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叶+李敏
摘要:卓越教师的培养对于各阶段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至高的战略意义,然而也对高等院校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整合利用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为师范人才的卓越化培养做出应有的努力。“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建设便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成都大学成功地整合了国内外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为師范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高质量的综合性平台,为地方师资队伍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力保“卓越人才计划”的落实。
关键词:卓越教师;教师培养;教育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24-02
教育事业发展与质量提升离不开专业的教师团队,培养造就能够胜任新时期教育改革要求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教师乃是师范院校的重大历史使命。现实中理论与实践、本土与国际、适应与超越等矛盾,导致师范生专业认同感低、实践胜任力弱、毕业生流失多,在职教师职业倦怠、提升困难等问题。本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而提出的。
一、教师教育共同体建立的背景
1.师范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缺乏联结。高校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学生设计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两个板块的教学计划。理论学习主要通过教师授课、集体学习的方式,完成校内原理类课程;实践学习是学生通过在教育机构中教师的身份践行教育行为。然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普遍反映出一个共同的问题:理论不能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无法为理论形成支撑。
2.在校师范生教育实习面临困难。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将教学理论运用于课堂的重要环节,其获得实践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师范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阶段。然而,目前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面临着困难,如教育实习基地短缺、教育实习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等。
3.高品质教育机构呼唤卓越型教师。越来越多的家庭看重教师的专业素养,越来越多的学校期望给予学生回归生活、视野宽广、品质卓越的教育。然而许多师范毕业生进入岗位后,其表现备受争议:学校与幼儿园认为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下产生的毕业生虽然能够成为合格的教师,但不具备国际教育的视野、应对各类幼教事务的经验、自身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
4.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不容乐观。近年来,国家大力加强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农村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更是被列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重点保障的内容。然而,目前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理想,仍然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如教师专业知识匮乏与老化等。
5.教师的职后培训没有贴近真实工作。在“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驱动下,教师“国培计划”依然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尽管培训内容通过地方各级各类部门审批,却受到培训课程负责单位本身观念与能力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价值取向,培训的内容或多或少不贴近教师的真实工作。
综上,一种卓越教师培养机制亟待建立,必须实现教师的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教师动力与能力可持续、可终身化,专业需求真实化,必须进行校地融合,先进学术资源融合,建立起稳定而又具动态的“教育共同体”。
二、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内涵与结构
1.教育共同体的内涵。教师教育共同体是指关注、研究教师教育的群体,在充分合作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志同道合的团体,是在当前教育变革形式下出现的教师教育形式。共同体成员有着共同目标或愿景,在真实教育环境中解决教师教育中的问题。
2.教育共同体的基本结构。(1)宏观结构:“校”、“地”两方构建。我院得到四川省、成都市各级行政部门、各类地方机构的通力支持,建立起战略发展合作伙伴关系,使得地方的政策、方针有意倾向于我院,使得我院的教育功能辐射到四川省的方方面面,并合理着手于同为卓越教师的培养指出科学的方向,提供前瞻性的意见。(2)中观结构:高校(海内外)、中小学与幼儿园的联合。我院保持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教育专业专家教授的密切联系,从海外引进先进的课程师资,同时将自己的教师和学生外送深造,让优秀的教育资源源源不断地渗入我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卓越教师的培养目的。(3)微观结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班级作为一个集体,学生在其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方式越来越得到肯定,但教师的作用被忽视或教师在该教育共同体中的缺位,从而所形成的教育共同体是不成熟的,不能发挥其教育功能,并潜伏着盲动的危险,因此建立起以师生为二元并立的教育共同体,以学生的发展为共同愿景,实现卓越教师的培养。
三、教师教育共同体的运行机制
1.以教师教育大专业平台实现学校内教师教育共同体的良性运转。自2012年起,我校开始建立教师教育大专业平台,作为核心参与和牵头单位,该平台整合了整个大学范围内的各种相关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使资源利用最大化。
2.以实践基地联席会实现与中小学幼儿园及特殊教育机构的密切联系。学院与有合作关系的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及特殊教育机构联合起来组建了实践基地联席会,并且每年召开研讨会,讨论人才培养和实习基地建设中的问题,平时加强与这些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实现了培养机构与用人机构的密切衔接。
3.以国际学术研讨会实现与国内外同行院校和专家之间的多向互动。我院一直保持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香港教育学院等海内外知名高校教育专家教授的密切联系,引进海外课程师资,本院师生外送深造。自2011年起,连续4年举办学前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极大整合了来自各国的优质资源。
4.以地方合作项目实现与教育行政部门的相互支持。学院通过承担各种政府委托的培训项目、直接参与公办教育机构的管理运营等,不断加深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合作。例如:学院每年均承担成都市教育局委托或下达的中小学和幼儿园以及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项目,并受邛崃市教育局委托直接管理其所属的某乡镇公立幼儿园,并负责对其全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支持。
5.以学院理事会实现宏观教育共同体的良性运转。我院正在抓紧成立学院理事会,其成员由成都市教育局、个别区县教育局、行业精英、学界著名专家等构成,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的方式寻求宏观层面教师教育共同体的良性运转。
四、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功能指向
以上各种运行方式均最终指向教师(师范生)的成长,而其对卓越教师培养的贡献是通过作用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各个部分而实现的。具体情况见表1。
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探索,我院所建构的教师教育共同体为卓越教师培养提供了巨大支持,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取得了明显的效益。我院将继续以“卓越教师培养”为师范生教育的最高目标,联合成都市政府各个部门、成都市/四川省各类教育机构紧密团结在最高目标周围,以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形式,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为社会输送教育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密,等.论卓越教师培养过程中师范生学习共同体的生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2):150-153.
[2]黄友初,金莹.基于本、硕一体化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3):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