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只有切实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才能使其真正成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我党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统一战线工作历来发挥着“大联合、大团结”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价值观教育是思想建设的核心内容。对统一战线成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之在价值认知的基础上实现价值认同,意义重大且关系重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国家理想、社会秩序、个人规范三个层次。对统一战线成员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即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联盟基础上实现大众化传播与认同,切实成为全社会的精神支柱与价值支撑。
统一战线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广度、深度、高度到位与否,对于统一战线的巩固、社会的稳定和谐将发挥重大功能。具体而言,体现在如下方面:
1.从国际形势看,有利于铸造牢固的民族精神长城,保障思想安全。当前国际社会领域思想意识状况错综复杂,在“中国模式”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今天,各种直接、间接针对我国思想领域的渗透、诱导层出不穷,诸如“普世价值”等思潮的涌入一直方兴未艾。统一战线作为我国民主政治的鲜明实践,其独特的工作机制、广泛的国际联系使得统一战线更易受各种外来思想意识的影响。在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问题、宗教问题、阶层和谐等各种统一战线的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上,国际层面的观点和评论尤其繁多和尖锐。面对这种局面,一方面,要致力于“破”,经常、及时与国际对话,对于针对我国的舆论攻击予以有力回击,澄清误解及曲解;另一方面,更要致力于“立”,要立足于树立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和主动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具有向心力和感召力,对统一战线成员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主流价值观入脑入心,共筑思想长城。
2.从国内形势看,有利于夯实共同的思想基础,促进社会和谐。思想建设是核心。统一战线只有在思想上和谐统一,才能实现立足全局、坚定方向、致力长远。当前,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引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诸如信仰缺失、价值虚无、精神危机、道德失范等问题一一浮现。“人们不再有更高的目标感,不再感觉到有某种值得以死相趋的东西。”①统一战线成员构成复杂广泛,上述思想问题在统一战线成员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放任各种思想问题发展下去,不仅会对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到对于执政党及国家的认同。在社会思潮多样化的今天,作为最广泛的联盟,思想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精神和生命之魂,反映着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体系的精华凝练,通过对统一战线成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之提升思想素质,明晰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最大程度上、最大范围内形成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实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同心”发展。
3.从成员自身看,有利于培养、引导统一战线成员,助力统战工作。首先,有助于统一战线成员个人的身心发展。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指南、是行动向导,对于个人树立是非曲直的评判标准、构筑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个人的发展需要强大、正确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思想理论基础,也涵盖了诚信法治之类的基本准则要求,对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其次,有助于引领统战行为的良好发展。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认识水平直接决定其统战行为的力度与效度。对统一战线成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培养其统战行为的坚定性、辨别力;通过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等精神的感召,最大限度地调动统一战线成员的积极性;通过诚信、敬业等准则的影响培养其认真、务实精神等等,以此形成强有力的统一思想战线,助力统一战线事业发展。
早在2010年2月召开的辽宁省统战部长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要“扎实有效地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帮助统一战线成员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巩固统一战线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其中着重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并做出了要点部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统一战线成员中陆续展开。通过不断破解教育机制难题、教育方法手段难题,以“有效性”为标准,力争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有机对接,统战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向前推进。当前主要表现为:
1.从教育对象来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具有一定知识基础和认可度,但接受程度不一。前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奠定了较为良好的知识基础,使得统一战线成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源泉、逻辑展开等问题有了较为广泛、深入的理解,也在价值、价值观问题上在统一战线领域打下了较好的认知、认同、实践基础,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阐释及推广教育。同时,由于统一战线成员群体特点不一,现实状况不一,周围环境不一,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接受程度、方法与途径的认可程度也存在着较大差别。具体体现在:
