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摘 要: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师不仅需要通过知识传授来培养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掌握能力,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这里的运用是指通过运用所学到的数学基础知识来解决一系列问题。解决问题的意义并不能仅仅停留在解答某一类型的问题上,而是需要在解决问题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规律,将解题经历转化为解题技能、解题策略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策略;一般策略;特殊策略
从现阶段的苏教版数学教材编写来看,“问题解决策略”这一部分所选的题目范围广阔,有一定的实践基础,表达形式生动灵活,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要求。这就为广大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教师要有效地对这些知识内容进行运用,将教材中的问题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一、一般策略
在数学问题解决策略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有一些数学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三年级学生只需要根据生活经验或者生活常识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解答,不需要运用太多的思维能力就可以直接解决问题,这时我们可以采取一般策略来进行教学。
1.生活化
生活化主要是指教师根据对已有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找寻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有机地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以此运用生活手段来解决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比如,在三年级某试题中“小华、小丽和阳阳参加60米游泳比赛,小华比阳阳多用1秒,小丽比阳阳少用1秒,谁游得最快?谁游得最慢?”我利用学校体育比赛中的情况,将这道题转化为我班的百米赛跑情况,学生通过对比赛情况的回忆,第一名比第二名快3秒,第三名比第二名慢5秒,以此直观、形象地得出结果,并将此类推到教材问题中,学生可以轻松地得出答案,不仅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学生数学运用能力的提高。
2.数学化
数学化主要指学生在解决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某些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运用什么知识或者方法,调动已有的知识来进行解答。在讲零食半价出售这一内容的时候,由于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会常常见到这类问题,所以我会让他们先想一想面对这类问题,在生活中家长是如何教自己计算的。有的学生说用减法,有的学生说用乘法,有的说用除法……然后我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算出教材中的问题,通过比较来选出符合现阶段学生知识水平的最佳算法。通过运用生活常识来探索数学解题规律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數学总结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特殊策略
在数学教材解决问题策略这一部分除了简单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些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问题,这就需要采取特殊的策略来进行知识讲解,将难点逐个突破,化难为简,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
1.图表策略
由于三年级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有限,语文理解能力不是很强,对于那些信息表达复杂、信息关系模糊的数学例题,学生在单纯的理解上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有些能力水平低的学生甚至连题目都无法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表格或者图像将题目中已知的信息或者信息中所包含的某种关系一一展现出来。通过简单直接的图表展示,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题目中的各种关系,数据信息也会显得清晰易懂。我在讲数学比较问题的时候,常常让学生将谁多、谁少、多多少、少多少等已知信息用图表进行展示,然后让学生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观察、计算得出答案。直观的图表展示,不仅可以使数学问题得到简化,更可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列举问题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中,有很多很难用列式或者图表来进行解答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列举出有可能发生的种种条件或者在某种条件下,某事发生的种种可能性,并将类似的问题进行总结,寻找出有效的解题思路。比如,在讲授简单的排列与组合这一内容的时候,我为了能够依据题目找出各种可能性并使之没有遗漏,就指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逐个列举可能性。尽管在一开始学生由于思考能力有限,会有所遗漏,但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思维会更加严密,会对问题进行全面解答,其数学思维能力会有所提高。
3.假设策略
在数学中有很多隐藏关系的问题,尤其是数量关系隐蔽,三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知识水平的限制,对数据不是很敏感,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假设的方式来推算。具体做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或者结果做出某种假设,然后根据自己的假设来进行推算,并在推算的过程中对某些不合适的数据进行调整,从而找出最后答案。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对鸡兔有多少进行假设,然后根据假设的结果来验证已知条件,在不断地假设中验证结果。
解决数学问题并不是仅仅在进行问题解答,而是在解答中寻求解题规律,把握问题本质。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将知识运用作为教学重点,注重对学生数学运用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巩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究[D].聊城大学,2014.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