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搞好初中语文教学

2017-04-20 23:52魏英
魅力中国 2016年34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材初中语文

魏英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愿学”、“会学”的方法,培養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要把“知识本位”教学转变为培养“现代人”的“人格本位”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当前,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还在追求学生的“考试高分”,根本不注重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不注重培养学生终身有益的学习能力。临考前,还是使用“多做试卷,多做必中”的题海战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显得十分劳累,可是却收不到满意的效果。为此,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要把“知识本位”教学转变为培养“现代人”的“人格本位”教学。

1.教师要会“用教材教”

不论进行何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或对学生思维进行训练,都不能抛开或偏离“教材”这一依据性的东西。尽管现在新课改中对教材的处理作出了许多要求,但毕竟没有哪个专家提出要“抛弃教材”,如果我们离开了“教材”,那么教学效果的评价就带有主观性和盲目性,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本,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再去补充“营养”,这是可以的,但如果对教材浅尝辄止,或粗略地“解决”了教材之后便大量地涉猎于各种教辅资料,将会得不偿失。

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懂教材,还要会“教教材”,更要会“用教材”教学生,要有极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

2.语文教学要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今网络发达。要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另外,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和教师毕竟不是一代人,他们年轻气盛,富有激情,喜欢标新立异,崇尚个性张扬,所以,教学中要创新;布置学习任务需灵活,让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可以充分拓展课本内容,以锻炼学生的机敏,使其能够尽情发挥想象,如此学生即会对所学内容感到新奇,达到乐学、想学,学而不忘的境界。利用网络,查找资料信息,涉猎广泛、温故知新,这样的教学,哪有说教?枯燥一词已无影无踪。学习被兴趣驱使与操纵,掌握知识于游戏之中,同学们的兴奋溢于言表。在计算机教学中,简单传授知识并不是其最终目的,重要的是养成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形成。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独立思考,在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青少年的聪明才智,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3.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和个性

学习的主角不是老师而是学生,多年来,我们的教学总停留在考试讲课,学生听课的阶段。长此下去,学生慢慢养成了不思考只是埋头背诵和笔记整理的习惯,主观意识渐渐淡薄,思维也随之钝化。初中语文教学想摆脱这种你说我听的尴尬局面,就必须打破这种毫不创新的教育模式。积极培养起学生的自习能力和对语文乃至文学的独特个性。在中国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的个性培养向来不被大家所重视,有家长甚至会积极的去打压学生的这种个性,要求孩子去学别人这个,学别人那个,孩子做一点与众不同的事情就极力的去制止纠正从小就为自己有一个“乖”孩子而骄傲。可是所谓的“乖” 孩子就好比是已经雕琢完成的璞玉,虽然处处可以挖掘,但是并没有闪光特点。让人有心雕琢加工,却不知道从何下手。而那些让人拍手叫好的文章和文学作品,处处可以展现出作者独特的个性,特别是自己对事物的独特见解看法,才是常常是现在人追捧的。在文学中强调的个性,而不是流水账的共性。

而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显著目标与中考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目前形式而言初中文学教育出现了一些扭曲的现象。学校将考试成绩和中考的升学率看成了唯一的奋斗目标;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老师机械性的统一模式训练学生。比如作为,同样的开头,固定的结尾,内容空洞,如果有一篇相对写的较为有特点的,将为全班甚至全年级克隆学习,列为换汤不换药,相同的视觉感官,相似的经历历程。势必会将有着璞玉光辉的学生们打磨成光滑相似的鹅卵石。

4.教师要有自我提升的意识

密切关注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新成果,使认识和实践及时跟进。新的课改成果凝结着众多课程专家和一线教师潜心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我们要及时了解、及时吸收,使我们在探索过程中少走弯路,而且如果能将我们自身的探索与他人的成果有机结合,还可望生成属于我们自己的更为适用的教学策略、教学路径等。我们关注的渠道主要有相关的专业期刊、专业网站、专家博客、有关专著、各层级的研讨会、培训班等。不仅要看、要听、要学,还要深入思考,及时归纳梳理,弄清楚各路成果的来龙去脉,内化成自我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很快也能成为专家学者,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树立团队意识、攻坚意识,整体提高语文教育水平。试想如果没有全国范围的自上而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整体氛围,靠一个个教师的个人努力在数年内要把我国原有的基础教育水平提高到现在的程度是多么困难。在一个相对关联密切的单位区域内,比如一所学校或校内的一个年级组,能真诚地联合起来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肯定比个人单枪匹马奋斗其成效要显著得多。在一个真诚合作的团队中,不仅能使个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高,还能使个人的潜在能量得到充分的发挥,成员间优势互补的效应得以充分的显现。

5.重视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学习的有效手段,与作品对话、与作者交流、与自然交友、与别人沟通的活动,可以采用朗读、泛读、默读、研读、背诵等方式,不同方式的读,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比如,课文朗读,通过反复的有感情地朗读学习,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陶冶情操;课文研读,是对内容深层次的把握,逐字逐句的阅读,弄懂字、词、句的意思,把握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略读,对课文内容不求甚解,做大致的了解,阅读速度较快;赏读,突出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保证学生宽松、自由、开放的阅读时空,让学生有时间读、有心境读,追求一种读书的无扰与无我,一种从容与自在,读出感觉来,融进作者的情感世界里,心灵放飞于语言的天空里,从而产生或喜或悲,或敬或憎的情感体验,为人生的未来发展构筑起一座精神的家园。

阅读是广义的,不只是书本的文章,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思维,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来自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如果课内阅读是点的话,课外阅读就是面,点面结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互相促进和提升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自由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古今中外的名人传记、小说、散文、神话等。另外,学生可以订阅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报纸杂志,如《语文报》《读者》《微型小说选刊》《中学生阅读》等。教师应把教学大纲中指定的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的篇目推荐给学生,鼓励学生用节约的零花钱买书,以备自由阅读时人人都有书可读。这种阅读方式给学生开放了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深受学生的欢迎。

总之,文字是思想的灵魂,是沟通的工具,是良好交际的基础。只有学好了语文,才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语文教师要精心研究教学规律,仔细总结教学经验,认真揣摩学生心理,在生活上关爱学生,让学生细心领会教学宗旨。长此以往,语文教学一定会有一个灿烂的春天。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教材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教材精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