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燕金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师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多方位的体验、感悟,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维体验;学生品行;品德与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269-02
《品德與生活(社会)》作为一门活动型课程,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为一体。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体验,养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实践和体验,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二十年的教学,我深切感受到在教学中,一定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去认识、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多方位的体验、感悟,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呢?
一、重视情感体验,触发学生心灵。
人不仅有认知,还有情感、态度。情感体验是指通过体验与反思,使知识进入学生的内世界,并与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整为一体,实现道德情感的共鸣与升华。
我在教学《说说我家的故事》一课时,我先请一个学生在多媒体上展示自己的全家福,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对自己的家庭进行介绍,介绍完后再把全家福贴到展板中。在学生一个接一个的介绍中,家庭氛围越来越浓厚,学生已然进入了情境。于是,我又播放《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一支歌。音乐一响起,课堂上充满着浓厚的家庭气氛。此时,全体学生的情感体验已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说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话语:“太令人感动了……。”“好温馨的一家人!”“我很想我的爸爸妈妈……”说着说着,几个留守学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是呀,他们太想自己的爸爸妈妈了。几分钟的情感体验,触发了学生内心最深处的感受,激起了学生想家、爱家的情怀,这不正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
二、多样活动体验,发展道德行为。
(一)表演,让学生与教材中的角色心连心
表演是每个学生都喜欢的事情。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要引导儿童通过生活进行学习,让他们在自身的活动中获得一些体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生活态度,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构建良好的道德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表演教材中的不同角色,使学生从自己的表演中获得体验,并萌发出内心真实的感受。
在教学《走近残疾人》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从盲人、聋哑人、肢体残疾的人中自主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模拟体验。一听说要表演,学生们都很高兴,甚至有些兴奋。因为他们觉得表演是一件很好玩、很有趣的事情。于是,我故意延长了体验的时间,慢慢地,孩子们脸上的兴奋没了,取而代之的是难过与难堪。于是我趁热打铁,说:“同学们,你们刚才体验的,只是残疾人生活中的一小部分生活场景,那只是冰山一角呀!假如从现在起,让你永远听不到大自然的声音、看不到我们这个花红柳绿的世界,甚至整日里瘫痪在床上,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你们的生活又会是怎么样的?你们的心里又是怎么样的感受呢?”此时教室里静悄悄的,显然,孩子们已经真正用心感受到了残疾人的艰难与困苦,他们的心灵被震撼了,许多孩子都流下了眼泪。在后面的全班一起交流残疾人的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具体事例时,他们显得特别的严肃庄重,显然,此时,学生心里装满了对残疾人的同情、敬佩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又如在教学《引人入胜的京剧》时,我让学生分组合作上台模仿表演京剧,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表演得惟妙惟肖。通过模仿表演,学生对京剧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激起了学生对京剧的热爱之情。
(二)游戏,让学生在愉悦中体验道德行为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游戏按形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找朋友游戏。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基于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要经常创设一些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体验道德情感。例如我在教学《我帮你,你帮我》一课时,我设置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知道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游戏结束后,老师当小记者采访学生,有的学生说:我找她做朋友,因为在我遇到困难时,她曾经帮助过我。另一个学生说:我找他做朋友,因为我摔倒时,是他扶我起来的……
2.竞赛游戏。小学生好胜心强,竞赛游戏为学生们提供了实践和表现的机会,使他们把认知转化为行动,慢慢地他们便知道在生活中要做到知行统一。我们在课堂上要多为学生创造一些竞赛的环节,让学生有表现道德行为的机会。例如:在《规则在哪里》一课的教学时,一上课,我便组织学生进行男女生的“扳手腕比赛”。我先不按比赛规则要求故意在班上选择一个个子最高的男生和一个个子最矮的女生进行比赛。结果可想而知,男生轻而易举就获得了胜利。接着,我让学生回忆刚才的比赛进行思考:刚才的比赛,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回忆思考,发现刚才的比赛很不公平,想到既然是比赛,就要定比赛规则。于是,我引导学生定出了比赛规则,组织学生在自己定的规则中,再一次进行比赛。学生在竞赛游戏中体会到了规则的重要性,知道生活中需要规则。在接下来的整节课的教学中,我都以闯关竞赛的游戏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在有趣的闯关游戏中学会了枯燥的规则知识,懂得了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人人都要遵守规则。
3.角色游戏。孔子说过:“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由此可见,只有亲身体验的事物,才是最可靠、最牢固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说过:“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角色游戏指的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与学生的生活相似的情景,把学生带进相应的生活情境之中,使学生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重新思考问题。在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可以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而学会从他人的立场和角度去看问题,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不同情境下不同的想法和情感。
我在教学《我们的大地妈妈》一课时,在引导学生进入教材故事后,通过读文观图“大地妈妈哭了”,激发学生想象:小鸟的家没了,小鱼的家被污染了,会有怎样的结果?学生望着画面中小鸟被雨淋的无家可归的具体形象、小鱼因喝了污水被毒死的悲惨形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入了角色。“小鸟全身都被雨淋湿了,它难受极了。”“小鸟在雨中冷得发抖。”“小鸟一定会生病的。”“我们再也看不到小鱼了。”……借用角色扮演,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滥砍乱伐、河水污染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产生了“保护环境、美化家园”的强烈愿望,在情理交融中,提高了道德行为认知。
又如我在教学《关爱残疾人》一课时,我特意设计了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残疾人和少先队员”,引导学生在扮演中体会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从而知道要尊重、理解和关爱残疾人。
三、引导模拟体验,强化道德习惯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生活中的真实体验相对来说比较少,特别是一些难以身临其境的体验和经验。针对这一点,我经常在课堂上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并从中获得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走进市场》时,我设计了一个跳蚤市场买卖的模拟游戏,让學生体验当售货员、消费者。学生们买卖的东西多种多样,有的学生卖书,有的学生卖笔,还有的学生规定东西可以进行等价交换……通过这项体验活动,学生感受到了竞争与合作的心理。教师再根据学生在跳蚤市场获得的体验,引导他们把生活经验和刚才的体验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道德认识中得到升华,道德行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体验是维系品德与生活(社会)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多些活动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得以提高。没有体验,整个德育过程就不完整,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时刻引导学生多方位地体验,以增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育的实效性。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at teachers should start from the source of real life,guide the students to use their own senses to understand and take their own ways to experience love.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perceive in all directions in the class teaching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multidimensional experience;students' behavior;Moral character and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