求,现代农业成效初步显现。
(5)农业科技优势。兰州新区要建设生态高效的现代化农业体系,可以依托兰州主城区的兰州大学、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兰州市农业技术中心、兰州市农业科学所等科研院所的科技实力,与企业开展产、学、研等方面的合作,为新区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2]。
2.2 劣势(W)
(1)生态脆弱,生产成本较高。兰州新区地处甘肃中部干旱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年地表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6倍多,当地地表水水资源十分匮乏,深度多在 40~100 m以下,矿化度较高,不便利用。当前新区水源主要来自于引大入秦工程水及西岔电力提灌工程。由于气候干燥和缺水的原因,植被也相对稀少。兰州新区北部距离腾格里沙漠150 km,除5~8月份风沙较少外,其他月份风沙较大。当地土壤种类主要是灰钙土,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较差。同时,在北部山体区、平原耕作区的土壤风蚀严重,土壤盐碱化较高。虽然新区属于农业灌区,但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对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2]。兰州新区水资源先天不足,当前的工农业生产用水,主要来自引大入秦工程,按照投入产出成本来说,农业生产的成本较大,传统的灌溉方式难以扭转这种局面,不利于节能增效的目标实现。
(2)农业龙头企业较少,生产组织化程度偏低。龙头企业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关键,兰州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否能够实现,是否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在与其能否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主体和主导力量。自从新区成立以来,虽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些大型龙头企业,如,甘肃大北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甘肃敬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天然玫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以及兰州春晖生态种养殖等开始了项目实施。然而,整体来说,农业生产的主体依然是农民,难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兰州新区目前的农业仍以分散小农户经营为主,大部分农业合作组织不完善,发挥不了作用,导致一些特产、名产形成不了品牌优势。目前新区登记注册合作社53个,其中有11个因拆迁或其他原因停止运行,正常运行的主要以组织种植养殖生产为主,大部分合作社的企业化运作能力太差,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兰州新区党政办公室2014年统计)。
(3)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不健全,产业服务配套不够完善。新区现阶段没有设立县级农技服务中心,农林水务局下设的农业发展处也只有3名工作人员,种植业技术服务工作力量主要依靠乡镇一级,但新区各乡镇征地拆迁任务繁重,大量乡镇农技干部被抽调从事征地拆迁工作,影响到新区种植业的发展。因此,新区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培训手段和方式比较落后,信息网络和市场建设相对滞后,农产品精深加工匮乏,服务存在重产前、产中服务,轻产后服务的现象,对农产品储运、保鲜、包装、销售等后续环节缺乏应有的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2.3 机会(O)
兰州新区从成立规划之初,总体建设规划就确定了“产业强城、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的建设目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生态保护有着迫切的要求。依据《兰州新区生态建设总体规划》,在沿路、沿渠、沿湖、沿山进行植树造林,并把造林绿化与群众增收结合。因此,在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方面,从国家层面和各级政府方面,都对兰州新区给予了直接和间接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1)国家出台了现代农业发展意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2009年农业部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 2011年甘肃省出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意见》,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和要求。2013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突出强调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3]。2012年十八大又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将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强节能降耗,推进水循环利用,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以及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林产业。
(2)对兰州新区的发展,国務院、甘肃省以及兰州市都给予了明确的政策支持。国务院在2010年《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甘肃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是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要积极推动兰州新区的发展。2012年甘肃省出台了《关于印发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支持兰州新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优先支持环境保护项目,对于集约用地的农产品初加工项目予以低标准的土地出让政策。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同时也提出要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4 300座大型灌区、提升农业机械化达到70%以上,同时在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上取得突破。
2.4 挑战(T)
(1)农业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不合理。土地、 劳动力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生产要素。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耕地不断被占用,或建工厂或开发地产,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优质土地资源越来越少。种植业、养殖业所需农业生产土地越来越少,成本越来越大。此外,由于农业产出效益较低,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农业生产人员逐年减少。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起步较慢,并且需要更多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和管理的人员,而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人员却又因为待遇和发展前景等因素影响了劳动力的合理配置。这样的要素资源流失显然对现代农业发展不利,难以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人员配备要求。
