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价值观引领生态文明理念的树立

2017-04-20 21:21冯振萍
祖国 2017年4期
关键词:世界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

冯振萍

摘要:首先意图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态文明理念之间的逻辑脉络,可以从世界观和辩证法的视角进行解读,二者最终都归人文关怀。当前阻碍生态文明理念树立的因素包括过分强调人与自然二元对立、对gdp的盲目崇拜、意识形态混乱导致价值观扭曲等,最后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生态文明理念树立、消解二元对立、发展绿色gdp等建议。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态文明理念 人与自然和谐 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

同样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着什么内外在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呢?这几年来很少有人有意识地去思考和研究这个问题,事实上只要正确厘清二者之间的逻辑脉络就能够既可以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到行之有效的载体,又可以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供强大的内外在动力。

一、核心价值观与生态文明理念的耦合

(一)二者都涉及世界观的范畴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做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世界观与价值观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世界观是价值观的基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价值观又丰富着世界观。理念是人类以自己的语言形式来诠释现象——事与物时,所归纳或总结的思想、观念、概念与法则。事实上无论是价值观抑或是理念,都涉及到对世界上存在着的事与物的看法和观点范畴,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所倡导的思维或取向,生态文明理念强调的是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和观点,所以二者都涉及到世界观的问题,讲得更直截了当一些二者都是由世界观决定的,不存在任何脱离世界观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态文明理念。总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态文明理念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物质和存在第一性、意识和思维第二性的世界观才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原则、方法和立场。

(二)二者都蕴含辩证法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态文明理念二者表面上看似没有什么内在的必然联系,事实上都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诸如整体与部分、对立与统一、偶然性与必然性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思维或取向,其中国家、社会是整体层面的,而个人则是部分层面的,国家、社会的整体利益总是大于个人利益之和;生态文明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也是核心问题,其中自然界是整体层面的,人则是部分层面的,自然界的利益总是大于人的利益之和。整体与部分的利益也总是处于对立统一即矛盾之中,矛盾是没办法消灭的,只能是调和,国家、社会与个人,自然界与人之间的对立统一矛盾也是时时处处存在,通过协调才能实现和谐,而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态文明理念都强调的追求目标。最后,只有遵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即规律,承认偶然性,才能够正确处理好国家、社会、自然界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三)二者都体现终极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原指发轫于近代西方文艺复兴提倡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问题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所提倡的人文关怀则是扬弃前者基础上强调正确处理人与各种对象的关系,在继续确立人的主体性同时赋予人生更加积极主动创造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是经济和道义上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精神上充分关怀,把马克思主义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从国家层面倡导的民主、文明、和谐,还是从社会层面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从个人层面倡导的敬业、诚信、友善等无不充分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色彩,把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对人民群众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尊重都涵盖在里面了。生态文明理念同样也是纠正了西方传统价值观里面过分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的误区,人不是自然界的中心和主宰,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和顺应自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无论从物质和精神层面来看条件都是不充分的,因此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是最好的人文关怀,要不然就会成为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导致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都在苦苦地思考一个最根本的存在问题,即人与天(宇宙)、地(地球)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到底谁处于主导地位。因为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不一,所以東西方文明对于这个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也是不尽相同的:西方人的世界观普遍地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和主宰,人的理性认识能力是无限膨胀的,可以征服和驾驭宇宙世界,后者是为前者而存在的,这样一种认识论导致人与自然界的二元对立,人们不断地对自然界实施破坏和攫取;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的世界观则认为人是宇宙和地球即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不是自然界的中心而是其一部分,人与自然界相处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这样就无形中消解了二者之间的对立。但是,自近代已将,西方文明凭借着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优势地位,不断地侵蚀东方文明的领地,以致于在许多重要的领域取得主导地位和话语权,很多东方国家和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日渐西化,东方国家为了尽快完成现代化特别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任务不断地向自然界攫取资源,使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矛盾日益尖锐。相反倒是许多西方后工业化国家似乎逐渐改变了他们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日益注重保护自然环境。

(二)过分追求gdp增长导致人对于自然资源贪婪攫取

改革开放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指导下作为判断地方官员执政能力好坏最重要指标之一的就是gdp增长的多少,为了维持经济的快速发展以资本高投入和资源高消耗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受到了普遍地青睐。三十多年来各地的经济发展确实是跨越了更多的新台阶,可是直接的后果就是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人也认识到这种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这几年也被迫地实施转变转型,但是不是每个地方都很快地找到增长的灵丹妙药,因此带来的阵痛就是增长速度下来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压力并存。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出路何在?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和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都是没错的,关键是如何在新常态下继续保持经济的适度发展速度,这才是让地方官员们最棘手的事情之一。

(三)过分突出意识形态多元化导致人的价值取向扭曲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一直以来强调的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一元论,这是立党立国的根基,任何时候都动摇不得。但是,一元论地位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高枕无忧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由于经济成分的多种化导致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的多元化未免不影响到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取向,再加上西方敌对国家和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输入他们的意识形态,在这样一种多重叠加状况的影响下虽然说主流还是好的,但不少人未必就会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自我中心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负能量的价值观盛行,一些人利欲熏心置国家、社会、人民的整体利益而不顾大肆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甚至铤而走险捕杀各种野生动物等令人发指的行为层出不穷。因此,价值观的多元化也是造成生态文明理念扭曲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三、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路径

(一)消解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是前提

生态文明理念的树立不是口头说一说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或尊重、敬畏、顺应自然就可以实现的,如果世界观不正确一切理念都是空话、大话、假话。之所以出现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根源之一还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世界觀造成的,确立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消解这种对立的最基本前提。辩证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前提,坚持前者我们就应该正确对待自然界这一物质世界,尊重、敬畏、顺应自然界自身的发展规律,任何主观形而上学的认为人是自然界中心和主宰的立场和观点都是非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表现,都是有害的。

(二)破除gdp盲目崇拜的怪圈是根本

一直以来部分地方政府和官员形成的对gdp的盲目崇拜是片面地强调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忽视了包括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尤其是生态建设所造成的严重恶果。当前,要破除这个怪圈首先必须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从“五位一体”的视角统筹兼顾地开展各方面建设。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应该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只是看重速度和总量,速度适当降一点只要是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是不会影响改革发展大局的。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考虑把地方政绩的考核标准转向以绿色gdp为主,要强调经济效益和其他方面效益的有机统一,凡是破坏生态环境换来的gdp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三)坚持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是保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根本保证必须首先要求人的基本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文明素质上去了,社会风气正了,大家的精神面貌好了,才能自觉树立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如何有效正确引导和提升呢?现阶段的大环境下最根本的就是要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宣传、培育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看似与生态文明理念没有太多外在的一致,事实上并不是要求群众那前者和后者去一一对应,生搬硬套,这是本本主义形而上学的做法,而是让大家潜移默化地领悟精神实质进而引领各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理念,没有好的价值观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很难想象人民会自觉地去践行正确的文明行动。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新华社,2012-11-19.

[2]黄海峰.从经验主义到效果历史——对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建构的一种解读[J].社科纵横,2016,(01).

猜你喜欢
世界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智能化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