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言值”“颜值”兼具的新闻产品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为了拥有好“颜值”,化妆、减肥、整形……多少人为之不顾一切。这似乎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时代,为了报道某人某单位工作中的高“颜值”,记者不惜违背常识,甚至让“哑巴说话”——某报日前刊发的一篇题为《盖新被穿新衣31户困难居民温暖过冬》的报道,居然让“哑巴开口说了话”,如此为报道对象的“颜值”贴金,却让受众对记者乃至这张报纸的“言值”目瞪口呆。尽管该报后来表示,此报道并非假新闻,问题出在编采的把关不严上,但这起事故让我们不得不再次关注和思考媒体形象这一话题。
版式新颖、标题有冲击力,这是媒体吸引读者的“颜值”之一;所选取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客观、真实、鲜活,这是吸引读者爱看的又一“颜值”,而记者是否真实记录这一事实,生动表达这一事实,关乎媒体的语言表达方式。“颜值”出彩,可提升“言值”。“言值”一旦大胆、放任,再好的新闻,也会因不切实际地拔高、甚至弄虚作假而失去公信力,再漂亮的版式,也将沦为没有内容的花架子。做“言值”和“颜值”兼具的新闻产品,应成为每个媒体人的内心追求。
版面是报纸内容得以呈现给读者的重要载体。当前,有的纸媒存在一种误区,即因过分重视版式的美观而忽视内容的打磨。网络时代的到来,让纸媒在处理新闻的速度和数量上处于劣势,为了尽可能稳固受众眼球,创新新闻的呈现方式成为许多纸媒的追求,但也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为了达到视觉上刺激读者目的,不惜过度使用版面元素,出现了过度突出文章标题、利用不相关图片过度制作版面等情况;二是在标题制作上故意正题歪做、断章取义或夸大事实,为版面设计卖点;这种浮华、虚蹈甚至违背新闻事实的大制作,就是哗众取宠,就是在浪费版面资源,既然不耐看又无甚价值,也就无“颜值”可言。思想性和专业性一直被视为纸媒发展的优势,如何把这一传统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是纸媒人最该打磨的内功。正如“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样,一张报纸若具有解疑释惑、施教于人的“言值”,受众怎会刻意在乎其版面形式是否华美?
还有一种因记者笔下过分渲染而让“颜值”失范的情况,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度追求报道对象的圆满,让人可望而不可及。典型人物的塑造是新闻宣传的一个重要部分,先进人物也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之所以成为典型,就在于他们能够克服自身弱点或者坚守某种品质,如果满纸“高大全”,再长的篇幅也立不起典型人物在受众中的“颜值”,因为受众真正需要的是有血有肉、可以效仿的人。二是为刻意迎合让“颜值”失态。有的记者喜欢把主观臆想、合理想象安插在叙述上,旨在让事件更圆满,往往弄巧成拙。比如,报道一场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时,常常会出现“受到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表示”“引起强烈反响”等想当然的词句,这种刻意放大,“颜值”自然做作,让人怀疑其真伪。试想,如果受众总是以怀疑的态度对待媒体,新闻报道影响社会、引导舆论、凝聚人心的作用何从谈起?价值主张如何落地?
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要大众认同才能实现,我们不要低估受众的鉴别力。当我们在埋怨读者不爱看时政新闻、综合新闻的时候,是不是应更多地反思我们自己,是我们做得还不够好,拿不出令人信服的报道,写不出具有感染力的真情实感。推出更多既有“言值”又有“颜值”的新闻产品,需要记者为职业生涯打牢精神基座和业务根底,摒弃只求数量不重视质量的心理,树立不论稿件长短、事件大小均以质量为先的意识,要在选题和社会问题的研究上多下功夫,以专注精神和踏实努力改变粗制滥造的心态。不断适应时代要求,提高采编技巧。当前,受众已从信息消费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选择者,他们需要高明的信息表达,编辑既要在版面形式上紧跟时代,更要在内容的把关和语句的修改上平心静气、推敲斟酌,用必要的“慢功夫”赢取编排时效,赢取媒体“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