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惟捷
(厦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
甲骨學身爲古文字、殷商史學的研究核心,其刻辭釋讀内容是否具有公認的可信度,使學者引用有據,是極爲重要的。倘若起初即使用了具有争議的辭例釋文,往往將會使研究方向産生偏差,導致結論不可信,削减其學術價值。
而欲深入研究卜辭辭例,必須具備良好的文本條件始得進行。然而受限於龜甲、獸骨的保存狀况,反面粗糙,以及鑽鑿、刮除等負面影響,甲骨文字的辨認或多或少會面臨種種障礙,尤其傳統金石學墨拓手段乃百年來呈現甲骨文字及其細節綫索的最主流方式,拓本的製作質量往往會直接影響閲讀品質。*以劉鶚的《鐵雲藏龜》爲例,此書初版爲石印本,拓本並不完善,僅有少部分刻辭深者較清楚,可參宋鎮豪、劉源介紹,見氏著《甲骨學殷商史研究》,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頁82—84。職是之故,目前學術界可見的重要甲骨釋文工具書,如《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以下簡稱《摹釋總集》)、《甲骨文合集釋文》(以下簡稱《合集釋文》)、《甲骨文校釋總集》(以下簡稱《校釋總集》)等書,在關於磨損過甚的文本以及龜甲反面的部分,其釋文常不盡理想。以反面卜甲爲例,有時反面刻辭數量較多,且與正面卜辭關係密切,這時無法正確釋出内容將導致重要辭例殘缺,降低整版學術價值,往往令學者感到遺憾。
因此,筆者借近年於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文物庫房進行研究之便,對所藏甲骨做了一系列的整理工作,其中部分成果已陸續出版、發表。*參見拙作《甲骨文字舊釋新説——以史語所藏十四版腹甲爲例》,臺灣中山大學《文與哲》學報2013年第22期;《殷墟甲骨綴合二十二組》,《政大中文學報》2013年第19期。這些成果的基礎來自接觸實物,以目驗摹本對勘拓片的方式儘量將正反面刻辭釋出,得到了不少具有一定價值的學術成果。本文即在此研究基礎上,新揀選《殷虚文字乙編》所收殷墟第13次挖掘所得9組較爲漫涣的腹、背甲,進行目驗釋文,並援引《摹釋總集》、《合集釋文》、《校釋總集》等舊釋,在文中對勘,使學者瞭解目驗摹本對修訂甲骨舊釋的重要性。文中隨組附上拓本與目驗摹本,供學者參照。
以下由《殷虚文字乙編》中挑選9組師組、賓組的腹、背甲,依《甲骨文合集》號碼將辭例順序列舉如下。每組内首先標明著録號,*《乙》表示《殷虚文字乙編》,《乙補》表示《殷虚文字乙編補遺》,《合》表示《甲骨文合集》,《外》表示《殷虚文字外編》,“R”表示史語所數位典藏系統號碼(Registered Number)。並説明綴合情形,再來依《摹釋總集》、《合集釋文》、《校釋總集》的順序將舊釋列出,筆者新釋在後,最後對此版釋文與相關問題作一綜合討論,以釐清論述。
《摹釋總集》:
(6) 翌……未……(7) 其雨(8) 惟父丁(9) 不……父……
《合集釋文》:
《校釋總集》:
拓本與摹本:
二、 《乙》273+《乙》275(R26290/
《摹釋總集》:
《合集釋文》:
《校釋總集》:
本綴合見於董作賓先生《殷虚文字乙編摹本》,董先生於此組下注明:“甲面蟲蛀特甚。”本組的《乙》273即《合》17443,《乙》275《合集》、《合補》均未收,故此處僅及《乙》273的舊釋。董先生釋文在“叀”字後有“父乙”二字,根據目驗似可疑。新釋A“貞”下有一从“”之字,考慮到賓組卜辭中有人名“”和“”,故此處兼隸出二者。卜辭對王以外的某人夢境吉凶的貞問,可參《合》201“帚好夢”、《合》17452“有夢”等。
拓本與摹本:
三、 《乙》145+《外》220(R26138/
《摹釋總集》:
《合集釋文》:
(5) ……扶曰: 栱日丁……(6) ……樖"万冔……册……
《校釋總集》:
本版字體屬於師小字類,辭例非常特殊,似包含了兩段長占辭。根據目驗,增訂“枤#”、“有害”、“夢”、“曰土”等字。同時據蔣綴及其釋文增補本新釋,將此組卜辭由右至左合讀之,並稍做修訂。
拓本與摹本:
四、 《乙》111+《乙》8497(R32424/《合》20476)
《摹釋總集》:
(1) 癸亥卜七月六日……其征(2) ……小方不……征今……印……
《合集釋文》:
《校釋總集》:
癸亥卜,小方不征,今秋受□。七月六日其[征]。六日征。