一是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具有较大差别。当前,“统一战线工作的社会性色彩更加显著”②,大统战特色彰显。统战工作的视域从“单位人”扩展至“社会人”,统战对象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特点不一。如在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党派成员数量固定,整体知识水平和素质较高,教育活动相对来说掌控较为得力,也较容易取得理想效果。而在少数民族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很多少数民族地处偏远、成员整体知识水平较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在语言选择和语言设计上、方法途径上、教育节奏上都需要根据各民族实际情况有所调整,设计个性化、灵活性和创造力的教育方案。二是自身思想状况和信仰状况具有较大差别。如宗教界人士本身具有各自的宗教信仰,如何在尊重宗教界人士本身价值信仰的前提下,引导其尊重、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共识,成为价值观教育的一大挑战。三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认同各有侧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三个层次,统一战线成员对其的理解和认同也展现出各有侧重的特征。如港澳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对于“爱国”这一价值指向具有较高的认同度;新社会阶层人士是改革开放过程中涌现出的生力军,期待公平、健全的市场环境与社会环境,因此其更寄期望于“法治”、“平等”等价值指向;而对于弱势群体而言,物质利益是基础,“富强”成为其首要的价值奋斗目标。
2.从教育主体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师资力量逐渐齐备,但整体结构尚待优化。“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教育者的效力发挥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复合型师资资源匮乏。统一战线成员是具有自身历史渊源和建设特色的队伍,针对其施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不仅要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知识,还要了解统战历史、掌握统战理论并能娴熟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统战理论巧妙衔接。同时,统一战线内部群体性差异较大,教育者要针对不同群体研习不同的背景知识,如针对宗教界要了解宗教知识、针对非公经济人士要了解其成长背景及一定的经济信息,针对少数民族群众要掌握其民族习惯、民族文化等等。当前,上述要求对于教育者的挑战较高,也较为匮乏。二是师资配置相对不合理。在这种“复合型”教育人才绝对匮乏的前提下,又展现出师资配置不合理的相对匮乏特征。如民主党派成员自身即包括众多高级知识分子,其中不乏优质的从事价值观教育的教师,可谓师资资源丰富;而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偏远山区,教师资源严重短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由一些基层工作者兼任,不仅在时间、精力上难以保证,在理论深度上也很难达到理想目标。
3. 从教育方法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累了一定的方法和经验,但亟需整合创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在教育方法方面逐渐展现出重视课堂教育、书本教育但不唯课堂、唯书本的良好态势,吸纳多种途径、方法充实其中,增加了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切实提升了教育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将之通过方案、文件、政策、计划等方式固定下来。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持续、顺利展开,理想教育效果的达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尚存在两大难点:
一是教育方法、手段较为单调、僵化。我国历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习惯采取“封闭式”、“灌输式”、“教条式”的教育模式,按照教材及教育计划向受教育者灌输知识,这既无法满足统一战线成员多层次、多维度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无法贴近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按需施教。二是教育方法手段的传统、落后。网络社会的兴起使得网络等高科技手段越来越成为改善教育方式、提升教育吸引力的一大法宝。妥善利用好网络教学、网络传播的力量是变革教育方法的一大切入点。统战成员分散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如何实现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地教育,使价值观教育方法更为灵活、接地气,推动广大统战成员认同进而实现教育目的,也成为考验教育者能力和水平的一大标杆。
总之,统一战线成员的价值观教育,要不断破解教育机制难题、教育方法手段难题,以“有效性”为标准,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有机对接,以期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不断推动统一战线成员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统一战线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良好效果的实现,需要在确立科学原则的基础上,科学把握教育内容,恰当选择教育方法和手段,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
1.一元与多元相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具有主导性、居于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凝聚着中国最广泛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共识。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巩固、成熟和完善是一个系统过程,当前的重点是培育和践行,不断巩固其核心主导地位,即尊重“一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当代社会人们利益诉求多样化,思想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随着主体意识日益觉醒,对待同一问题同一现象,人们会从多维度、多层次、多方面、多阶段去观察、评价和思考,作出不同的价值考量,即存在“多元”价值观念。在统一战线内部,不同群体的多重信仰、多种观念共存,思想观念领域尤其呈现出高度复杂性的特征。因此,统一战线成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首先需要厘清的关系即一元与多元的辩证关系。在尊重多元价值观念的基础上确保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以一元树立社会价值标杆,带动多元的正向发展;以多元尊重人们的个性价值需求,滋养一元的不断培育。
