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东
【摘要】在当今报业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新闻从业人员由于急于在第一时间刊发稿件,常常出现因采访不深入而引起的报道部分失实甚至全部失实的情况,影响了报社的声誉,也误导了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客观判断。本文从笔者长期的采访实践中归纳出了一些新闻失实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了新闻从业人员防范新闻采访、编辑失实的对策。
【关键词】失实报道;特点;防范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1]但在现实采访实践中,因诸多因素,报刊难免出现报道部分失实甚至完全失实的现象。虽然有时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但常常给当事单位或个人造成不良影响,也损害了媒体的声誉。
一、新闻失实的表现形式
一是凭空编造的“讲故事”新闻。表现为局部情节编造和整篇编造两种情况。2016年春节期间,一则“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看到第一顿饭后就想分手”的新闻,由于存在农村与城市、感情与婚姻的冲突性,一时间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但没想到的是,这件事竟是个彻头彻尾的假新闻。这则假新闻的来源是某都市报的新浪认证微博。该都市报也因此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报批评。被列入通报名单的媒体共有6家,这6家媒体此前都存在刊发失实报道的情况,不仅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还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记者的职业形象。
前几年,某报一位年轻记者去基层采写了一篇关于社会新风的小通讯,文章用了场景式开头,写在秋日的暖阳里,一个老太坐在椅子上神态如何好,见有人来看望她,主动与记者握手。作者主要想反映老人生活幸福、身体健康,开头写得活灵活现,编辑一看就喜欢。但是见报后当地群众反应强烈,来电反映说被写老太已过世了一段时间了。与记者一核对,根本没有到户采访,为了写得形象一点,凭空编造了一段情节,结果闹了一个大笑话。
二是合理想象的“噱头”新闻。2016年5月某报刊发了一篇名为《我的右肾去哪儿了》的报道。报道称,一男子因车祸在某地做胸腔手术,出院后发现右肾“离奇失踪”,涉事医院和当地卫生部门迟迟没有给出调查结果。这篇“术后右肾丢失”的报道迅速在网络发酵,一时间医院“切肾”、“盗肾”的传言不断,涉事医生和医疗机构遭遇了舆论谴责。之后经过调查,这篇报道表述不准确,对“右肾缺如”原因追究不彻底,将医学术语“右肾缺如”错误的解释成了右肾“失踪”。而该男子的真实情况,是右肾外伤性移位、变形和萎缩。丢肾新闻终于反转,医生得以恢复了正常工作。此次虚假失实报道,也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是以讹传讹的飘浮新闻。某报去年刊出一篇“寒门女孩患上急性心肌炎,盼望众筹救人一命”的新闻,文中说,这名女孩自小失去了母亲,父亲在远方的城市打工,父女俩相依为命。女孩从小很懂事,中学毕业后就开始打工谋生。女孩患病的信息通过其小姐妹发出后,又在众筹上得以扩散。好心人很快捐钱给这个女孩。记者没有深入去了解该女孩的实际情况,就以此为内容写了篇稿件。但稿件刊出后,女孩村里的村民打来电话,说根本没这回事,女孩仅仅是普通感冒引起的肺炎。
四是张冠李戴的马大哈新闻。某报前几年在社会生活版刊出了一则社会新闻,报道在某某地段发生一起严重车祸。记者根据微信朋友圈里发布的信息编写了一篇稿件刊发了出去。然而刊登后有很多读者打来电话,称这个新闻不是本地的,是邻近一个城市的车祸。
某晚报2005年6月18日头版刊出“深圳罗湖区女公安局长受贿被判15年”的新闻导读,编辑马大哈配图竟是全国公安一级英模任长霞的照片,导致报纸停刊整顿,有关责任人受到处理。
五是夸大想象的拔高新闻。某报记者采写了一篇某村发展贝母生产,村民快速致富的典型报道。稿件中介绍贝母的产量很高,每亩产量几乎与土豆产量差不多。编辑查阅了网上资料,看到贝母的产量并不高,一般情况下,一个贝母种植后,产出2个贝母。然后与农技部门核实,发现贝母产量远低于稿件中的数值。
夸大想象的拔高新聞,在其他的消息写作以及人物通讯报道中也常常发生。有的记者或通讯员为了使典型人物显得高大上,不经常加班非要写成经常加班,献血一次,非要说献血几次等等,甚至不是该人物的成绩,非要套在他身上。
六是新闻事件变化后的迟发稿件。新闻曾经发生过,但由于见报滞后,新闻事件早就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闻不真实。某报刊出“一商店经销假货被查处”的稿件,第二天该店主打来电话,批评报道失实。原来,该店销售假货也是无意,是批发商给他货的时候,故意放了一点假货在里边。被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后,他已经接受退货处理,并取得了消费者谅解。但记者从市场监管部门获得信息时,该事情还没有处理。事情已经化小了,报纸却依然说该店销售假货被查处,损害了该店的声誉。
七是知识缺乏的反常新闻。由于缺少某方面知识、或对总体情况不掌握而出现的常识性差错。如行拘和刑拘分不清。行拘是行政拘留,违法程度相对较轻的一种处罚,而刑拘是涉嫌犯罪后的一种强制措施。但有的记者在写稿件时,往往分不清,把应该行拘的当事人写成了刑拘,造成了误会,也损害了当事人的名誉。
八是偏听一方的误导新闻。主要表现为作者偏听一方有意无意给读者提供不实或虚假信息,照此实施后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前几年某市曾经发生农民养殖蟾蜍上当受骗事件,是由于媒体在宣传报道中存虚假成分,报道中的蟾衣回收标准养殖户不可能达到的,结果养殖户听信养殖后遭受了损失。作为新兴种养业项目,面上推广种植效益、行情说不清楚,具有很大的风险。如果媒体记者偏听一方,说不定会误导农民。