(2)周边省区对特色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压力。兰州新区作为甘肃省农业生产市场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现代农业发展,不仅受到省内白银市、榆中县等地区的市场份额挤占,还面临来自其他省区农业规模化、设施农业、市场信息等因素带来的挑战与威胁。近年来,由于甘肃省周边地区都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农产品销售出现滞销情况。2014年,从甜瓜产量来看,新疆为234.9万t,全国排名第一,甘肃52.1万t,排名第十一,据调查,新疆的哈密瓜销售从规模上要比甘肃集中,新疆地区已经出现了哈密瓜销售电子商务订单农业产供销一体化模式,甘肃省内的甜瓜品牌效应知名度不高,兰州地区的白兰瓜省内驰名,但由于难以在省外市场打开销路;从葡萄生产来说,新疆白葡萄和红提产量依然是全国第一,陕西葡萄产量是甘肃的两倍,陕西省依托西安市葡萄研究所培育出户太8号葡萄,该品种具有香甜、早熟、丰产、耐贮运的特点,2014年甘肃周边省区部分农产品生产情况见表1。
3 兰州新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定位及战略思考
3.1 发展定位
根据国家对甘肃以及兰州新区的发展战略来看,将其定位为国家的生态安全屏障,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辐射功能。兰州新区的农业发挥区位优势,体现区位优势,既作为名优农产品的输出基地,又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关键节点,继续推进玫瑰产业、红提葡萄、白兰瓜等特色林果基地建设,以绿色有机、高效节能、品牌突出为发展目标。改变传统的粗放农业生产方式,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以生态效益为首要发展条件约束,同时将农民增收结合起来,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一体化发展。
3.2 战略思考
(1)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市场经济条件下,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组织主体必然是企业。由于龙头农业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较强,产供销专业化、标准化要求较高,以农业企业为主体和主导,兰州新区的现代生态农业才有可能实现。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食用菌生产、生态养殖、新品种培育等现代涉农企业,全面提升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二是通过土地产权交易所,使得农业生产土地更加集中,有利于规模化生产,通过制定有力于农业生产专业户向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转变的政策,从技术指导、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予以倾斜。
(2)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进设施农业发展。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农业发展整体进入供过于求的状态。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要积极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农业,努力使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兰州新区应以玫瑰产业为重点,结合招商引资、各类农业节会,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对于区内“高原夏菜”的发展,要积极推动其设施化、标准化、无公害生产,以企业为生产主体,实施优质品牌战略,建设标准化、现代化温室大棚和标准化示范园区,打造甘肃“夏菜之都”。对于畜牧业发展的现代化,要稳定生猪、家禽生产,突出发展草食畜牧业,鼓励发展特色养殖。抓好乡站专业技术人员“一对一”技术服务工作。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设优势产业基地逐步发展,鼓励引导养殖户采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养殖基地+规模养殖户”的发展模式。
(3)拓展现代农业的功能,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兰州新区以建设“绿色新城、水城”为目标,作为现代农业,要以当前的资源为依托,把特色农业、生态景观、设施农业、采摘休闲、农耕文化体验等融为一体[4]。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不应仅仅停留在农产品的生产方面,要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做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节水、节能,保护环境,增强自身发展对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修复;发展“优、特、奇”的农产品和服务供给方式,积极引进先进优良的特种蔬菜品种、水果、林木、花卉和其他观赏植物等,让更多的城市居民零距离体验农耕文化活动,将农业知识认知和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走精品、高端农业之路。
(4)建立农业科技转化体系,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产的创新,关键在于农业生产单位有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追求。當前的农业研发和生产应用存在脱节的现象,科研单位的技术指导也是蜻蜓点水式的指导,农业生产缺乏懂得农业经济发展的人才。政府在政策上要支持科研单位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加强和农业生产单位的联系,对于农业企业的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专业合作社的人员给予长期技术培训。其次,要加强乡级农技推广站的专业人员配置,确保在新产品引进、生产方式推广等方面做好和农民的交流。最后,依托新区“双联”行动,全民动员,做好田间管理,预防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力保今年农业丰收。同时加大典型示范引领,着力促进土地流转,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着力培养一批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及农民合作社,以提高农业发展的规模化水平。
(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消费者对于健康农产品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健康、合格的农产品必须要有严格的质量监测和监督。要建成新区、乡镇、企业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各追溯点配备专职人员、专用设备、专用场所,实现农产品生产、销售全程可追溯,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同时,加快新区动植物检疫站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动物疫情防控体系。加快生猪定点屠宰和肉羊定点屠宰项目建设步伐,加大中川生猪屠宰场、各畜禽养殖场动物防疫工作,保障新区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明勇.经济工作实用词解[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2] 何国长.兰州新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对策研究[J].兰州学刊,2012(10):195-202.
[3] 李正录.基于SWTO分析的景泰县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选择[J].甘肃农业,2013(20):3-5.
[4] 吴迪.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功能拓展的路径选择[J].赤峰学院学报,2013(10):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