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玲++苗环
摘要 通过对淮安市淮阴区种植业结构布局情况的分析,总结种植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明确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及主要推进措施。
关键词 种植业;现状;结构调整;措施;江苏淮安;淮阴区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285-01
1 种植业结构布局情况
2015年淮阴区粮食种植面积9.26万hm2,其中水稻3.17万hm2,小麦4.61万hm2,大豆4 040 hm2,山芋1 686.67 hm2,玉米9 086.67 hm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966.67 hm2,包括青饲料866.7 hm2;油料作物5 833.3 hm2,包括花生3 000 hm2,油菜2 833.3 hm2;园艺作物种植面积2.75万hm2(其中设施农业面积1.47万hm2),包括蔬菜2.67万hm2,水果466.7 hm2,中药材200 hm2,花卉苗木面积133.3 hm2。糧经比约为3.26∶1.00。
1.1 稻米产业
水稻是淮阴区第一大农作物。2015年水稻种植面积3.17万hm2,占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的34%,总产量29.43万t,占全区粮食总产的45.6%,其中优质稻米生产面积1.2万hm2。淮阴区已经成为江苏优质稻米的主要产区和远近闻名的绿色稻米产加销基地。
1.2 园艺业
以往围绕全区三大十亿元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栽培设施,推进蔬菜产业快速发展。近些年,园艺业在设施类型、种植品种、科技含量和效益水平上发展较快,智能温室、连栋大棚、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等设施规模逐年扩大。至2015年底,全区蔬菜播种面积逾2.7万hm2,水果种植面积逾466.7 hm2,中药材种植面积约200 hm2,花卉苗木面积逾133.3 hm2,其中设施农业面积1.47万hm2。主要种植品种有蔬菜、瓜果、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等,蔬菜种植面积在高效园艺总面积中占比最大,也是淮阴区历史较为悠久的高效园艺品种,种植较多的是辣椒、黄瓜、西甜瓜、西红柿等。在淮安市“4+1”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意见指导下,高效园艺业品种日益丰富,葡萄、花卉、草莓、中药材等种植面积逐年增大,园艺产业蓬勃发展。
1.3 休闲观光农业
在高效园艺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淮阴区休闲观光农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农民、市民、企业都在探索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利用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种植草莓、冬枣的,有采用避雨设施发展葡萄种植的,也有开发休闲垂钓、拓展训练的,还有开发花海观光、特色餐饮的。全区形成较有规模和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采摘点30多个,如景台农业、香园农庄、蓝莓湾、薰衣草庄园等,休闲观光农业面积近666.67 hm2。淮阴区刘老庄乡刘老庄村2012年荣获“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荣誉称号;码头镇码头村2013年荣获“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江苏省最美乡村”。
2 种植业规模经营情况
据淮阴区2015年种粮大户统计,全区种田大户,包括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计133户,流转土地3 066.7 hm2,占粮食耕地面积的6.6%,占水浇地面积的10%。淮阴区种田大户数量少,流转土地面积小,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种田大户处境艰难,种田效益低,自然灾害等风险大,能盈利的不足30%,持平的占40%,亏本的占30%。主要原因:一是流转租金较高,基本在12 750~15 750元/hm2之间;二是面积33.3 hm2以上的自身拥有农机具不足,不能及时耕作,耽误了农时季节;三是灌溉用水受地方泵站承包人控制,灌溉不及时;四是种田大户融资能力不足,影响农资投入等。
根据2016年初调查统计,淮阴区园艺业种植面积0.67 hm2以上规模经营主体有454个,其中种植大户315户,家庭农场6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7个,农业企业19家。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淮阴区规模经营主体以普通种植大户为主,主要集中在南陈集镇、吴城镇、码头镇、凌桥乡、袁集乡、刘老庄乡、棉花庄镇、王兴镇等乡镇;农业企业主要分布在淮安淮阴国家农业科技园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省市园区内;绝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尚不规范,没有真正发挥合作组织的作用[1]。
3 种植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粮食种植方面
一是集约化程度低,种田大户流转土地比重还很低,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二是流转土地的租金居高不下,淮阴区农民思想还没有转变,守住自家土地不放,对土地租金的期望太高。三是社会化服务程度还不高,较多的种田大户都靠自有农机耕作,少部分采用专业化服务。四是种田大户装备较差,无机库、晒场、烘干机的占90%,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差,还是“靠天吃饭”[2]。
3.2 园艺及休闲观光农业方面
一是品牌意识不强。园艺产品大多以初级产品销售,缺少知名品牌,没有高附加值或精深加工的产品,大部分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小,经济实力差,抓品质创品牌的意识不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二是园艺产品缺少必要的贮藏、保鲜和加工等技术环节,大部分蔬菜园艺产品采后没有保鲜冷藏设施,主要靠鲜销,特别像冬枣、葡萄、西瓜等产品属于时令水果,采收后由于缺乏保鲜冷藏设(下转第294页)
(上接第285页)
