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梓昕
摘要:对于我国当代中学生而言,团队精神在其自身成长和未来发展中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本文论述了培养团队精神对于中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对中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系统地提出了培养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对策,即开展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依托文化型校园建设、在班级建设中培养团队精神、通过团队拓展训练培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
关键词:中学生 团队精神 培养
我们的世界已被竞争深深地打上了烙印。人們在竞争中品尝着成功与失败,咀嚼着兴奋和失落。竞争是实力和智慧的较量,但它更是综合素质的较量,团队合作是中学生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一项。团队成员相互依存、团结合作、友善民主、亲密和谐,既能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又能满足成员的合理需要,使人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并从中获得自信与力量,形成一种激励,调动个人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学习。
高效团队的灵魂是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领跑时代的新理念,是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它从本质上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统一从而实现组织高效率运作的理想工作状态。团队精神具有目标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控制功能,在团队中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通过对当代中学生的团队精神的系统分析,我们发现中学生团队精神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过度重视自我发展:忽视以团队的任务为导向,只顾眼前利益和自身需要而置团队利益不顾,过分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过分高估个人能力,缺乏合作的意识,甚至形成内耗,难以实现团队效率最大化;2.集体观念单薄:班级荣誉感较差,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漠视组织纪律,对团队活动不感兴趣,很少参加班级活动。团队内部不愿意协作,没有将自己融入到团队中去。缺乏参与团队活动的热情以及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牺牲奉献的精神。3.主动与他人沟通和交往的意愿不强: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思想,不分享个人的成功经验,学业和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自己默默承受。
分析其形成原因,个人认为有如下几点:
1.学生个人合作意识偏差
部分学生自负意识较强,自以为是、自我迷恋,对别人的能力和态度不信任;部分学生宽容精神不够,一旦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他们首先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把责任推卸给别人,全然不顾团队目标;部分学生自卑自闭,他们看不到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总觉得能力有限低人一等,在团队中找不到合适的定位。此外,嫉妒、猜疑、急躁、不想“便宜”了别人等心理问题也是合作意识较差的体现。
2.家庭教育及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膨胀
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优势”,在成长过程中一帆风顺,往往丧失了独立自主精神,形成了自我评价较高自我意识较强。变换了环境,发现在生活、学习、社交方面比自己强的人大有人在,产生出一种自负、自卑、忧郁相互交织的复杂心理。他们很难接受别人的批评,“鸡蛋壳心理”使他们的自我意识过度膨胀,我行我素。
3.沟通能力欠缺
有些学生学习的同时忽略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他们只关心成绩,忙于钻研专业课,同学之间缺乏互相的关心和交流;网络的虚拟性也给中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其人际关系的非人性化倾向的出现。
4.对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训缺乏专业指导
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德育指导老师,指导老师缺乏系统的指导计划,工作方法单调陈旧、 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忽视言传身教和率先垂范,工作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指导效果大打折扣。
通过对中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可以有的放矢地找到培养团队精神的对策:
1.开展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团队精神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完善团队精神教育的目标、创新方法、拓宽德育内容,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2.依托文化型校园建设,培养团队精神
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需要在文化型校园建设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修养,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带动和提升中学生的团队意识,打造团队精神。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把德育的功能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群众性、广泛性、参与性的特点,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各项活动。
3.在班级建设中培养团队精神
明确班级建设目标,加强班风建设,组织集体劳动,开展"结对子"活动等措施在班级建设中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相互激励的精神。
4.通过开展拓展训练培养团队精神
通过拓展训练这种体验式培训方法,寓教于乐,以陌生环境适应、人际交往、自我认识、协调管理、突破自我等涉及中学生心灵成长方面的内容为突破点,加强中学生团队精神培养,提高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心理健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完成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的基础。它有益于开阔眼界,深化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有益于密切与生活的接触,增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情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并在这一集体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6.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
相互信任对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会增加团队成员对组织的情感认同,进而从情感上相互信任。相互信任是一个组织最坚实的合作基础,能给团队成员一种安全感,使他们把团队当成自己的,并以此作为自己成长和发展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周靖云.论中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04).
[2]韩亚楠.当前我国中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探索[D].鲁东大学,2012.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5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