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谈话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

2017-04-21 07:10王叶玉
新闻世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主持人

王叶玉

【摘要】在电视节目多元化的今天,谈话节目因其独特魅力为不少观众所喜爱,如何将谈话节目做出深度、做出情感,就对谈话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从主持人和嘉宾的关系问题上入手,阐述如何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让谈话节目主持人发挥出自己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谈话节目;主持人;嘉宾

如今,越来越多的谈话节目出现在荧屏上,谈话节目以其话题时新、风格清新、现场活跃、贴近生活等特点赢得了大批观众。近年来,我国电视谈话节目不仅数量增多,而且形式多样,涉及新闻时政、国际时事、科技文化、婚恋情感等各种题材,拥有着一批固定的收视群。与此同时,一批知名的谈话节目主持人也为观众所熟悉和喜爱,如王志、张越、杨澜等等。一些地方电视台也在黄金时段推出谈话节目,这其中又以情感类、调解类居多。众多的谈话节目活跃荧屏,也出现了内容良莠不齐的状况。有的谈话节目不接地气、远离百姓,连主持人自己都一知半解;有的谈话节目内容肤浅,给人隔靴搔痒之感;有的节目注重形式,让人对节目的内容产生怀疑。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了在一开始节目策划上就出现了偏差之外,更主要是主持人的引导出现了问题,也就是主持人和嘉宾的交流问题,即主持人没有把握好和嘉宾的关系。那么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关系问题主要出现了哪些误区?如何真正做到和嘉宾平等交流?现从两方面来阐述。

一、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误区

在一档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是魂,引导嘉宾走入正常的谈话氛围,顺利完成整个节目。因此,主持人的组织和控场能力决定了谈话节目成功与否。目前不少谈话节目在选题上并无大碍,但往往在双方交流的过程中,观众会觉得索然无味或者不太解渴。目前谈话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的关系问题容易出现以下误区:

(一)过于抬高嘉宾的身份

嘉宾不论是身居要职的高官,还是家喻户晓的明星,只要来到演播室,就只有一个称呼——嘉宾。可是在节目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出现主持人过于抬高嘉宾的身份,始终以一副学生洗耳恭听教诲的模样,不敢过多发言,不仅表现在主持人的坐姿上,甚至在神情上也显得自信不足。这样的谈话节目,无法达成平等的交流,其结果只能是“伪谈话”,即按照采访提纲照本宣科。

笔者做过的一期谈话节目的嘉宾是一名经济界的专家,设计的话题是让这位嘉宾分析刚刚过去的一年该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未来一年如何发展经济。由于是首次做谈话节目主持,再加上经济方面知识的贫乏,所以在录制过程中,用精心背下来的问题提问,显得极没有底气。对嘉宾毕恭毕敬的态度反而招致嘉宾对我提问的不满,以至于整场节目下来,被嘉宾牵着鼻子走。这次失败的访谈节目主持经历让笔者深深体会到,主持人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不可盲目抬高嘉宾的身份,否则,就谈不上有平等的交流。

著名节目主持人水均益曾专访过上百位名人政要,在专访外国政要、世界商界巨贾和国际知名人士方面为人称道。这其中,固然与他丰富的国际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分不开,同时,他在与名人政要交谈时,从未因为对方身份而看轻自己,从他放松的坐姿和直视的眼神中,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如同朋友一样在交谈。

(二)过于降低嘉宾的身份

嘉宾来到演播室,对于主持人来说,就好比家里来的客人,不可冷落,不能自顾自滔滔不绝,而不给嘉宾说话的机会,否则就降低了嘉宾的身份。

现在有个别谈话节目,主持人往往喧宾夺主,还没有等嘉宾开口,自己先长篇大论一番,以显示自己拥有智慧的头脑、灵活的思维。张越曾经举了一个自己切身的例子来说明主持人应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她的早期谈话节目中,自己总是咄咄逼人、锋芒毕露,唯恐自己的智慧不能与嘉宾擦出火花。一次,她在节目里采访一位嘉宾,节目一开始,张越就表现强势,撂出一些智慧、理性的话语,以为嘉宾会被她的强势所带动,从而也能说出一些语出惊人的话,结果她发现自己错了,嘉宾似乎被她的气势所吓倒,不仅说不出张越所想要的智慧的话语,而且还表现出紧张、语无伦次的状况。事后,她认识到:“谁是节目的主角?——主持人应该退后,因为你强他就弱,你弱他才强,所以,主持人应该放下‘智慧的架子,他才可能放松。对于嘉宾来说,越是有水平、越是缜密的提问,越是让嘉宾紧张,主持人不该着急显水平,因为嘉宾好了,节目才好;节目好了,主持人才好。”

二、主持人如何把握和嘉宾的关系

我们一直提倡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的关系是朋友式的平等关系,可是如何实现平等?如何真正做到倾听和交流,如何摆脱“伪谈话”式的照本宣科式的谈话形式?在节目的录制过程中,观众其实不需要奢华的灯光、美丽的布景、夸张的手势这些外在形式,他们需要听到真正的不造作的、发自内心深处的话语。其实,将嘉宾发自内心深处的话语挖掘出来,也并非难事,关键就是要把握好主持人和嘉宾的关系。

(一)把嘉宾当成“人”