九是移花接木的杜撰新闻。主要表现为把外地的新闻或上面新出台政策的落地上,出现移花接木,杜撰新闻。如上级出台新政,各地情况不同,如何执行,很多时候地方政府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少数记者在没有向相关部门核实的情况下,用上级媒体或网上的新闻,移花接木到本地新闻稿中,造成工作被动。
十是删改不当的想当然新闻。某报刊曾刊出“假酱油,触目惊心”的新闻调查,编辑在改稿时,发生了想当然删改的情况。文章公布了当地氨基酸态氮大大低于国标的酱油品种。在编辑时,编辑对表格中两个相邻的“一烧红酱油:生产单位是上海宝康酿造厂(海洪)、豆麦特浓酱油:生产单位是上海宝钢酿造厂(海洪)”产生怀疑,通过初步核实,了解到海洪只有一个宝康酿造厂,于是,想当然地把宝钢改成宝康。见报后,宝康厂领导来报社交涉,说劣质“豆麦特浓酱油”是上海宝钢酿造厂生产的,厂址上海宝山区,要求更正,并恢复该厂名誉。原来有关部门提供的表格中把厂址搞错了,而编辑在没有完全搞清楚的情况下,想当然地改了厂名,既给厂方造成影响,也给报社带来麻烦。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报道的含义是指新闻报道的各类新闻要素不包含虚假、猜测、虚构、杜撰的成分。对新闻事件进行完整全面的报道,不回避新闻事件当中的任何重要事实,客观全面地呈现新闻事件原貌,不加入记者的偏见。由于新闻的真实性,不仅事关受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舆论导向。虚假新闻不仅严重损害了媒体在公众中的形象,降低了新闻的公信力,侵害了新闻队伍的形象,受众会因为媒体公信力下降而失去信任,这会影响到新闻服务于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的履行。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严把采访关、组稿关、审核关、发稿关,严格规范新闻采编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新闻采编管理制度,特别是加强“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的管理,全面落实“三审”制度,强化编辑责任制度,不得刊发、转载未经核实的社会来稿和网络信息;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因采访不深入、把关不严、管理不到位导致刊播虚假新闻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2]每一环都带着疑问去采访审核稿件,相信失实类稿件就难于出炉。
当前,我们在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时,要多联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寻找和反思新闻采编环节的一些短板,切实将总书记的要求落实、落小、落细,并注重“落真”,即从严审视、从严把关,切实防范新闻采编过程中的失范、失序、失控、失实现象。无论何种介质的媒体,无论怎样的传播形态,无论什么样式的呈现,都得将“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视为圭臬,首先将48字方针中的“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贯彻于新闻业务自身的每个环节中,夯实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共同基石:真实。[3]
二、如何杜绝失实新闻
(一)做好职业道德宣传
新闻从业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社会舆论,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闻单位要做好全员培训工作,让从业人员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从业人员要深刻认识到虚假报道的危害性,维护新闻记者的名誉和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当今社会,少数新闻工作者被利益所驱使,盲目追求围观和点击率,追求所谓的网红效应,捏造虚假新闻。这些行为丧失了新闻工作者起码的职业道德,丢弃了起码的社会责任。因此,新闻从业人员要做“四不记者”:不到现场不报道,不去采访不署名,不经核实不引用,不搞清楚不上稿。
(二)规范新闻流程
杜绝失实报道的第一责任人是记者。记者在采写稿件前,要甄别消息来源的真实性、渠道、动机。写新闻稿件的时候,应掌握源头素材,确保新闻来源真实、准确、全面,防止新闻“五要素”出现误差。遇到有争议的事件,尽量到达现场,找到当事人及了解事情真相的群眾,听取不同的意见,确保新闻稿件采写精准、客观、公正。作为编辑,对每篇稿件都要带着疑问去审阅。对稿件中的人名、地名、数据、事件进程和原因等都逐一审核,在修改标题时,要注重与记者的沟通,未经审核的稿件坚决不刊出。
(三)建立失实报道倒查制度
新闻单位要有自律意识。在完善新闻采编工作各项内部制度的同时,必须健全失实报道追究制度。媒体应本着对党委、政府对受众负责的原则,采编每篇稿件。做新闻人,一定要尽好社会责任,要守土有责。不能为了完成考核任务,而将事实没有核实清楚的稿件编发出去。新闻单位要对报道失实、弄虚作假的从业人员,视情节进行党纪、政纪处理,直至取消新闻从业资格。
(四)注重建立公众监督机制
媒体也要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失实新闻的出炉,另一方面也约束新闻从业人员遵守采编纪律。媒体通过公开举报电话、读者信箱、公共邮箱等,接受读者和群众的监督。同时媒体还要专门组建督查队伍,在媒体合适的版面和时段,刊登调查问卷,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整改收集到的问题,力求为大众提供优秀的新闻作品。
注释:
[1]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2-20.
[2]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开通报6家媒体发布虚假失实报道的查处情况.新华网,2016-11-10.
[3]吕怡然.夯实新闻舆论“四力”的基石:真实[N].文汇报,2016-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