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鹏
摘 要:数学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普遍单调且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有效引导”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策略,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主要探究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引导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开发者,必须采用一个较为合理的方式,才能教好小学数学。
一、有效引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在我国教学体系中属于基础性学科,其地位是不可忽略的。小学数学教学开展中有效的引导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正确地学习知识,同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学好小学数学能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厌恶情绪。因而伴随着新课改步伐的不断深入,教学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很好地满足了当前教学改革的需求,在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冲击,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指的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一些比较简单的实例,进而对知识点进行讲解,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进而掌握数学的认知规律。在引导式教学中,教师会采用一些教学道具,通过在实际教学演示中更加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点。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采取各种问答的方式,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问题来供学生回答,同时教师还要准备一些小的奖品,学生正确回答了问题就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这种奖励的方式来活跃课堂的氛围,进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
二、有效引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其心智发育都还不够成熟。因而对自己的注意力不能很好的控制。尤其是面对枯燥乏味的事物时,其注意力是很难高度集中的。但是受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影响,其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而求知欲相对较强。因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征,对其进行适当的科学引导,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充分地吸引其注意力。如,在学习不同物体的形状时,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不同形状的彩色卡片向学生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向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敢于纠错
小学阶段学习数学知识不仅仅是简单地对数字的加减运算,同时也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不够成熟的,在理解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种种因素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是缺乏系统的理解的。面对这种情况,小学生比较容易出现错误,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一旦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耐心地讲解,正确地引导,不能对学生进行粗暴的批评,这样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进而磨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学生合作学习
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自我约束力不够。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多是枯燥无味的。不仅如此,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也缺乏足够的灵活生动性。再加上数学知识本身就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时刻向学生提问,同时还要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性学习。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往。小组活动有序的开展能够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如果课堂秩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必然会影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因而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注意课堂秩序的维护,同时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验收,对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对于表现优异的小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适当的鼓励。通过褒奖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小组讨论中去。
4.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是学生今后学好数学知识的必经之路,学好数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奠定数学学习的基础。因而在引导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角色和职责发生变化,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好引导工作成为众多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文平.浅析小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江西教育,2014(12).
[2]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