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分析

2017-04-20 05:02刘凤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主题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刘凤

摘 要: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加快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授课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也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成长需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断进行教学革新,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做出有效调整。主题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凭借其良好的教学效果逐渐成为现阶段语文教学新的发展趋势。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主题教学活动实践的分析与总结,以满足实践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分析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课程,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使命,不断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调整与优化,使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学生成长的客观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将主题教学引入到语文课堂,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全面的知识体系,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发展。

主题教学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流行的一个趋势。它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教学模式,主题教学完美传达了新课改的主题精神。小学语文的主题教学模式符合探究性课程的设计要求,与其他常见的教学模式相比,主题教学显得更生动,活泼,更容易调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

一、教学模式的僵化,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开展对于重点知识的针对性教学,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有重点有主次地进行学习,学生对于全部知识点的掌握,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某些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厌学的行为。

语文知识过于零散,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增加了教师在教学中的难度,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针对某一重点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导致教学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难以扩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二、小学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备的学科

某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忽略对学生品德、人格方面的塑造与培养,只是在固有的僵化教育模式下把课本知识“填鸭式”传授给学生,一味追求成绩;要么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单方面追求学生心灵上的满足,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忽视了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才是最根本的任务。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病,主题教学的模式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给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范式。下面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对于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所呈现出来的优点进行分析。

主题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打破各章节、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界限,将各部分的知识进行整合与联络,实现知识的串联与综合,有利于加强知识的整体性与主体性。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小学生在人格塑造和心智发育方面还不够成熟,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走神、交头接耳的现象。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主题教学的方式,能够成功吸引小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与书本知识的关注,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主题教学不局限于教科书所规划的章节,根据不同的知识对于主题教学中核心主题的关联程度,对知识进行整合。这体现了主题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灵活性,丰富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手段,为小学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提供了更先进的经验借鉴。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各个章节、各个篇章、各个知识点之间支离破碎、互相独立的现状,实现了知识的网络化和知识结构的整体化。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在明确的主题思想指导下,对事实进行系统的整合与归纳。以“语文立人”为核心,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以及教学价值,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引导儿童生成主题,促进小学生语言方面的发展、思维上的提升、精神方面得到丰富,整体提升语文素养。在“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的“三个一”质量标准的指导下,将教学资源和课本知识进行筛选与整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主题教学体系,在教學模式上对原有的“主题,整合”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发展。另外,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建立了丰富、庞大的主题课程资源库,在语文教学中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先进、深厚、优良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高徐建.浅谈小学语文的情感教育研究[J]学术研究,2012(10).

[2]郑永静.浅谈小学语文中的主题教育[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4).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主题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J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证研究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