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普利策奖得主伊恩·约翰逊长期关注宗教信仰问题,在《慕尼黑的清真寺》中,通过对生活在欧洲的穆斯林移民及其后裔的采访和研究,告诉我们为什么伊斯兰激进组织会发展到目前这种状况,而西方社会在其中又犯了什么错误,应该如何反思,采取对策。
法伊联得势
突然间被推到了权力的中心
巴黎市中心有一座十分宏大的玛德琳大教堂。在它的对面有一间小咖啡馆。时间还是清晨,步伐轻快踱进门来的正是赫尔维·特雷尔,这是他去法国内政部上班途中,他的工作是制定国内有关穆斯林的政策。我在2004年第一次见到他时,法国真的烧了起来:穆斯林聚居区里遍地都是燃烧着的汽车。但特雷尔丝毫不受干扰,因为他深信法国有着正确的战略选择:与穆斯林兄弟会合作。
法国有超过400万穆斯林,是整个欧洲伊斯兰人口最多的国家。移民,为日渐老去的共和国注入了青春元素,他们帮助建立了与伊斯兰世界的业务往来和文化联系。但他们大部分居住在阿姆瑞一类的贫民区里,游离在法国主流社会之外,教育无着,就业前景暗淡。“9·11”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社区,这里的青年被招募至阿富汗打击西方国家。2005年,成千上万的人上街发起暴乱,夜夜有汽车被点着。一批高级官员被召集起来,负责起草解决方案。特雷尔是其中之一。
2003年,法国官方认定穆斯林需要发声渠道,并因此建立了法国穆斯林宗教委员会。这个组织的领导者本应由选举产生,但官员遇上了一个问题:谁该投票?法国公民不必登记自己的宗教信仰,所以国家没有关于穆斯林的统计数据。解决之道是由各清真寺推举出代表。大清真寺会得到更多席位,因为理论上它们代表了更多穆斯林。这个公式尤其帮助了一个特殊的团体:法国最接近穆斯林兄弟会的组织,法伊联。
法伊联是由好几个伊斯兰团体组合起来的,与赛义德·拉马丹的日内瓦伊斯兰中心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1989年,由于两个女孩子戴头巾上学遭学校开除的事件,法伊联进入了全盛时期。法伊联组织抗议活动,并迅速在法国各个主要城市的贫民区扎下自己的根系,成为一支力量。在此之前,法国的穆斯林组织因母国的不同,四分五裂。相比之下,法伊联提倡的是某种“法国伊斯兰”,虽然花的是外来资金,但它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这个团体从阿拉伯国家中获得大量资金。即使在今天,法伊联的官员说它年度预算的1/4,换句话说有300万欧元,或400万美元来自于海外捐助人,特别是来自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科威特等国家。这种资助意味着法伊联的清真寺更大,在委员会选举中能得到的席位更多—远超法伊联的实际实力。2003年选举中,在25个代行使中央委员会职权的地区委员会中,法伊联赢得了12个委员会的控制权。它突然间被推到了权力的中心。
西方政客参与到这样一种范式中
默认伊斯兰激进分子声称的说教
法伊联隶属于穆斯林兄弟会,特雷尔立刻就承认了,但他能轻松应对这个问题,他抬了抬眉毛说道:“如果说法伊联与穆斯林兄弟会无关,那是睁着眼说瞎话。有关系。但他们也要接受这里的规矩,要按规则出牌。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对那些不了解实情的人有如此吸引力的原因。”我不知道他是否也属于这一类。不然的话,为什么将投票规则制定得有利于沙特资助的大清真寺呢?也许,内政部原该设立投票规则,以接触到那些更为世俗化的而不是成天混在清真寺里的穆斯林民众?