本組兩版綴合接點周圍較爲漫漶,致使拓印效果較差,今據目補、改釋諸字詞,得到幾乎完整的一組卜辭。配合語序訓讀,可知“七月”當歸屬命辭中,標誌貞問當日月份;“六日,告餘出自乂()。旬,[出]圍”一段爲驗辭,包含了癸亥日六天後、一旬後的情形。“”字釋“圍”,從唐健垣先生釋。*唐健垣: 《從“于”字用法証甲骨文之不同》,《中國文字》第28册,臺北: 臺灣大學中文系,1968年。
拓本與摹本:
五、 《乙》404+《乙》479+《乙》8518+
《摹釋總集》:
《合集釋文》:
(1) 乙酉[卜],雨,雨。各雲□雨(2) 丙戌卜,于戊雨
《校釋總集》:
A. 乙酉[卜]: □霖昜,雨。
B. 丙戌卜: 于戊雨。
不雨。
釋文A“霖”字,舊釋“雨”,目驗可查見該字上从雨,下部似从“艹”,應即“霖”字。此條卜辭記有月份“三月”於左下側,舊均缺釋。
拓本與摹本:
六、 《乙》38+《乙》108(R26039/《合》21022)
《摹釋總集》:
(1) 戊申卜翌己……(2) 戊申卜貞翌己酉大啓
(3) 戊申……今……大……(4) 各雲不其雨允不啓
《合集釋文》:
(3) 戊申卜,翌……(4) ……雲其雨,不雨
《校釋總集》:
(3) 戊申卜,翌……(4) ……雲其雨,不雨
F. 各雲不其雨,允不啓。
本組綴合多涉及田獵事宜,然原物磨泐甚深,故影響釋讀。舊釋“七日”、“七月”,應爲“十月”之誤;另補出“令人”、“大狩”、“又”,以及釋文E“”、“庚”等字。釋文A、B的“大”字,人手下似有短畫,可能爲“亦”,反復觀察不能確定,暫志之以待討論。
拓本與摹本:
七、 《乙》370+《乙》393+《外》216(R26390/
《摹釋總集》:
(1) 庚午卜祭……弜惟(2) 壬申椖步弜……今丁未册……
(3) 丙戌卜椖及嗇追比……(4) 丁亥卜……以……
(5) ……亥卜丙寅其喪……丙寅棯W(6) 丁亥卜余不……逐……喪
(7) ……卜……五月其……弜喪……(8) 丁……不……史眉于……椖
《合集釋文》:
(1) 丙寅其喪。
(2) 丙寅卜,步和……弜……壬申椖祖乙……乙……
(3) 庚午卜,椖祈□□……(4) 乙亥卜,丙戌椖□
(5) 乙亥□丁酉允不于祖乙使椖(6) 壬午卜……喪……允……逐不
(10) ……允……允……五月
《校釋總集》:
(1) 丙寅其喪。
(2) 丙寅卜,步和……弜……壬申椖祖乙……乙……
(3) 庚午卜,椖祈□□……(4) 乙亥卜,丙戌椖□
(5) 乙亥□丁酉允不于祖乙史椖(6) 壬午卜……喪……允……逐不
(7) 丙戌卜,及嗇追比(8) 丁亥卜,余,弗其喪羌
(9) 丁亥卜,朕,彳……父……豭……嗇……
(10) ……允……允……五月
A. 丙寅卜: 余册弜。
D. 庚午卜: 椖在析風,有□
之夕衣(卒),□肩同。
E. 壬申卜: 椖二祖戊、乙。
F. 乙亥卜: 丙戌椖析,步。
G. 丙戌卜,及嗇追,比朕。
I. 丁亥卜: 余弗其喪羌。
新釋A位於本組下方齒縫沿邊,舊釋“步和”,其“步”字當歸屬上側新釋E,“和”字應爲“册”字誤釋,此册字似从“力”;步、册二字之間有“余”字未釋,此字上半部似从二横畫,今補之。
新釋D與F事類有關,都是貞問對“析”(或在析地)行祭的事宜,從新釋D“椖在析風”來看,若中無斷讀,很可能與四方風名中的東方名有關;“在析風”,或指東風而言,前一日己巳記時令“五月”,亦屬春季。《合集釋文》、《校釋總集》均將此辭的“析”釋爲“祈”,是囿於拓本不清所致,現改釋之並補“在”、“風”二字。*關於卜辭中的四方風,尤其是春風的問題,可參蔡哲茂《甲骨文四方風名再探》,《金祥恒教授逝世周年紀念論文集》,臺北,1989年,頁123—152。有進一步的論述。
新釋E“二祖戊、乙”,指祖乙、祖戊,此二祖稱爲習見於師組小字類,舊釋“豭”,實爲“豖”字。此外,根據行款、字排的位置來判斷,本文對一些字詞的母辭歸屬也做了改定,如新釋G歸入“朕”字、新釋F歸入“步”字等,請學者參看。
拓本與摹本:
八、 《乙》39(R26040/《合》21327)
《摹釋總集》:
(1) 庚……卜……月(2) 壬子卜……樋r……今夕……無柼T
《合集釋文》:
(1) 庚戌卜……九月(2) 壬子卜,令虎樋r,今夕亡柼T
(3) ……及……隹
《校釋總集》:
(1) 庚戌卜……九月(2) 壬子卜,令虎責,今夕亡冎
(3) ……及……隹……
拓本與摹本:
九、 《乙》56(R26056/《合》21481)
《摹釋總集》:
(1) 庚……(2) ……卜翌……
《合集釋文》:
《校釋總集》:
本版磨損較爲嚴重,導致拓本不清,《合集》轉印更加模糊,《摹釋總集》於此版或即照《合》21481進行釋文。今據目驗儘量摹出殘存文字,釋文A提供了月份,B補出“戠”、“”、“衣”、“令”、“狩”數字。C的“宋家”習見於師組卜辭,同條“令”字左上有“”,從位置上來看應爲補刻。按屈萬里先生曾指出:“此言宋家,亦謂子宋之國。”(《殷虚文字甲編考釋》,頁33)其説可信。《甲骨綴合彙編》第531組(嚴一萍綴)有“令比宋家”,應即子宋正進行某場戰事,王令前往跟隨,參與戰争之意,與本條“弜令(贊)宋家”可互參。弜作人名。
拓本與摹本:
通過實際目驗,本文對此9版龜甲的重新研究,總共考訂了48條刻辭(含對貞),修正了其中二十餘條釋文,大略估計約五成的刻辭内容是需要改定的,可見此工作的推行確有其必要性。除了史語所藏甲骨以外,大陸地區所藏諸如小屯南地甲骨、周人甲骨,以及各學術機構、私人收藏品等,事實上都具有製作目驗摹本與重新釋文的條件,尤其是屯南甲骨印刷質量不佳,雖然與龜甲在材質上面對的著録局限不完全相同,但若通過專門學者的目驗摹寫,應能在現有的墨拓本外,給學界帶來具有學術意義的對勘材料,從而重新挖掘出此批材料的新價值。
此外,藉由本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瞭解,無論對於出土或是傳世甲骨的釋文與考釋,倘若僅能通過拓本、照片來進行研究,釋文正確性將隨着材料的清晰程度而變動,許多所得到的成果往往經不起推敲,這對於需要大量正確辭例來構成研究基礎的甲骨學乃至整體古文字、古史學而言,頗值深切注意。希望藉由本文的抛磚引玉,未來學者能見到更多清晰、完整的刻辭,使甲骨學的研究得以日新又新,持續獲得進展與突破。
參考書目
工具書
董作賓: 《殷虚文字外編》,臺北: 藝文印書館1956年版。
郭沫若主編、胡厚宣總編: 《甲骨文合集》,北京: 中華書局,1979年—1982年,中華書局2001年再版。
姚孝遂、肖丁: 《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全二册,北京: 中華書局1988年版。
鍾柏生: 《殷虚文字乙編補遺》,臺北: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5年。
胡厚宣主編: 《甲骨文合集釋文》,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曹錦炎、沈建華: 《甲骨文校釋總集》二十卷,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版。
劉釗、洪颺、張新俊: 《新甲骨文編》,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專著、期刊
林宏明: 《醉古集——甲骨的綴合與研究》,臺北: 臺灣書房2008年版。
張惟捷: 《甲骨文字舊釋新説——以史語所藏十四版腹甲爲例》,臺灣中山大學《文與哲》學報2013年第22期。《殷墟甲骨綴合二十二組》,《政大中文學報》2013年第19期。
董作賓: 《殷虚文字乙編摹本》,《中國文字》第3册,臺北: 臺灣大學中文系,1961年。
蔣玉斌: 《殷墟子卜辭的整理與研究》,吉林大學博士論文(指導教授: 林澐),2006年;《殷墟B119、YH006、YH044三坑甲骨新綴》,《中國文字研究》2007年第1輯。
蔡哲茂: 《甲骨文四方風名再探》,《金祥恒教授逝世周年紀念論文集》,臺北,1989年;《甲骨綴合彙編》,臺北: 花木蘭出版社2011年版。
電子資源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漢達文庫網站: http://www.chant.org/default.asp。
蔣玉斌: 《〈甲骨文合集〉綴合拾遺(第六十八—七十三組)》,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先秦史研究室“先秦史網站”,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2072.html;《〈甲骨文合集〉綴合拾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先秦史研究室“先秦史網站”,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