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良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应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培训目标,通过教学改革的发展,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学实践,以学生为本,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就对中职种植专业教学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中职;种植专业;教学;策略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中职种植专业与我国广大农村息息相关。如果不办出特色, 培养出的新型农业人才,又如何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中职种植专业就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找出问题,冷静分析,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办出特色,增强活力。
一、师资方面
1.要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的素质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目前中职师资明显存在下列情况:双师型教师缺乏,有的还是半路出家;其它专业的挪用,情况不容乐观。合格的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素质,扎实的业务素质,深厚的科研创新素质,优美的语体素质和新颖的教法素质,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解决师资问题?教师也需充电,可从以下方面考虑:通过电视和网络等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适应专业的需要;放下架子,深入农村,虚心向技工请教,提高自身技能;主管部门将教师培训纳入计划;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来武装教师;高校改革培养模式,直接给中职提供优秀的双师型人才。
2.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楷模,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种植专业的专业技能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基本素质,目前中职专业教师普遍都是有较好的理论功底,但动手能力不尽人意,这和中职教育教学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教师的动手能力不强,势必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要求,因此,中职教师应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自身的言行能力,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
二、学生方面
中职学生目前的总体形势是他们思维积极、主动活泼、进取勤奋好学。但也也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少数学生道德观念薄弱,行为自制力差;2.年龄跨度大,大小年龄结构混杂一起,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群体;3.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大多不能进入重点高中;4.专业思想不强,缺乏学习积极性;5.自卑思想严重,看不起职业教育;6.认为家庭条件好,怕学习,认为有一个好的父母,在未来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活;7.学习不用功,对学习缺乏信心和自信。针对这些问题,在实践中,我们教师要正视。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的理解和关爱,做到以学生为本。在学习、生活上给予细致周到的关怀,做到关爱学生有爱心、做思想工作要细心、学生有抵触情绪有耐心、转变问题学生有决心,学生发展有信心。多发掘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方面
教学的好坏是体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如何处理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兴趣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1.教材的处理。首先,合理的选择和补充,由于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的差异对当地的材料是非常合适的,也可以是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同时要适应高考的需要,考试要求。其次要适当调整教材顺序,据各地季节和教学需要,应适当打乱教材顺序,有利教学。再次应必要地归纳浓缩,对知识散乱的地方要归纳成要点,如《农业生物技术》第一章基因突变特征可归纳为五个要点,这样学生易掌握,教学效果会更好。
2.教学模式的改变。学生基础不一,差异很大,怎样因材施教,采取何种教学模式,才能利于教学,各得所呢?笔者认为应采取分层教学,分流培养的教学模式。低差生掌握基础知识,重技能,培养实用操作型人才,顺利毕业,走就业之路;优等生组装成升学班,加大知识深难度,拓宽学生知识面,为高校输送合格人才,走升学之路。从而有效地解决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问题,这样人人都有收获,使就业和升学愿望的两类学生各得其所。
3.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统一。由于我国地域条件的多样性,因而造成了各校课程设置及其结构的多样性,普遍存在课程繁多,内容重复繁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利教学呢?笔者认为需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分必修和选修课,基础和专业课及实习课,按相应专业需要增设必选课,做到精选、精减,整合教学内容,并确定合理课程比例。加大实作或实习力度,有条件的到相应农场进行实习;条件差的要因陋就简,充分利用大自然和农户等现有条件,还可以在校园内建生物角,决不能忽略实作这一环,努力缩小实作“空白”。
4.教法学法的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一半,那么怎样科学合理而灵活教学呢?笔者认为应充分利用多样化、现代化、直观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改进和创新教学,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及实验,此外还可用故事法、对比法、图例法等,内容深入浅出,直观形象,使学生易学乐学会学,在学法中,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5.提高课堂教学兴趣。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没有兴趣,学生只会作为一个沉重的负担。因此将新科技信息适时地运用到课堂上,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在小麦锈病方面,我问的问题是:锈病的发生,为什么有的农民损失惨重,有的农民不受影响?让学生讨论并激发他们认识到,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提高课堂学习气氛,根据所讲内容适当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知识。
总之,作为农学的基础学科,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只有不断提高农业教学质量,才能培养掌握农业知识的高科技人才,并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所服务,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教学仍然还不完善,能否在中职种植教学中强化教学,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陆青山.当前中等农业技术学校教学相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百色学院学
报,2006 年 S1 期.
[2]李秀珍.论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课教学的优化[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