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凤
摘要 分析昭通市昭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生产存在的困難和制约因素,提出蔬菜产业发展对策,以期促进昭阳区蔬菜产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蔬菜产业;现状;制约因素;对策;云南昭通;昭阳区
中图分类号 S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099-02
昭通市昭阳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生产优质夏秋蔬菜的最适宜区气候区。云南省将昭阳区规划为全省冷凉蔬菜基地之一,但商品蔬菜规模小,蔬菜种植效益未能发挥,产业发展较为困难。
1 昭通市昭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基地发展情况
全区蔬菜播种面积2.6万hm2,全年蔬菜总产量78万 t,总产值4.5亿元。其中:冬早蔬菜2 333.33 hm2,大春蔬菜种植7 333.33 hm2,晚秋蔬菜1.63万hm2。露地蔬菜主要种植的种类有20多个,其中种植面积逾66.67 hm2的有叶菜类、花菜类、瓜类、萝卜类、茄果类、葱蒜类、菜用豆类等,尤其大白菜、甘蓝、西芹、大蒜等蔬菜是占有外地市场的主要商品蔬菜。晚秋蔬菜主要是发展畜牧业,商品率较低。
产业布局:城郊三城办事处重点稳定发展666.67 hm2高效绿叶菜生产,丰富品种,保障本地蔬菜供给。近郊扩大早熟夏菜生产,远郊扩大无公害外销蔬菜种植面积,稳步发展商品蔬菜基地,以旧圃镇和永丰镇为主发展莲藕种植466.67 hm2,冬春水果豌豆种植1 200 hm2。
1.2 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昭阳区近年来从事蔬菜的企业有昭通明晖农产品有限公司、昭阳区利群蔬菜有限公司、云南荷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昭通市睿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昭通优迈农业有限公司、昭通圣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但发展蔬菜基地和销售情况较为艰难,生产效益不明显,带动农户的效果和带动能力有限。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昭阳区响当当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昭阳区秋满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昭阳区九狮种植专业合作社、昭阳区汝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0余个,种植规模都不大,还有待于扶持合作社发展壮大,才能真正发挥其带动作用。全区蔬菜加工企业缺乏,招商引资困难,外地企业不愿入驻,配套设施不能满足外销蔬菜要求。
1.3 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1.3.1 设施蔬菜建设情况。近几年来,大棚蔬菜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目前昭阳区共有蔬菜大棚2 000多个,面积66.67 hm2以上,生产的蔬菜种类主要有黄瓜、番茄、礼品西瓜、辣椒、西葫芦等,平均收入可达15万元/hm2。
1.3.2 现代农业蔬菜基地建设情况。2009年、2010年2年共完成中央财政及中央奖励资金共投入700万元项目资金,昭阳区整合地方资金逾1 400万元,在苏家院乡迤那村建设现代农业蔬菜生产基地核心示范样板133.33 hm2,2013年争取的中央财政投资400万元、企业投资500万元在乐居镇乐居村建设现代农业蔬菜示范园,于2014年11月完工。蔬菜新品种引种试验栽培取得突破,辣椒、大白菜等新品种面积逾2 000 hm2,蔬菜的配套栽培技术、蔬菜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名优特新蔬菜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主要蔬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及粮菜间套作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等取得阶段性成果;设施栽培、配方施肥、膜下暗灌、工厂化育苗、生物液肥施用等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推广无公害种植新技术、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和无公害施肥技术和漂浮育苗技术等,为昭阳区蔬菜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和强有力的保障。
1.3.3 荷花庄园建设情况。近年来,通过引种、试种,莲藕在昭阳区种植规模逐步扩大,引进外来企业,鼓励本地莲藕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产业,在永丰镇绿荫由云南荷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点建设配套设施,2016年1—5月投入资金800万元正在建设完善中。
1.4 科技兴农情况
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集中培训230人,开展季节性培训每年5 000人次。
1.5 市场建设情况
昭阳区蔬菜营销队伍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营销队伍的活动基本上是自发的,且缺乏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蔬菜外销没有稳定的市场。在区内仅有1家综合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满足不了产业发展需要。
1.6 品牌创建情况
1.6.1 注册品牌。在品牌建设方面还较为落后,目前昭阳区利群蔬菜公司注册了“昭农源”商标,云南明晖麒圣实业有限公司(昭通明晖农产品有限公司)注册了“乌蒙情缘”商标。