备,上市旺季产品竞争激烈、销售价格低且易腐烂,带来不少浪费,高产未必能达高效。三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足。园艺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对园艺业基地的建设资金投入多,而对基础设施投入资金整合不足,还存在部分基地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不配套的现象[3]。
4 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至2020年)及推进措施
4.1 总体思路
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落实省、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原则,高度重视粮食产业基础而重要的地位,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动园艺业转型升级,探索园艺业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和创新,培育休闲观光农业典型,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4.2 主要目标
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淮阴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总的目标是“一促三保”,即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2020年全区农民收入增长40%左右。保优质口粮,突出保水稻,全区水稻面积稳定在3.13万hm2以上,高效园艺及休闲观光农业面积发展到3.33万hm2以上。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种植业效益;保质量底线,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保生态环境,切实履行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职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4.3 主要工作
4.3.1 稳定水稻生产布局。进一步扩大旱改水面积,淮阴区现有水稻3.17万hm2,旱粮1.748万hm2,旱田占秋熟粮食作物面积的35.5%,占比较大,而其中约有4 000 hm2的旱地亟须也有条件改为水田。注重产能建设,深入实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突出抓好建设全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整建制推进县。加大水稻集中育供秧工作力度,推广水稻毯苗(钵苗)机插、拋秧等种植方式,进一步提高水稻集中育供秧规模和质量水平,建立1个区级标准化农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基地。2020年全区建设40个水稻集中育供秧点,力争集中育供秧比例达45%[4]。
4.3.2 做大做强特色园艺产业。依托现有“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积极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推广实用新技术,推广新型农业装备,从品种、技术、装备等方面加大示范推广力度。争取建立1个蔬菜园艺作物品种展示基地,每年组织1~2个生产经营主体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每年新增设施园艺面积333.3 hm2。
4.3.3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创意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创意农业是农业功能的拓展,是示范推广高新技术成果,实现资源环境与农业生产、生态效益同步发展的较好形式。农业是基础产业,只有发挥“农业+旅游”“农业+信息”“农业+服务”,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每年重点培育农家乐或休闲观光农业点1~2个。
4.4 推进措施
4.4.1 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淮阴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必须统一思想认识,把这项工作当作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认真抓好落实[5]。
4.4.2 整合资金和资源。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利用好国家和省里出台的优惠政策,组织符合条件、发展前景好的经营主体进行申报,真正发挥财政资金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整合资金和资源,增加农田基础设施、耕地质量建设投入,夯实种植业发展基础。
4.4.3 加强引导与服务。在优化结构调整中,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调整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在关键农时组织开展多层次的观摩交流活动,开阔视野,寻找差距,明确发展思路,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搞好示范推广。
5 参考文献
[1] 邢安刚.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农户行为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2] 董晓霞.种植业结构调整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以环北京地区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8(1):10-17.
[3] 余鑫星.上海市郊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4] 薛庆根,王全忠,朱晓莉,等.劳动力外出、收入增长与种植业结构调整:基于江苏省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34-41.
[5] 贾杰杰.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潜力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