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民谣歌手赵雷的一首《成都》,让成都一时风靡,红遍大江南北。歌词中的成都,玉林路、小酒馆,那座阴雨又充满诗意的城市,让人心驰神往。现实中的成都,却不止于赵雷吉他中的弹唱。
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被中央赋予新的历史使命的成都,正全力奔跑在新的轨道上。站在新的历史机遇上,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委書记唐良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成都自然环境适宜,城市管理有序,市民包容、平和、友善,他们对城市的自豪感,让人觉得这里很值得。生活在这个城市,觉得“很安逸、巴适”,感觉很好。
作为成都最忠实的“代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唐良智向全国朋友发出了来自成都的邀请。他表示:“十分希望大家不光要听《成都》这首歌,还要像赵雷那样亲自体验,到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去玉林西路上的小酒馆坐一坐,成都不仅仅有玉林路、小酒馆,还有锦里、宽窄巷子、太古里等更具成都魅力、成都情怀的去处。我相信年轻的朋友们要是去了,一定会比赵雷的感怀更多,收获更大。”
唐良智的“底气”源于打造成都这座宜业宜居城市的决心。
小街区规制、宜居水岸,再到宜业宜居城市发展,唐良智到任成都后,打出了一套城市治理的“组合拳”。这背后,是份提升城市品质、微循环能力、促进人情味和街坊感回归的初衷。
唐良智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发言说,未来成都将由宜居之城变为宜居创新之城,既宜居又创新。一词之差,如何转变?唐良智表示,成都宜居人人皆知,但宜居也要宜业,不宜业的城市很难宜居。一座城市,宜业才能宜居,在这个城市里没有工作,没有事业,如何去宜居?
在他看来,宜业的“业”并不单指工业,而是就业、创业和创新。“如果把‘宜业理解为发展工业,是很狭隘的,但里面又不能没有工业。”唐良智说,成都的发展要坚持工业“一业定乾坤”,若没有工业,成都的1600万人口靠什么养活?
唐良智曾多次提出要坚持工业“一业定乾坤”。“工业没有大的投资增量,转型升级就是一句空话”。突出工业“一业定乾坤”的重要作用,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坚定不移构建“3+N”工业园区布局,努力把成都打造成为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据统计,2015年以来,成都新引进落地830个先进技术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6737亿元,其中超千亿项目1个,超百亿项目8个,有些项目已经开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积蓄了后劲。
“坚持工业‘一业定乾坤并非一句口号。”唐良智说,构建宜业宜居的城市,成都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