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任慧龙++李辉
摘要:在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青年教师已经在研究生培养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立足于团队合作基础上的导师组指导模式,在共享资源的基础上统一对研究生进行管理和培养,弥补青年教师经验与经费的不足,有效解决青年教师培养研究生的质量以及提高青年教师自身能力的问题,青年教师自身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以及高质量研究生的产出又反过来增强团队的实力,从而达到研究生、青年教师、团队三赢的局面。
关键词:青年教师;研究生培养;团队合作;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040-02
一、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自从1999年大规模扩招以来,研究生培养数量的持续增加,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国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各方面的国际竞争力[1]。但是,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大跨步增长的新形势下,全国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从1999年的9万人、2009年的51万人,到2015年的65万人,全国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校人数从1999年的23万人,2009年的140万人,到2015年的194万人[2]。在16年时间里,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了7.2倍,研究生在校人数扩大了8.4倍。急剧膨胀的研究生群体与相对稳定的导师群体之间的“供需”问题日渐突出,越来越对研究生培养质量产生巨大的冲击。然而,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扩充,其主体必然是青年教师,大量的青年教师进入到高层次人才培养队伍中,必然会给研究生培养带来很多影响,例如,青年教师指导研究生经验的不足,相关可供自己支配的科研经费不足,学术水平与资深教授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等等。如何解决研究生培养中青年教师急速增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也成为了研究生培养中不可避免的一个关键问题。
二、研究生培养中青年教师的优势
1.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研究生而言,导师不仅仅是为其解决学术研究过程中所遇问题的指导教师,更应该是整个研究生时期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由于完成博士或博士后研究时间不长,最能够了解研究生的心理,容易以自身的经历来引导他们尽快进入状态。同时,由于青年教师在年龄上与研究生差别不是太大,在生活、思想方面更为相近,相处起来更为合拍。在这种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下,使得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凝聚力更强,科研效率大大提高[3]。
2.更为积极的研究状态。青年教师正处于人生中科研态度最为积极的时期,各种新想法、新思路都能够产生火花,青年教师处于这种积极的人生状态,更愿意接受新知识、探究新方法来最终解决问题,更有机会在技术发展前沿方面取得突破。因此,只有身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一线位置,才能够更有效地指导研究生不断运用新的思路方法、新的研究成果去处理和解决问题,这样与研究生的交流、合作与探索对研究生的培养和科学的研究才能产生更大的效果。
三、青年教师指导研究生中存在的问题
1.学术积累及经验的欠缺。青年教师无论在学术水平上还是在工程实践经验上都是有欠缺的,这也是青年教师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首先,青年教师无论是在专业知识上的深入程度或是在工程实践中的研究经历,肯定不如资深教授深厚和丰富,这种欠缺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逐渐弥补的;其次,青年教师对国家和政府的科技工作方针、政策、行业内部的发展趋势不够了解,从而对学术动态、科研方法和前沿信息掌握得不够,经验的缺乏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2.科研资源的缺乏。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与相当一些资深教师、“大腕”教授竞争国家级、省部级甚至地市级等各级别的基金,可想而知,拥有各类头衔和人脉的前辈们占据绝对优势[4]。青年教师与同龄人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惨烈,这也导致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无法在合适的时间申请到相关经费,从而无法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这也导致在发展的第一步就难住了大部分青年教师,抓不住机会,也就谈不上发展,更没有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
四、新形势下的青年教师培养研究生模式
新形式下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和青年教师指导研究生的局限促使对青年教师培养研究生模式进行探索和变革。建立立足于团队合作基础上的青年教师培养研究生模式,由学科相近、专业对口的各个年龄层次教师组成导师组,满足研究生的综合培养的需要。同时,以团队为基础,就能充分利用整个团队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满足研究生培养对相关硬件条件的要求,解决青年教师培养硕士生的后顾之忧。
1.建立合理的导师团队。研究生的培养不仅仅是让其毕业那么简单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他们的创新能力,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知识的全面,资源的充足,这都无法依靠个人,只有团队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能够很好地调配资源,互相补充支持。导师团队应注重学科知识的交叉,年龄层次的搭配,以主干学科为首,以相关专业为辅,以资深教授为首,以青年教师为辅。在专业内容上,要以点带面,融会贯通,在年龄层次上,保证老中青组合模式,这样才能传承和可持续性发展。
2.健全导师团队运行制度。(1)团队成员职责的明确。针对成员实行责任到人,团队负责人首先把握团队整体方向,明确本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统筹协调本团队的各类资源;而团队的普通成员则应从本团队的整体目标出发,积极主动地参与团队内研究生的指导工作,明确自身的职责,确保所承担的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避免团队成员间责任不清、权益不明而造成不必要的内部分歧和工作的推诿,这样才能保证发挥导师团隊的真正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2)成员学术分歧的处理。任何人对学术的研究都有其独特性,这也是团队培养研究生的一个特点和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去正确处理导师之间的学术分歧。最重要的是允许团队导师有自己的学术观点与思维方式,不仅要充分尊重资深教师的惯有立场,而且要理解青年教师的新颖观点,必须做到学术面前人人平等,要以包容、尊重的态度去对待意见不同的学术观点,只有碰撞,才能坚实,道理才能越辩越明。一言堂的团队不是好的团队,更不是真正的研究型团队。
立足于团队合作基础上的导师组指导模式,解决了青年教师培养研究生的诸多不利因素。这种模式以团队合作模式,在共享资源的基础上统一对研究生进行管理和培养,不但能够有效解决青年教师培养研究生的质量以及提高青年教师自身能力的问题,同时避免团队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责任不清、权益之争。以团队的资源弥补青年教师经验与经费的不足,提高硕士生培养质量,同时也提高青年教师培养硕士生的能力,青年教师自身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又反过来增强团队的实力,从而达到研究生、青年教师、团队三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新厂,钟珊珊.“产学研”联合培养复合型研究生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57-60.
[2]吕辉鸿,代仁艳.从协助指导研究生中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2):130-131.
[3]韩艳.亦师亦友分段指导加强交流——青年教师培养研究生的体会[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10):6-9
[4]张丽娜,曹洪雯.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弱势成因与对策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5):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