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17-04-20 10:11张国明荀海鹏金传伟刘保利李根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4期
关键词:创新机制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张国明+荀海鹏+金传伟+刘保利+李根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在大力发展校企合作中出现的主要困难与问题,尤其是职业院校师生下企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提出“一政策一平台两制度”的创新合作模式与体制建设,较好地解决了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障碍,将有利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机制;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113-02

一、高职院校发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及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及各高等职业院校在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大力推行职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和解决我国当前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校企在专业职业人才需求中存在的供需结构矛盾、人才数量及质量要求问题。国家政府主管部门先后多次发布了多个促进职业人才培养、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文件,使得职业教育发展校企合作势在必行。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晚,政校企三方面都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及完善的体制保障机制,使得轰轰烈烈开展的校企合作在现实操作中碰到重重障碍。学校与企业双方运行机制存在较大的差异,没有合适的解决模式及制度保障,许多院校校企合作变成了形式主义、校企双方难以找到利益的平衡点等。

二、问题的解决模式

本文通过实证探索研究及经验总结,率先提出“一政策一平台两制度”的创新发展模式及体制建设。

首先在“一政策一平台”的信息沟通保障机制上,完善校企双方的教学、工作运行管理的两制度建设。“一政策”指在国家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指导下,各地方政府根据当地产业环境及条件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的政策文件。相比以往地方政府制定的校企合作政策文件多是停留在指导性上,而实际可操作性较差。因此在政策的制定上就不能再像以往由政府单方面来制定,而是应由地方政府牵头组织院校及行业企业共同商讨制定。政府通过组织协调职业院校与企业资源,并通过政校企三方共建的“一平台”,即信息平台,将校企资源及共同制定的可操作性政策文件条款融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中,从而保证政策顺利实施及跟踪控制。

三、一平台信息沟通协调机制的建设

信息沟通机制的不够通畅、不及时、不够具体是目前在政校企之间信息沟通的主要问题及障碍。因此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及管理将成为最重要的一种信息沟通机制及管理机制。当企业有人才需求计划时,当学校相关专业有校外实习实践计划时,双方都可及时向信息平台输入发布,各方便可提前进行布局安排及信息匹配工作,随时掌握信息平台中的相关动态信息,加强联系沟通和提前安排,同时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后续的跟踪管理。教师及学生也可以及时了解到相关信息,从而明确企业需求,做好下企业的准备。

四、两制度建设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管理体制建设

1.校企教学运行机制建设。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时间模式基本分为“2.5+0.5”及“2+1”两种,因此,在职业院校的教学运行管理机制与安排上需作出改革,解决措施如下。(1)各专业应当制定两套人才培养方案,一套为常规校内执行模式,另一套为适合校企合作的灵活模式。如在“2.5+0.5”的模式中,“0.5”为实习期通常为第6个学期,在校企合作模式下,“0.5”可根据企业需求及实习条件的成熟时灵活提前调整到第3或4或5学期进行,其他教学学期顺延推后一学期进行。(2)建立“集团化”操作机制。利用所建的校企合作信息化共享平台,建立多专业对多企业的专业集团化对企业集团化信息对接匹配网状模型(图1)操作模式,集团化对接操作模式即指一个专业的多名学生可分布到多家企业中顶岗实习,而一家企业可以从一间或多间学校获得多个专业岗位学生的需求,在这种模式下基本能夠解决校企双方在供需结构及数量上的矛盾问题,另外允许经审核的少量学生自荐性选择实习单位作为补充性方案,而在网状模型中政府可利用校企合作信息化共享平台进行沟通、协调、支持与监督。(3)校企双方应提前做好需求规划,将需求信息提前发布到信息平台,使双方在用人安排及教学安排管理上进行布局与调整,解决了供需时间点上的一致性问题。

2.师资合作培养的体制建设。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培养师资方面存在认识不足,体制建设不够完善,师资下企业锻炼数量少、时间短、任务不明确。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深度不够,多以短期两到三个月下企业挂职锻炼、跟岗学习、考察和交流为主,以致教师获得独立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及实际操作经验不足、不全面。

因此在双师素质培养机制方面,校企双方应协商建立师资培养规划、建立阶段性校企轮岗制度及考核奖惩机制,每个阶段周期重点选派少量优秀的专业师资下企业连续工作六个月或以上,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师资的工薪待遇由校企双方共同支付,以减少校企双方成本压力。

3.激励机制建设。教师下企业不仅要离开熟悉的工作环境、部分教师还要离开家庭、在企业还需承担较大的压力与责任,职业院校的一些人事财务等部门对校企合作认识不足,在政策与制度的制定时不敢突破原有的思维与原则,顾虑成本压力,在薪资待遇及其他激励措施方面不愿给予足够的倾斜,导致教师下企业动力不足,甚至不愿下企业。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应该在综合考虑学校长远发展目标及综合效益的基础上,加大激励机制倾斜力度,提高下企业师资的薪资待遇、在评先评优及职称评聘方面给予优先,将这部分培养成本列入预算,形成制度确立下来。

(二)企业管理制度建设

1.学生培养制度建设。实证研究中发现学生到了企业之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只是简单地分配一些员工来负责学生,虽边做边教,但这些师傅自身也没学习过知识、经验传授的方法,对于怎么教自己也不清楚,反正跟着做,指哪打哪,导致岗位知识学习缺乏完整性。

因此,從企业长远发展及人才培养角度考虑,应建立健全企业导师制度,教授员工如何向学生传递知识、经验和技巧的方法,建立责任制,同时给予企业导师适当的补贴奖励制度。使企业师生关系健康发展。

2.学生管理制度建设。①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基本管理制度。学生从学校到企业,育人环境和育人的主体都发生了变化。学校以育人为主要目的,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不同的目标会使双方在许多方面的认识出现偏差,甚至产生矛盾,如有些学生不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和压力时,企业没有正确引导与管理,导致学生干脆旷工,自己放假等产生许多情绪、心理及对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的不认同感。因此参照员工的基本管理制度执行时适当考虑学生本身的特殊性,制定相对人性化的一些操作管理条款以避免个别管理人员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让学生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及生活条件。②建立安全事故管理机制。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管理学习,避免各种意外及突发事故,给学生投放短期意外保险。其次不同于工人或一般的职员,学生社会经验欠缺,应该加强集体化、小组化管理机制的建设。③建立奖惩制度。许多企业在学生工作管理中只按照管理制度中的惩罚制度执行以保障工作及管理的顺利开展,由于顶岗实习时间并不长,因此许多企业没有在意给学生设置一些奖励机制,导致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及对企业的认同感不高。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所提出的创新合作发展模式与体制建设,能很好地解决校企双方的利益平衡点,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出口问题,也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在长远的战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作为其他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借鉴模式。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2]从企业的视角浅谈对顶岗实习学生管理[J].人力资源,2013,(11).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especially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rnship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a policy-platform-two-system "Innovation cooperation model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better solve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will help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school -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novation mechanism;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创新机制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创新机制研究
我国信访制度缺陷与创新机制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县级电视台法制栏目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