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
摘 要:尽管数学学科具有一定难度,但是数学与实际生活具有密切的关联,对于学生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只有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才会学好数学,形成清晰和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针对小学数学常态化自主学习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常态化;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學中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此种能力作为一种常态化的习惯,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形成良好的数学兴趣,才能认真投入数学学习中,为常态化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相比较而言,小学数学更加具有难度,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一定挑战,如果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挫折,属于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教师不能给予学生过多的压力,而是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对于学生学习中取得的一点点成绩,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捕捉到,给予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在数学学习中变得更加主动,对于提升数学成绩非常有帮助。自主学习根本原因出自于学生对于数学的热爱,并非是要达成某些成就才做的事情,只有关注学生成长,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才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养成。
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我国素质教育改革提出,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是现阶段小学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小学数学常态化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比如,教师可以营造情感的教学氛围,构建良好的师生情感,降低教师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全面交还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传授知识,更多的是欣赏。将课堂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需要欣赏学生的各种表现;欣赏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欣赏学生主动分享学习心得的行为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模式、分组交流学习模式,加强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实现学习心得体会的共享,对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均具有重要帮助。
三、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常态化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教师和家长正确积极的引导,通过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对于小学生来讲,家长属于第一位教师,也是最为重要的老师,可以说家长的行为举止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后天性格。而教师的工作,具有指导性和示范性特点,能够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在学生心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所以说,教师和家长在生活中的习惯是否良好,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起到直接影响。教师和家长只有以身作为,才能让自主逐渐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但也不能要求教师和家长每天主动学习数学,而是要求其能够在生活中,将自主的习惯给学生展示出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学生通过模仿,逐渐将此种常态化的自主学习习惯当做生活和学习中的一部分。
四、创设机会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很多都与实际生活具有密切关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行为,充分激发自身学习欲望,展开自主学习活动。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对长方体纸盒进行观察,了解长方体具有几个面、几个棱、几个顶点。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的方式,可以对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做到基本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木条或者铁丝做出一个长方体框架,从而明确各条棱之间的关系,加深对长、宽、高概念的理解。可以说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行为,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教材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有学生可以动手的教学内容,教师都要努力为学生创建动手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常态性自主学习习惯,并且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小学生形成常态化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还需要长时间系统化的学习,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累积而成。学生常态化的学习习惯,可以说很容易受到教师的行为影响。所以说,还需要教师能够起到模范作用,同时不断探索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方式,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环境,从而让学生充分喜欢上数学学科,感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爱芹.小学数学常态化自主学习策略探讨[J].江西教育,2015(21):79.
[2]赵铁田.小学数学常态化自主学习策略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3(10):102.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