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琼玲
摘要 介绍了丰都县出口榨菜现状,从应对贸易技术壁垒出发,对榨菜原料茎瘤芥种植过程中影响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提出控制措施,包括生产环境控制、优化生产布局、规范生产过程、加强质量安全控制、推广全程化服务、强化检测与监管等内容,以期降低农药残留风险,从而减少出口榨菜的贸易摩擦。
关键词 出口榨菜;现状;技术壁垒;综合措施;重庆丰都
中图分类号 F326.1;F75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287-02
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是我国重要的鲜食和加工蔬菜,以其瘤茎为原料经腌制加工而成的榨菜,也是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因榨菜具有色、香、味俱佳的特点,其不仅在国内畅销,在国外也一样受欢迎。随着丰都县出口榨菜在国外的销售量日益增长,各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开始制造贸易技术壁垒。为此,笔者基于丰都县出口榨菜现状,从应对贸易技术壁垒出发,针对榨菜原料茎瘤芥种植过程中影响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提出控制措施。
1 丰都县出口榨菜现状
丰都地处三峡库区腹地,位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域,其所包含的沿江河谷丘陵区域具有海拔偏低、冬无严寒的气候特点,不仅可以满足茎瘤芥的生长,而且是茎瘤芥生长的最适生态区。该县20世纪30年代即普遍种植茎瘤芥并加工成全形榨菜,用土陶坛包装出口东南亚。作为传统农业的优势产业,迄今,全县茎瘤芥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3万hm2,每年产瘤茎45万t,加工榨菜8.6万t,其中年出口2.5万t,出口量己连续3年居重庆市第一。201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丰都县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2 面临的贸易技术壁垒
丰都县的榨菜主要出口日本,但日本《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简称《肯定列表制度》)规定,将定期抽样检查的对象设定为目前出现的全部农药品种,并对这些农药均设定了残留限量标准,而这些农药涵盖几乎世界上现有的1 000多种农药,堪称“世界上最苛刻的农残比”,其实质是构筑贸易技术壁垒[1]。在此大背景下,丰都县榨菜出口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农产品如何与人们快速增长的优质安全消费需求相适应;二是农产品如何突破贸易技术壁垒。笔者认为,要应对以上挑战,从源头上为榨菜输送清洁、无污染的原料是基础和关键。
3 应对措施
3.1 生产环境控制
环境危害性是指在植物生产过程中大气、土壤、灌溉水质等生态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随着工矿业、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空气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其中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以及尘土、烟雾等指标出现严重超标的现象,威胁着茎瘤芥的质量安全。同时,由于环境污染的治理难度比较大,而且费时费力,为有效控制茎瘤芥种植的生态环境,目前丰都县主要采取回避的措施,即选择符合无公害要求的生产环境进行生产。为确保生产环境达到《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T 18407.1—2001)国家标准,在选择茎瘤芥的种植基地时,要求远离污染源,并对拟建基地区域的环境条件进行全面检测和监控,包括大气、土壤、地下水、灌溉水源等环境条件的指标都要满足要求[1]。
3.2 优化生产布局
根据茎瘤芥的生物学特性和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结合丰都县的气候特征,对生产基地进行合理布局,促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同时,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多种新型经营主体,突破传统“小而全”的生产模式。利用区域气候优势建立高标准、规模化的茎瘤芥生产基地,将丰(都)垫(江)公路、丰(都)忠(县)公路沿线的分散种植转变为连续成片种植,形成优势产区种植带,促进生产规模化并提高种植效率。
3.3 规范生产过程
一是选用良种。根据丰都县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选择优质、加工性能优良的茎瘤芥品种,如涪杂2号、涪杂5号、永安小叶等。二是适时播种。茎瘤芥是秋冬作物,早播易抽薹和空心,晚播则不能形成瘤茎,考虑其适宜生长发育的气温为7~27 ℃,确定9月上中旬为其最佳播种期。三是適度密植。要想将瘤茎单重控制在300~500 g,合理密植是关键。综合考虑丰都县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状况和种植水平、品种特性等因素,株行距宜控制在30~36 cm,最佳种植密度为9.0万~10.5万株/hm2。同时,还要考虑播种时间,尽量做到:早播,土肥宜稀;晚播,土瘦宜密。
3.4 加强质量安全控制
一是灌溉水源安全的控制。目前,危害茎瘤芥生产安全的污染水源较多,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水体是受重金属汞、砷、镉、铅、铬等污染的水体和氧化物、氯化物含量超标污染的水体。同时,医院排出的废水和垃圾场的浸出液也是危害比较严重的污染水体。此外,危害茎瘤芥生产安全的污染水源还包括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和养殖场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污水[2]。因此,在茎瘤芥生产中,严禁使用上述污水灌溉。为了确保灌溉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的要求,建议在茎瘤芥生产中使用蓄集雨水、清洁水源进行灌溉。二是施肥量和施肥种类的安全控制。