2.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符合教育的特征要求、要素要求、规律要求,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提炼与概括,其本身即为一种价值共识,在价值目标和价值内容上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的价值追求,指导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社会所有领域的价值实践,凝聚着亿万群众的共同理想目标,符合我国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共同愿望。受教育者都来自于统一战线,依托着共同的统战历史,遵循着共同的统战理论,面对着共同的建设发展,因此要遵循统一战线成员价值观教育的“共性”特征。同时,统一战线涵盖的是个性各异的人、特色迥异的群体,因此,在尊重共性的前提下,要分地区、分时期、分群体甚至分个体地展开差异化教育,找准教育定位,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力争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传统与现代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期发展中逐步积累、沉淀、凝结而成的思想成果,是国家、民族文化基因和精神内核的精华体现。统一战线成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一方面要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习惯和文化心理,反映出民族精神的延续和传承, 争取广大统一战线成员最深层次的心理认同;另一方面要立足于统一战线的历史知识及优秀传统,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派、阶层、群体 价值观的共同之处,阐释好、理解好、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统一战线成员的基本状况、思想态势随时代而不断改变,教育理念、手段、方法也在随时代而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也在随时代而不断发展,“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制度设计的内在精神与原则”③。因此,“与时俱进”应成为统一战线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大原则,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才能使价值观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1.以理论教育为基点,打造统一战线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要大力发挥专门培训院校特别是社会主义学院的培训功能,同时联合高校及社会上的教学资源全力推进统一战线成员的价值观教育,通过讲座、研讨、网络、现场教学等教学平台召集统一战线成员学习培训。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讲到过理论教育的作用:“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④具体的教育着力点为:一是推进学习党的文件、领导讲话、重要部署等,及时把握政策走向、高层思想,实现思想上的统一及与时俱进。二是推进学习统一战线相关理论。通过统战基本理论、统战历史以及各个党派、群体、阶层的专门理论学习,使得统一战线成员增强身份认知度,并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对统一战线的归属感相联系,促进认同。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项培训。在前二者培训的理论基础上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门培训,使得统一战线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立场和信念,树立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以约束激励为重点,打造统一战线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方式。统一战线成员形成正向的价值观离不开约束与激励的双刃剑。主要着力点为:一是强化监督约束机制。新时期统一战线成员个性较之老一代更为张扬,难免在自由与规则之间难以划界,因此完善的约束、监督机制有利于规范其身心健康成长。除了专业的监管部门之外,建立起包括公众、媒体等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以刚性约束培养起统一战线成员良好的市场秩序意识、法律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推进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践行者。二是强化激励机制。首先是大力宣传典型,增强统一战线成员的荣誉意识。通过挖掘的模范典型,激发统一战线成员的价值认同,同时也向全社会展示统一战线成员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形成价值共识;其次是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如广泛开展各类表彰活动,每年评选表彰诸如“身边好人”、“劳动模范”、“光彩事业”等先进人物及活动,既激发起了工作热情和干劲,又将统一战线成员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促进其国家认同感、社会认同感的形成。三是建立关怀关爱机制。要经常与统一战线成员保持联络、谈心、谈工作,及时了解其思想动向,关注其身心健康,有困难及时、尽力帮助协调解决,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政府和社会的关怀,以利益认同催生价值认同。
3.以网络统战为契机,打造统一战线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生载体。网络社会的到来使得虚拟社会成为人们活动的重要空间,“互联网统一战线工作具有鲜明的价值统战工作特征”⑤。妥善、积极地运用网络工具,加强对统一战线成员的价值观引导,是当前价值观教育的一大重点。当前主要着力点有:一是拓展统战工作的网络整合功能。如培育网络互动社区、网络家园、QQ群、微博、组建网络联谊会等方式,通过整合力量,加强统一战线成员在网络空间的沟通联系、组建特色群体、联盟,适时进行信息沟通,形成合理教育,培养价值共识。二是拓展统战工作的网上引导功能。通过鲜明的宣传、隐形的渗透,发挥网络发言人、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将统一战线成员引领到特定的方向,使其对关心的事件或社会热点话题、焦点人物有着客观、公允、积极的评判与期许,形成积极稳定的舆论氛围。三是拓展网络政治参与功能。即通过建立网上议政厅、网络投票、在线交流等方式,鼓励统一战线成员的参与热情、通过便捷化的参与方式强化统一战线成员的话语权,提升价值认同感。四是拓展统战工作的服务功能。即通过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优质的网络服务,满足统一战线成员多方面的需求与诉求。
4.以大众文化为依托,打造统一战线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隐性媒介。在大众文化时代,文化产品如电视剧、电影、各类电影以其价值承载功能而成为价值观教育的新载体。主要教育着力点为:一是加强文化产品的渗透教育。打造具有正能量的文化产品,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导作用,这对于价值观教育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重点为通过政策扶持、人才扶持、资金扶持等多种方式,多鼓励优秀文化产品特别是与统战工作、统战人物相关的优秀作品生产,多进行相关优秀文化产品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思想主旋律。在大众传媒上形成充满正能量的“中国好声音”。二是加强榜样、典型的带动教育。榜样是社会主导价值的实践形态,以其先进性反映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正向价值追求、价值导向,以其示范性引导人们不断审视、调整、反思自己的行为,纠正自己的价值观指向。首先,领导者、教育者首先要身体力行。所谓“身教重于言传”;其次,要注意榜样的客观真实性。只有经得起考验和推敲的榜样,才能真正深入人心,真正激发其价值认同感。
①泰勒,本真性的伦理[M],程炼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4页。
②李金河、高国升.《统一战线是一门凝心聚力的学问》.统一战线学研究,2017年第1期,第43页。
③卢岚.《现代性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与价值》.理论与改革,2017年第2期,第176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 版,第286页。
⑤肖存良.《互联网+统战:互联网统一战线的政治学考察值》.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