这句话出自中央电视台著名谈话节目主持人张越之口,乍一听,似乎不好听,可是仔细琢磨,这句话可谓一针见血,切中要害。我们在做谈话节目时,往往不会太顧及嘉宾的感受,将自己的感受无形中也当成了嘉宾的感受。自己所熟悉的演播室环境,认为嘉宾也熟悉;自己所熟悉的工作流程,认为嘉宾也清楚。其实每一个来到演播室的嘉宾,内心深处都是紧张和不安的,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专家会担心自己说的偏颇或者不深刻,普通百姓会害怕自己语无伦次、结结巴巴。张越说:“每一个来到演播室的嘉宾都是弱势,因为他们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自己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所以,每一个来到演播室的嘉宾,主持人既不能把他当成专家,也不能把他当成明星,而是把他当成一个“人”看待。一个人所具备的所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他全都有,先前不论是媒体还是公众给嘉宾的“定位”全都要统统扔掉,扔掉了所有关于这个嘉宾的符号、成见、印象,才能从心底里把他当成一个“人”,这个人是个普通人,你才能心平气和的交流;这个人是个你想要探寻的人,你才能有交流的欲望,才能在不断的对话和交锋中,认识崭新的此人。

张越曾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形象的说明了“把嘉宾当成‘人”的道理。几年前,张越要做一期关于男人如何看女人的话题。选嘉宾时,张越立刻想到了唐师曾。唐师曾是新华社记者,曾经在战火纷飞之后的伊拉克有过长达十年的采访经历,他拍摄大量照片,同时用手中DV记录了很多珍贵的资料,由于长时间在那样一个充满核辐射的环境里工作,他被检查出患上了白血病。不过他依旧我行我愫,多次奔赴伊拉克。在很多女人眼中,唐师曾是个真正的英雄。带着这样的符号和印象,不顾唐师曾的多次推托,张越执意邀请他做嘉宾。而在整场节目的录制过程中,出现了让张越没有想到的尴尬。这个被女人公认为英雄的男人,对女人的话题极为陌生,节目几次无法正常录制。后来,张越扔掉了所有关于唐师曾的“符号”,让他以一个普通男人的角度看待女人。尽管唐师曾常常语无伦次,汗如雨下,但是他始终表现的是一个真实的不懂女人的男人。节目播出之后,张越发现,竟有相当多的观众对此节目报以赞赏,认为节目真实可信。

(二)也把自己当成“人”

主持人首先把自己先当成“人”,再当主持人。很多主持人在主持访谈节目时,往往对自己表情和容貌的关注大大超过对节目内容的关注,而不是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如何和嘉宾交流上,而是放在自己的化妆和仪表上。常常听到一些主持人在评点自己节目时说这样的话:我的这期节目真不好,怎么把我拍得这么难看?她不会想想,这期节目和嘉宾说了什么,传递给了观众什么信息?

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曾说过一个这样的词——“值班表情”。对于没有真正将自己融入节目内容的主持人,脸上不忘永远保持职业表情,频频点头,故作意会。可能此时他连嘉宾说的什么都没有听进去,而是在想下一个问题,我该怎么问?这样的主持人和嘉宾是没有交流可言的,做出来的节目也只是蜻蜓点水,膚浅、空洞。

将自己也当成“人”,就是要放下主持人的架子,当成一个普通人,这样才会在节目里表现出真实的自己,才能赢得嘉宾的信任。在《面对面》节目中,曾经有一期柴静访谈的节目让人印象深刻。以深刻与尖锐著称的柴静在与嘉宾交流的过程中,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两人说到高兴处,都放松的大笑,编导此时给了柴静一个反打镜头,柴静笑得毫无遮拦,是一种近乎只会在家人面前才那样笑的一种表情。我很吃惊,因为如果换了我,可能该有所收敛,只会微笑,不会那样放松的大笑。也就在一刹那间,我突然就明白了一个道理:柴静没有把自己当成主持人,而是把自己当成了“人”,一个正常人说到高兴动情处,自然会流露出那样的笑容,而且笑得自然,笑得真实,这样真实的感受让观众也情不自禁的融入其中。主持人在谈话节目中,只有放下主持人这张面孔,以一个“人”的面孔和心态与嘉宾谈话,才能真正交流,才能以朋友的身份得到更多真实的情感和心灵的碰撞。

总之,作为谈话节目主持人,要摆正关系才能平等交流,说到底就是要把嘉宾当成“人”,也要把自己当成“人”。这里的“人”指的是普普通通的人,多一些真诚,少一些虚假;多一些淳朴,少一些圆滑;多一些个性化、少一些趋同化;多一些真正的“实话实说”,少一些“谈话表演”,这样的谈话节目主持人才是真正的主持人,这样的谈话节目也才是真正直指人心灵深处的节目。

参考文献:

[1]王群,曹可凡.谈话节目主持艺术[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2]盛永生.电视谈话节目主持话语的基本话目分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3]翁逻沿.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J].视听纵横,2012(3).

[4]王婷.“控制器”:对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特殊要求[J].新闻爱好者,2000(7).

猜你喜欢
主持人
主持人不要各说各话
最后一关
刘远立 圆桌会议主持人
阳原县第四实验小学
萌宝童话
荧幕主持人 妙趣造型四问
猫头鹰
我是淑女
小蛇圈圈绕的答疑会
咖喱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