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运用文献综述法,对在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应用迁移理论的重要价值进行分析与阐述,对具体的应用途径进行探讨,旨在于为推动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的创新发展,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促进普通高校学生太极拳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迁移理论;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应用价值;途径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拳种,不仅具有技击性特征,同时,还具有突出的健身、养生的功效。太极拳蕴含着深邃的哲理与内涵,不仅包含着中華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同时,还涵盖了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相关的理论。太极拳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等辩证理念为核心,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中的经典。在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普及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加强对太极拳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普及,高校体育教学在内容体系的构建上实现了全面的拓展,为了肩负起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太极拳被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当中,成为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体育课程之一。但是,通过对近年来高校太极拳教学开展现状鄂调查不难发现,学生对于太极拳的理解仅仅局限在对套路的掌握上,而对于太极拳所蕴含的深邃机理却缺乏必要的认知。这不仅有悖于高校开设太极拳的宗旨,同时,对于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基于此,为了提高高校太极拳教学的实际效果,促进广大学生太极拳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引入迁移理论对教学活动进行规范与指导,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实践行为。而对于迁移理论在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得应用价值的研究,是确保该理论在太极拳教学中实现普及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1 迁移理论的基本内涵
学习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在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下而产生发展取向转变的过程。学习的迁移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是学生构建与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理解与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采用合理的学习方法、开展卓有成效的学习活动的重要规范与导向。从理论归属的角度来讲,学习的迁移是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关于迁移理论概念界定念的版本诸多。其中,James Sawrey的概念界定最具代表性,其核心的含义是指:在某一情境当中所获得的技能与知识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态度与理解,对在另一情境中所获得的技能、知识以及所形成的态度与理解所产生的影响。目前,这一定义已得到普遍的认同,并被普遍的采用。
2 在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应用迁移理论的实用价值
2.1 引导与规范学生强化对新旧动作的有机整合
太极拳讲求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来达成练习的目的。在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学生最难掌握的就是对“意”的体会,正是因为缺乏“意”的引导与统领,学生对于太极拳学习过程中“形似而神非”的现象极其严重,“照猫画虎”成为学生太极拳学习的主要形式。学习的迁移产生于两种学习行为的相互作用,一种学习行为受另一种学习行为的吸引,促使该学习行为自觉地向着另一种学习行为来转变。普通高校学生太极拳学习的实质是一个对新动作的不断学习,对旧动作的不断温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新的动作会对旧动作形成一种刺激作用,促使学生在新动作学习的同时,不断加强对旧动作的积累、归化与整合,进而形成新旧动作的不断融合,最终形成完整的太极拳套路。由此可见,在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借助于迁移理论的引导作用,来增强学生对新旧动作的整合能力,这对于实现学生太极拳技能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2.2 促进学生自我总结能力的有效发展
在太极拳学习的过程中,对动作套路的掌握相对较为简单,而对于太极拳中“意”的体会与理解,则存在着较大的难度。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对太极拳学习的自我总结能力,形成学习经验的不断积累,理解能力的不断提升,认知与感悟能力的自主形成。这对于高校学生理解太极拳的“意”的境界,具有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学习的迁移是在遵循一定的学习规律的基础上而开展的一种有计划的发展过程,因此,为了确保迁移的具体效果,要求对学习的迁移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例如,在太极拳新动作学习之前,对已经掌握的旧动作进行整合、温习,对学习体会进行自我总结,提高对动作的理解与认知,以便于为新动作的学习做好准备,这就是太极拳学习的一个最具实效性的学习迁移行为。伴随着学习过程的不断深入,要求学生要不断地对太极拳学习的体会、感悟做出总结,以便于促进太极拳技能的不断提升。因此,迁移理论的运用能够对学生太极拳学习的自我总结能力起到一定的培养作用。
2.3 引导学生确立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
太极拳学习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伴随着一个个技术动作的掌握,并形成有机的融合态势,学生的太极拳技能才能够得以不断的发展。在迁移理论的引导下,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循序渐进的学习观念,通过由低至高的不断迁移,实现对太极拳从单一动作→组合动作→动作套路→“拳”与“意”的有机结合的套逐次理解与不断完善
3 迁移理论在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3.1 学习内容的设置要具有前瞻性,为学生的学习迁移创造条件
高校学生在太极拳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迁移,是一个对旧的技术动作不断积累,对新的技术动作不断接纳的发展过程。因此,为了确保迁移的实效性,对迁移行为作出前期预判,用以规范与指导学生的学习迁移行为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高校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思维能力,但是,对于太极拳这一具有“以意御形”特征的技术动作的学习,在学习的形式与内容上还需要必要的引领与启示。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太极拳学习的迁移效果,在学习内容的设置上要凸显前瞻性,使得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能够把握下一学习环节的基本要求,进而为下一环节的学习迁移做好相应的准备。
3.2 加强对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促进其迁移思维的自主生成
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自我认知是促进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学生对于太极拳的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实现自我迁移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太极拳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促进其自我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确保学生在太极拳学习过程中的迁移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皮连生等.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席庸.太极拳与科学健身[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11.
作者简介
王强(1980-),男,辽宁省沈阳市人,现就职于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