特雷尔加重语气表示反对。“有利于穆斯林兄弟会才是要点。对付他们不是问题;恰恰相反。放眼欧洲,想要在社会上找到自己位置的就是伊斯兰激进分子。”没错,穆斯林兄弟会并不代表所有的穆斯林,但对特雷尔来说,他们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他们有着同他们谈话的政府官员一样的“智力水平”。换句话说,他们穿着西装,有大学学位,并能以政治家所能理解的方式来提出自己的主张。这不仅让我想起了自由之声电台的母组织“美解委”抛弃老派穆斯林领袖易卜拉欣·加朝格鲁,转而支持拉马丹的那一幕—普罗大众不善言辞,不善交际;没有可供讨论的政治计划;他们麻烦,没有条理。
法伊联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它帮助填补了一项官方不愿插手的社会服务空白。法伊联的清真寺为妇女提供校后辅导和日托服务。这项工作的一位外部支持者是都娜·波扎尔,著名的法国穆斯林社会学家,她在2001年的一本书中提出,穆斯林兄弟会这类组织,起到了有价值的联络人作用。它们的服务,她强调说,是在帮助穆斯林融入社会。但在观察了其后几年的事态发展后,波扎尔改变了看法。非但没能帮助穆斯林融入,穆斯林兄弟会这种兼容并包的伊斯兰形式在人们四周编织起了一道屏障,让他们不必再与主流社会接触。教育往往受到阻断,职业生涯十分有限。“这是一种将社会割裂成两大阵营的观点:伊斯兰和非伊斯兰。”波扎尔这样谈道。通过接受像法伊联这样的组织,西方政客参与到这样一种范式中,默认伊斯兰激进分子所声称的,只有伊斯兰才是一切问题的答案的说教。
波扎尔和其他一些穆斯林开始意识到穆斯林面临的大多数困难与宗教无关,让一个宗教团体来负责解决问题毫无意义。穆斯林的问题是所有贫困移民的共同问题:失业、教育不足、街头犯罪。穆斯林有这些问题并没有什么特别。然而,认为伊斯兰就是答案的想法实在迷人,很快,华盛顿也制定了类似的政策。
既迷恋又排斥
穆斯林兄弟会已经把根系深深扎进西方社会
2005年年底,美国国务院做出决定,欧洲穆斯林需要美国的帮助—太多人生活在与主流彻底绝缘的化外社会;极端主义盛行,暴力活动猖獗;“9·11”的4名劫机者中有3名是在欧洲被“极端化”的;在伦敦,在马德里,几百人死于恐怖分子之手,绝不是偶然的。美国国务院认为,欧洲所需要的,是在建立讨论“异化和极端化”问题的全球性网络上得到协助。
这种说法令人心动。美国曾经是伊斯兰激进分子的目标,但其社会内部并没有产生常见于欧洲的暴力行为。多年以来,专家们都在争论原因。有些人指出,移民到美国的穆斯林往往是有工作,或是来求学的。欧洲却正相反,来的穆斯林想要找的是已经不再存在的工作岗位,而教育水准低下,缺乏技能的现实,也妨碍他们找新的工作,就这样,许多人深感沮丧,手头又有大把时间。社会服务被认为也与这个问题有关。在美国,并没多少社会福利可以帮到失业的穆斯林,要想生存,就一定要长时间工作。
而反观欧洲,那些没有工作的人能够申领相对宽松的福利,又有时间沉浸在极端主义政治中。
伊斯兰激进主义,是一种高度政治化的暴力的思想体系,为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在2001年纽约和华盛顿的恐怖袭击中,西方直接体会了这种暴力。而它的历史更为久远,困扰各国好几十年。
在整个西欧,穆斯林人数在1500万到2000万之间,是美国的四倍。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并没有逃过伊斯兰世界的眼睛。在这历史性演变的关头,穆斯林兄弟会已经把自己的根系深深扎进西方社会。
没有人能说得清西方对穆斯林兄弟会既迷恋又排斥的心态。最著名的伊斯兰激进主义组织就是穆斯林兄弟会,正是穆斯林兄弟会,把清真寺变成了一个实现党派目标的基层政治组织。而其在西方的几乎所有活动,都起源于运作慕尼黑清真寺的那一小群人。
新书速递
呼吸课
作者:[美]安·泰勒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3月
定价:45.00元
本书是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无论细碎的家庭生活,还是几乎被遗忘的激情和爱,都在呼吸之间。安·泰勒向我们展现了一段婚姻:期望,失望,孩子們如何在家庭中掀起风暴,丈夫和妻子如何再次坠入爱河。
北极梦
作者:[美]巴里·洛佩兹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定价:68.00元
本书是有关北极题材的生态文学经典。作者用百科全书式的记录,全面审视这块土地的历史与现状,重塑我们对北极的认识,同时反思了西方传统价值观。该书出版后获198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类)。
青年斯大林
作者:[英]西蒙·蒙蒂菲奥里
出版社:浦睿文化·民主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3月
定价:78.00元
《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作者蒙蒂菲奥里历时10年,走访9个国家23座城市,掌握最新披露的权威档案,重述斯大林如何从鞋匠的儿子最终成为列宁的左右手这一鲜为人知的成长历程,还原一部苏联的史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