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摘 要: 大学生将成为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当深刻了解中国梦的意义,并积极参与中国梦的建设工作中。在大学阶段,思政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校领导应当意识到利用思政教育传播中国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将中国梦内涵融入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政素质,强化爱国意识。
关键词: 大学思政教育 中国梦 融合途径
中国梦是促进国民生活更加富裕、美好的幸福梦,它是与人民梦、民族梦高度统一的“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社会个体的积极参与及努力。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提高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与理解程度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思政教育是大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良好的思政教育能够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得到提高,将中国梦内涵融入其中对于强化大学生的中国梦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在大学思政教育中融合中国梦的意义与价值
(一)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中国梦是符合社会发展、人民需求的梦,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提出的新主张,中国梦的内涵与本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补充与更新,认识中国梦、了解中国梦能够使学生的基本素养得到提高,使其思政意识,符合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同时,中国梦作为先进的思想意识能够对大学生的实践行为予以有效的引导与激励,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国内外环境中,大学生需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与思想觉悟,这样才能够避免不良诱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其他政治思想相比,中国梦更容易理解,更具体,更能够激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在中国梦的积极引导下,大学生对国家、民族产生强烈的认同感,继而树立正确的三观,为有效参与社会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符合个人发展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求
在大学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国梦思想既能够促进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又能够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进行。传统的思政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点内容之一,但是这种教育仅停留在思想层面,教师往往将工作重点放在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上,并没有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规范个人行为落实爱国主义思想,而中国梦的融入则能够使爱国主义教育实现思想与行为上的高度统一,不仅让学生强化爱国意识,而且让学生不断参与爱国主义活动,通过个人的行为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具体来说,第一,要从情感上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其产生爱国意识,认识到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第二,要从责任与义务的角度明确在国家建设中,大学生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承担怎样的责任与义务;第三,要从实践的角度深刻体会爱国主义的重要意义,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贯彻爱国主义思想。中国梦的融入能够增强思政教育的实践性,使学生自觉承担起爱国的重任,在符合爱国主义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实现个人的长远发展。
(三)能够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梦发挥着方向指导的作用,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提出的符合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群体接触到多元的文化与信息,由于“三观”尚不成熟,其可能会被消极的思想影响,甚至出现错误的言行,此时思政教育就应当有效发挥作用,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与帮助,使其思想意识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而中国梦则能够让学生在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同时规范自己的决策行为,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避免不良行为,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保障。在思政教育中,中国梦能够发挥自身所具备的强大凝聚力,团结大学生群体,使其成为社会建设的强大力量。
二、大学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未能很好地平衡好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以往的大学思政教育大多将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社会发展上,教师认为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其更好地投入社会建设,然而这种想法却忽略对学生个人发展的关注,没有注意到如何对学生的品德素养进行必要的引导与培养。这种教育方法,使得学生意识不到思政教育与自身的关联性,因而对课堂教学产生疏离的心理。
(二)教育工作具有某种落后性
某些高校并未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对理论课教学的关注度不高,教学方式与内容均较滞后,教师讲述单一、枯燥,学生被动听从,对知识的接受率并不高。同时,某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思政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课堂管理力度不足,考核方式不尽合理。
(三)没有明确区分学生的个性与共性特征
在思政教育上,部分高校采用大班教学,这使得教学工作的实效性较低,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明确区分学生的个性与共性特征,教学工作缺乏针对性,致使学生不易深刻意识到思政教育及中国梦与自身密切的关联性,不能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思维不易得到有效的激发,教学效果并不显著。
三、推动大学思政教育与中国梦相融合的基本途径
(一)将中国梦思想融入理论教学中
在融合过程中,应当首先对思政教育教材予以深入的分析,找到二者之间的契合点,然后将中国梦思想有效融入理论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中国梦的实质与深刻内涵,增强学生的中国梦意识及对中国梦的认同感。例如在学习近现代发展史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中华民族复兴的相关成果与中国梦发展过程相结合,使学生充分意识到中国梦对社会建设、民族复兴的指导作用。
(二)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作用开展宣传
科技的发展使新媒体得到极大的发展,并在舆论宣传、信息传播等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性较强,在中国梦和思政教育中应当将新媒体充分利用起来。大学应当设立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如申请校园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平台等,在推送的信息中传递中国梦思想,让教师与学生都能够感受到中国梦与生活、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中国梦的学习与建设中。
(三)举办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思政教育应当渗入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梦的内涵与意义,学校应当举办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校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感知中国梦。例如各高校可以在思政课堂上举办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书画作品比赛,并对作品突出的学生予以适当的奖励。丰富多样的人文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并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与认识。另外,高校还可以在教学楼或宿舍楼附近布置中国梦宣传栏,介绍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成果,让学生深受感染,并主动参与中国梦的建设中。
(四)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思政教育也不例外,中国梦理念的融入是为了让学生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更好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因此,为了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使中国梦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高校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强化学生的中国梦意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建设中国梦的能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让学生感受民族建设的伟大;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农村、西部参与实习或其他实践活动,使其深刻意识到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做出相应的努力。
四、结语
中国梦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大学生作为主要力量应当深刻了解中国梦的实际内涵,并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国梦的实践。思政教育是大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高校应当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使之融合中國梦思想,向学生传递中国梦理念,使学生充分意识到中国梦与个人发展、民族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关联,并自觉参与相关建设工作。在教学中,高校应当通过多种途径,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多个角度出发,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兰瑞芳.“中国梦”对大学思政教育工作改进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
[2]张阳.大学生“中国梦”思政教育实践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5(04).
[3]王洪波.“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反思[J].现代交际,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