由于茎瘤芥生物产量高,所以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供给较多的营养元素,一般要及时补充必需的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还要合理配搭镁、锌、钙等中微量元素。在茎瘤芥生产过程中,施肥造成的质量安全危害主要是硝酸盐含量超标,这是偏施氮肥造成的;其次是重金属含量超标,这是因为施用无“三证”企业生产的劣质化肥造成的;再者是土壤化学污染,这是单一施用化肥造成的;最后还有有害微生物、有害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产生的污染,这是农家肥没有充分腐熟造成的。因此,在茎瘤芥肥料管理上,提倡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结合在全县普遍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各产区土壤肥力水平、茎瘤芥叶片的营养分析及茎瘤芥生长发育规律与需肥特性进行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3]。同时,还要正确把握施肥时间,按照“前期轻施,中期重施,后期看苗补施”的原则,分别在苗期、旺盛生长期、瘤茎膨大期施入,对应具体时间为10月、11月、12月。三是病虫害防治安全的控制。农药可以对茎瘤芥产生直接和潜在的危害,直接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农药残留超标,这是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造成的,不仅危害消费者的健康,还会影响榨菜出口的经济效益。而潜在的危害主要是破坏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这些是因为含有机氯、有机磷的农药造成的。因此,在病虫害预防和控制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的原则,尽可能选用生物、物理、农业措施及其他有效生态手段进行防控。如果病虫害情况严重而必须使用农药时,则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和《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同时参考日本《肯定列表制度》,采用最小有效剂量和必须达到的间隔期、安全期,把病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4]。四是采收质量安全的控制。保证茎瘤芥采收质量安全的主要途径是防止污染。在采收时间上,除了要求在茎瘤芥最佳收获期内采收外,还要注意天气条件,以睛天采收为佳。采收后,为防止瘤茎被污染,应将其堆放于清洁、通风处,并配有防鼠、防禽畜践踏设施,由专人看管。同时,为了防止被雨淋而霉烂,要准备好避雨设施。最后,剔除破损、病虫瘤茎以及杂物,经技术员检验合格后,包装并及时销售。要求包装材料清洁、无污染、无破损,一般及时销售给榨菜加工企业。
3.5 推广全程化服務
一是建立健全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以县农技站、农环站、农广校等部门为依托,以种植基地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基础,涉农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等为骨干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对茎瘤芥从种到收全过程提供技术指导、培训等系统服务。同时,针对丰都县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现状,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积极扶持农机、植保、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代防代治等全程化服务。二是大力推行“五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以提高茎瘤芥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所谓“五统一”,就是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收获运输。
3.6 强化检测与监管
质量检测和监管是确保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5]。但是,目前丰都县的茎瘤芥种植以农户小规模生产为主,约占85%的比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较大规模种植约占15%的比例,种植者没有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并且基本上不具备环境检测、农药残留检测的技能。因此,要充分利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现有的检测仪器设备及技术力量,通过固定检测与流动检测、定样检测与抽样检测等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加大检测力度,提高检测能力,为榨菜原料质量安全服务。同时,加快出口榨菜所必需的检测设施建设,确保检测项目种类与精度达到出口目标国的标准和要求。县农业职能部门和基地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应指导生产者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农业投入品使用档案,从而形成源头能控制、过程可追溯、质量有保证的质量安全与监管体系[6]。
4 参考文献
[1] 马凌.绿色贸易壁垒表现及对中国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2(34):62-63.
[2] 杨文友,陶玉翔,吴跃进,等.基于GB/T26407的出口涪陵榨菜质量安全示范区管理体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8):282-284.
[3] 杨文友,陶玉翔,秦智勇,等.出口榨菜及类似产品风险预警特征研究[J].植物检疫,2015(5):44-49.
[4] 龚久平,杨晓霞,李必全,等.重庆市出口蔬菜基地安全生产投入品调查[J].南方农业,2016(13):69-73.
[5] 杨文友.加快实现质量提升 促进涪陵榨菜对外贸易发展[J].中国检验检疫,2010(10):20-21.
[6] 马子文.余姚榨菜出口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2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