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虹豆
【摘要】自1998年起,语文教学就开始遭到批判,认为语文教学将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阅读上,而忽视了基础教学,让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时间内收效甚微,学生连字都写不好,这是很严重的事情。不得不说,持这种观点的人有很充分的证据,可是,这二十几年应试教育之下,我们的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些什么人才呢?阅读课已或有或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成为了学习的机器,不是因为喜欢,而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就这样,把我们的母语学成了负担,有些学生的语文成绩甚至都不如外语,这难道不令人担心吗?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重要性;探讨
丰富的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课外阅读。《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量及阅读书目有明确要求。但现在也存在学生不会选择读物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结合语文教学开展好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一、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课外阅读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开拓学生文化视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强化学生人格品质的锻炼。然而,当前初中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状况却不容乐观,很多学校尤其是广大的农村中学,对课外阅读缺乏必要的组织与指导,往往是放任自流,呈现一种无序状态。据笔者几年来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读过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的几乎没有,大部分学生只听到过书名,知道少数几个重要人物。还有一部分学生甚至连书名都未听说过。而读过外国文学名著的更是微乎其微。不少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究竟“读什么”的问题,大多持“捡到篮里就是菜”的态度,缺乏鉴别,缺乏选择;至于“怎么读”,大多茫然无知,认为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只是凭感觉无目的地涉猎。可见,新的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目标并没有落实到位,全面素质培养的教育目标也就很难实现。
二、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
1.树立榜样,热爱读书
榜样的作用极大,学生的模仿性强,利用初中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等特点,老师们常常给他们讲老舍、叶圣陶、冰心、列宁等老一辈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并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正是这种“名人效应”产生的巨大力量使好强的孩子们纷纷以读书为荣,常常结伴往图书馆跑。图书管理员以前常常说门庭冷落,现在却经常忙得不可开交。
2.以身作则,师生共读
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最让学生信任的。所以我们教师尽量利用课余时间,以同伴、朋友的角色在轻松的氛围中与学生一起读书看报。交流心得体会,阅读时教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感受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教师们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阅读的,以此启示学生: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读课外书的习惯很快在校园里蔚然成风。
3.帮助学生在读书中寻找成功的感觉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精彩的语段及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们就极力表扬,使学生慢慢体会到读书带来的好处。平时,教师们积极地组织活动,制造机会让学生尝到阅读带来的甜头,如:让学生推荐自己最感兴趣或认为最好的文章或书,吸引更多的人来读;在朗读、读书交流、小型表演会上获得奖品,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通过阅读范文,掌握方法,然后自己能够写出好的文章等等,都大大激励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三、课外阅读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提升学生对于学生的写作兴趣
应用价值较强是课外阅读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主要特点,学生通过不断的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出来,同时也充分的调动起了学生的写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也为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对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自主发展效果十分的显著。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兴趣的引导,所以,教师在开展语文写作教學时必须将其与渴望阅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内,一般情况下,课外阅读所涉及的内容与结构都不是很复杂,虽然便于学生的理解,但是其教育意义非常的重要,学生只有切实的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写作过程中,才能促进其写作深度的不断提升。
2.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在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课外阅读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迅速的增加写作素材的积累,同时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身理解写作主旨的能力,对作文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多数课外阅读的书籍所讲述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将书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扩展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同时对于学生写作质量与水平的提高也有几位重要的意义。
3.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借鉴
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课外阅读是极为重要的内容,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写作教学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一项综合新极强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写作用词的精准性,而课外阅读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方式和途径,使学生可以在极端短时间内实现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语言应用、逻辑思维等方面能力的迅速提升,对学生写作技巧的进一步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1.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
初中语文教本《说明》中有一句话说得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千真万确的。从课本中要得什么法?就是得分析要点之法,得统摄全篇之法,得咬文嚼字之法,得写作技巧之法。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可以把语文学好吗?不可能。要学好语文,还得利用这些方法去广泛地阅读,使之内化为自己能表现的能力,方可以说好了。所以,有人说语文在于积累,在于长久地感悟。
我们往往可以发现这样的学生,他们学习很努力,书本上的内容记得很熟,但是一到写作的时候,思路总打不开,例子少得可怜,每次作文只能将老掉牙的材料捡出来重新装潢一番,没有一点新鲜生动的例子作为支撑。遇到像辩论,演讲这样的活动,而这样的学生大多犯愁,难以开口,而爱读“闲书”的学生却有较好的表现,这其中有学生课外阅读量多少不同的原因。
2.可以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学习“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训练和培养语感,是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问题,说它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也不过分。语感是讲不出来、教不出来的,只有靠大量的语言实践。如何训练和培养语感呢?最主要的一条是读书,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逐渐培养语感。在语言的海洋里学会游泳是培养语感的根本途径,阅读能力的提高要靠学生去读书而非在课堂里听阅读分析,更不是做阅读练习题:正如游泳要下水,打网球要挥拍子,教练的分析指导决不可代替运动员的实践。
语言本身的许多特点也决定了语文学习要靠实践,重视感悟。我们平时追求的“悟”,正是大量语言实践和积累基础上的一种悟,它是靠智与心的结合。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必须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的运用语文这个生活的工具,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3.课外阅读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课外阅读在促进智力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观察发现,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用于阅读教科书,三分之二的时间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而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的学生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因为通过课外阅读,学生的思考被激发了,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这也表现在课外阅读与记忆力的保持与提高上。记忆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学习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揭示出课外阅读与增强记忆力之间成正比关系。因为通过课外阅读获得了课内的有关知识,为课堂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智力背景。这时的识记就成为有理解的阅读,成为一种思维分析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记忆增强了,智力也就发展了。
课外阅读还有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难点是认知学习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正是在不断克服学习难点的过程中,知识获得长进,能力得到提高。而广泛阅读有关知识有利于解决学习难点。通过广泛阅读所获得的知识,不断被学生原有知识结构所顺应或同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原有心理水平或心理状况,这样就会缩小学生原有智力水平与解决问题客观需要智力水平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
五、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的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如痴如醉,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阅读的快乐。那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也应该给予指导。
1.指导学生选择书籍,推荐优秀的课外书
开卷未必就有益,读书要有所选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扩大知识面。所以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质兼美的书籍刊物:中外的名著如,《三国演义》、《西游记》、《语文報》等。
2.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
“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所以应该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读书时摘抄好词佳句、记录读书心得的习惯。而且读书笔记还可以督促自己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把握阅读内容。
3.指导写读书心得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博览博闻强记,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厚积”自然就“薄发”了,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或三言两语的评论或感受最深的人、事、段极其写法等的点评,或写写读后的感想体会。点点滴滴都是学生的收获,应该写下来,久而久之,有助于习作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更让学生感受到与文本对话的乐趣。
六、总结
总之,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就会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戴杨杨.论课外阅读的重要性[J].现代交际,2015.11:188
[2]李炳辉.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华夏教师,2015.12:60
[3]夏迎新.浅谈高中写作素材的积累[J].中国校外教育,2015.36:33
[4]包南麟.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2007(6).
[5]张敬华.从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看课外阅读指导.山东教育,2010(13).
[6]路建兴.百分之三十与百分之七十.小学教学研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