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苏省海安县第一实验幼儿园 韩 铭
小陀螺是中国民间的一种娱乐工具,不仅历史悠久,也受到了幼儿的广泛喜爱。为了丰富幼儿的一日生活,我班开展了生动有趣的玩陀螺游戏,在玩乐的过程中融入了关于陀螺的科学知识、民俗传统,进一步凸显小陀螺游戏的趣味性。本文结合我班活动的实际经验,分析了应该如何开展有趣的陀螺游戏活动。
很多小班幼儿是第一次接触陀螺这种玩具,因此对于陀螺的构造认识并不充足,很多幼儿甚至不了解应该如何使用陀螺。教师应该通过多媒体技术插入一些与陀螺知识相关的素材,通过儿童歌曲、动画片的播放,营造一个与陀螺息息相关的情境氛围,让幼儿在环境的带动下主动参与到陀螺游戏之中。
例如在活动中,教师先对不同种类的陀螺进行了介绍,并且通过陀螺的展示,让幼儿描述出陀螺的基本特征:下面是尖尖的,上面是圆圆的。在简单的介绍了解之后,播放儿歌作品《小陀螺》,用轻松愉快的音乐将幼儿带入到游戏氛围中。教师一边播放,一边提出问题:“大家看看我们手中的陀螺像什么呀?”很多幼儿在歌曲的带动下,回答道:“像花朵!”教师继而追问:“快看视频里面有哪些陀螺?”幼儿回答道:“有很多颜色的陀螺,有木头做的陀螺。”随后让幼儿观察旋转的陀螺,了解陀螺是怎样旋转起来的,陀螺旋转起来又像什么?在这种资料传播、沟通引导的推动下,我班幼儿逐渐对参与陀螺游戏有了兴趣,每个人都对手中的陀螺玩具有着一定的认知。除了通过儿歌作品加强对幼儿小陀螺游戏的认识之外,还插入了《魔幻陀螺》 《陀螺与皮球》等动画片及儿童科普动画视频资料《停不下来的陀螺》,让幼儿在观看、休闲的同时,获得更多的陀螺知识,进一步提高游戏活动的价值。
教师在选择宣传资料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把握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由于小班幼儿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有限,必须选择一些简单的知识介绍素材,这样才能让幼儿对小陀螺有着更加主动、全面的认知,为营造游戏氛围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应该为幼儿打造自主练习的空间,在开展指导工作的基础上,让每个幼儿能够亲身体验如何玩陀螺,通过多次尝试使得幼儿能够掌握正确的游戏玩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结伴玩陀螺,通过合作游戏活动的开展,加强幼幼之间的互动,同时也能够让幼儿掌握更多陀螺游戏的玩法。
我班在开展陀螺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先展示了不同陀螺的操作流程,有用鞭子抽打而旋转的木陀螺、有通过齿条操作的儿童陀螺、有用手进行转动的玩具陀螺……不同的陀螺有着不同的玩法。教师让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陀螺类型展开自主练习活动,通过与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了解更多的玩法。例如我们班的敢敢原来并不会玩陀螺,在教师进行几次展示以后也不能掌握陀螺的玩法。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教师让敢敢自己尝试玩陀螺,对于操作上不是很理解的方面,可以询问其他同伴。在这种主动练习与互动沟通的推动下,敢敢的陀螺游戏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也掌握了很多陀螺游戏玩法。
在鼓励幼儿开展自主练习活动的同时,教师也不能忽视自身的引导作用。对此,教师应该及时观察幼儿在操作练习上的总体情况,对于部分不能掌握陀螺操作技巧的幼儿,教师可以给予指导,或者是安排幼儿互相帮助,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幼儿的陀螺游戏能力,增强每个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信心。
在幼儿掌握一定的陀螺玩法之后,教师可以开展陀螺游戏活动,让班级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陀螺游戏之中。对此,教师首先必须要尊重游戏活动的自主性、自由性,让幼儿自己寻找比赛的对象,大胆进行比试。另外还应该在比赛之后,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深化幼儿对游戏活动的理解和对自身操作的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向他人发出挑战。在这种鼓励之下,我们班形成了几组陀螺小队,由队长负责开展多次陀螺游戏活动。我们班的文文就与畅畅开展了生动的陀螺游戏,他们分别选择了不同的陀螺,对比谁的陀螺转的时间更长。教师在幼儿游戏时仔细观察了他们的操作技巧与游戏的情况。在活动的最后,教师让参与游戏活动的几个幼儿走上台前,说说自己是和谁开展了陀螺游戏,结果如何,为什么自己的陀螺会转得比别人快(慢)。随后,教师又引导幼儿进行主动性的验证,看看在认识到失误并改进的情况下是否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另外,教师还让幼儿运用相同的陀螺进行游戏,看看谁转陀螺的时间更长。在这种竞赛式的游戏活动中,幼儿逐渐认识到陀螺转动的快慢不仅与陀螺的形状有着直接联系,同时还受到了旋转力度、速度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陀螺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幼儿开展激烈有趣的陀螺游戏活动,同时还应该及时把握游戏的开展情况,注重维护活动的整体秩序。另外,教师还应该提供反思总结的平台,让幼儿能够从游戏之中收获更多,更为主动地探索陀螺世界的奥秘。
教师应该以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去充实幼儿的生活,而陀螺游戏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能够在锻炼幼儿肢体协调能力、丰富生活的同时,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及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