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红梅
摘 要: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的初始阶段,在整个教学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指导小学生的课前预习。预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以及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主要探索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策略研究
课前预习一般是指,在学生学习新课之前,应该按照具体的学习要求进行一定的预习,这是一种自我学习新知识的行为。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合理地指导,从而改變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现象,并从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这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
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
课前预习就是一种课前指导行为。通过一定的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在已知的教学内容基础上更多地了解课文的作者信息、写作背景或是文章内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更加全面的信息,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其次,进行一定的课前预习,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由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有目的性地搜集相关信息,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一)精心设计预习方案
预习是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然而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制,在预习过程中,很难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向,因此,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教师应该以语文学习目标作为指导的方向,在考虑到语文教材文章特点的前提下,再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精心设计预习方案,使小学生的预习效果更加明显。
例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这是一篇表达伟大父爱的文章。作者以对话形式描写父亲对于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在父亲身上吸取的力量,以独特的笔触向人们展示了父爱之伟大。教师在设计预习方案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三个阶段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第一阶段是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在初读文章时找到文章中的生词: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并要求学生在工具书的帮助下理解生字词的含义,在理解生字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第二阶段是要学生关注父与子之间的对话,从对话中了解文章的情感。第三阶段是要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
(二)重视预习方法的传授
为了体现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任务开设语文预习的指导课。并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在以教材文章为范例的基础上,将预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率。
例如,学习六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时,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关于鲁迅主题的文章组合。但是,《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一面》《有的人》四篇文章中,只有《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其余三篇讲述的是不同的人对鲁迅先生的描写。因此,在预习第五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等搜集与鲁迅相关的材料,从而充分了解鲁迅的生活背景、作品风格、追求方向等。预习这方面,会更加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还会让学生了解这种预习方法,即了解作者的相关内容。再如,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进行预习,从而可以顺利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
(三)分层次传授预习方法
在语文课文的预习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年级不同,教师应该传授不同的预习方法,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教师应该设计适合学生年级的预习方案,若是统一的预习方案,则会使具有差异性的学生不易接受。
例如,在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教师要求学生可以流利地阅读文章,通过预习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学习《北京》时,教师应该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预习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可以流利地朗读课文,还需要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从而真正认知北京。
对小学语文课文进行课前预习,可以不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语文的课前预习,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合理科学地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预习习惯。教师对于小学语文预习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有效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当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所以,在小学语文预习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做听课准备,并将预习中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进行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永冈.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习能力:对提高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2014(26):145.
[2]崔恩东.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现状及改进策略[J].吉林教育,2014(5):23.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