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
摘要:当今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层次改革、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掌握符合时代形势的创新创业理念,由理论指导实践,可以更好地了解经济发展形式,在未来中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过程中,用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积极应对未来经济世界的严峻调整。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042-02
一、创新创业教育基本理论和發展战略
1.创新创业教育基本理念。创新创业教育基本理念是从“接受继承”为主转向以“发展创新”为主,面向未来,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思想转变,是素质教育时代特征的具体体现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落脚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要求当代大学生开拓思维,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创新创业教会人的应该是一种生存本领和技能。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2.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创新创业教育是根据教育学和创造学的基本原理,是培养和提高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活动,以形成创新创业基本素养为目标,注重开展个性发展,增强大学生以自主创业为核心的创业理念。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在教育教学领域一种全新的突破。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注重理论的引导和灌输,创业教育在与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职业素质,更好的应用实践。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内容结构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核心,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高校的创新教育成效,只有通过其培养的学生未来的创业实践来检验,而创业的成败根本依靠创新教育的根基扎实程度。创新教育侧重对人对当代大学生发展整个过程的研究,而创业教育是对人人生价值、社会价值的探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战略。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动高校树立体现时代发展特征、反映人才成长规律、具有院校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实施“辽宁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强化辽宁地区各高校之间创业教育的交流,促进专业的融合;通过虚拟教研室、校内外双导师机制等形式,推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二是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推动高校拓展教学实践平台,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着力开展辽宁省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创业)项目等。三是加大创新创业投入。不断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投入力度,引导高校建立分阶段、多层次的支持体系。在学生创新创业理念疏导上加大投入。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改革和实践研究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改革研究。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紧扣培养目标,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结合,大力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在科研平台和实践基地的建设上增加投入成本,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建设高等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学生实践实验创造良好的环境;对创新创业实验室等进行变革;精心设计第二课堂,实施制度建设保障,营造学校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
三、高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研究
目前,中国社会存在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等众多严峻问题,我国的经济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出现的连带问题使得我国经济增速明显下降。怎样解决、怎样更好地解决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问题,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源泉和动力,成为了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高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成效不足。当前很多高校对创业教育都不够重视,这一方面体现在对创业教育的教学投入上,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来自行政和教育,很多教师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相关经验,故往往只能是纸上谈兵,其不到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且漫长的过程,周期长,见效慢,所以很多高校不愿意投入太多高深师资在这方面,而是更多的注重可以快速带来经济效益的项目。
2.缺乏配套的创业支持体系。创业是具有一定风险的,在校学生由于没有资金来源并且经验不足,在创业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各种问题。当前大多数高校中都出台了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例如在创业初期给予相关的项目资金支持。
3.学生的创业观念不强。很多在校大学生都以为创业是一件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他们觉得大学还是应该向高中那样学好相关的理论知识可以,大学毕业找个工作就行了。但是在当前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时代背景下,这种创业不关己的想法显然是不合理的,当前的就业形式如此艰难,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毕业之后就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在校期间就积极的参与一些创业项目,可以积累相关的经验,锻炼各方面的能力,还能为自己的未来多提供一种选择。
4.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待于提高。创新源自与生活,很多学生缺乏创新的意识就是因为其不愿意留心与生活,不乐于去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高校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应更多的注重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为创新提供保障,只有基础牢固,才能在生活实践中挖掘可创业的商机,从而实现真正创业。
(二)高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1.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的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该主动的进行教学改革,在创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还应该组织学生参加更多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运用理论知识的机会。
2.完善创业援助系统,鼓励学生迈入社会。高校相对来说还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学生还没有迈入社会,对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也不是相当了解。更新完善创业后备机制,不能局限在资金方面的支持,更需要的是技术的提供和指导。大学生作为学生群体,对社会认識不全面,对国家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也认识不到位,所以很大程度上,高校应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创业后备机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深刻剖析“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意义。
3.强化校企合作,为学生争取更多创业机会。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也有利于学生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目前很多学校开展的专业都是校企合作的,因为校企合作,可以为企业培养和提供高素质、专业能力强、专业直接对口的当代大学生,同时也有利于企业进行自身的创新改革.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企业、社会三方面的互利共赢,值得鼓励和发展。
(三)高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以什么样的方法途径达到创新创业目标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通常的方式有学科教程的改革、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科课程改革,是指在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与核心课程相贯通的学科体系,或者作为高校国设通识必修课或者选修课。
四、创新创业改革理论的自我见解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经济时代,对当代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且迫在眉睫。社会意识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可以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国家可在学生教材方面进行改革或从小学阶段就开展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知识竞赛,多方面开发学生思维,拓宽视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0.
[2]左殿升,刘泽东.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0,(1).
[3]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EB/OL].(2015-12-10).
http://mt.sohu.com/20151210/n430656572.shtml.
[4]全面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法研究[Z].高校简报,2010.
[5]杨幽红.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范式与实践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2,1(5).
[6]李家华,罗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