1.6.2 标准化生产情况。昭阳区自2004年被列为云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行动计划县区之一以来,通过农业局各站所的努力,通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逾3 333.33 hm2。通过了番茄、黄瓜、西瓜、甘蓝、大白菜、辣椒、西葫芦、黄瓜、芫荽等38个品种的无公害产品认证。
2013年、2014年、2015年农业部蔬菜标准化创建项目分别在苏家院迤那村和乐居镇乐居村、永丰镇绿荫村实施,对蔬菜标准化生产的示范起到良好效果。
2 昭阳区蔬菜生产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
一是交通、运输条件限制。昭阳区与云南的通海、嵩明等地相比,蔬菜运输到沿海地区费用较高,降低了竞争优势。二是没有形成规模。产销不协调,落后于其他地区,经济效益低。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目前渔洞水库南北干渠建成通水和基地区域内中小型水库星罗棋布,但缺乏沟渠、道路、抗旱塘、涵、坝等资金投入,基础设施不配套,没有长流水,无法保证蔬菜及时灌水,是制约蔬菜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1-2]。另外,推广体系不健全,缺乏种苗园和必要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工储藏条件差、缺乏包装能力等。四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缺乏加工型企业,难以带动产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农民担心卖不出去。五是技术力量薄弱。科技推广投入不足,试验示范没经费,不能有效解决,十字花科的根肿病,制约着产业的扩大,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六是组织化程度低。蔬菜产销协会发展滞后,导致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的生产者无法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对接。七是适宜商品蔬菜种植的基地,基础设施较差,农民科学种菜的水平较低,科技普及较慢,外销蔬菜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如必需的泡沫包装箱都没有。八是高品质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风险较大,投资回报较慢,资金压力较大,没有有效资产作为银行抵押,贷款难。九是产值较低,制约产业发展。蔬菜种植受气候、市场、人力等影响较大,目前,产值在4.5万元/hm2左右,遇到市场行情不好时,还不够生产物资成本。因此,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管理不到位,产品质量差,影响销售,从而影响发展。
3 昭阳区蔬菜生产发展的对策
3.1 确定发展思路
立足昭阳区实际,以保障市场供应、确保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通过转方式、调结构,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全力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产业的加工增值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蔬菜产业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增长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
3.2 因地制宜、准确定位,明确产业发展原则
昭阳区蔬菜产业发展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政府主导:政府按照蔬菜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主要发展目标,给予全方位支持。企业主体:企业的经营活动,合作社的生产活动要以企业和农户为主体,自主完成,政府既不插手包揽、也不行政干预。科技支撑: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管理手段,确保产品品质及质量安全。市场运作:合作社在收购蔬菜时,要坚持优质优价,让生产优质蔬菜的农户得到更好的效益,激发农户种植新品种、改进管理方式、提高产品品质。只有实现菜农和销售商双赢,产业发展才有活力。蔬菜品种的结构性调整也要适应市场需求,以提高产出效益为原则[3]。
3.3 强化职能,加强蔬菜产业扶持
政府重基地建设、发展环境,协调解决政策及有关方面关系;科研单位重技术攻关;企业严格按《公司法》《合同法》运行,政府按其性质和实效实行“以奖代补”,以真正实现优势互补,政企分开,相得益彰。财政设立蔬菜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蔬菜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标准化建设、产地认证、技术推广等工作,加大对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对新建大棚给予适当补贴,对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大户、合作社加大扶持,以发放贴息贷款的方式,激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创办科技示范园。
3.4 抓示范、扶龙头
实施蔬菜产业化是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的有效途径。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快组建以资产为纽带的大型蔬菜产销龙头,是实施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首先政府要组织专家机构评估制定的综合发展规划、政府要起到规划、布局、调控的作用。利用政府几十年发展农业抓示范的成果经验,选择和培养各级示范户和龙头业主,充当其某种模式或项目的领头羊。本着先易后难、由小到大、整合发展的原则,尽快带活一片,以利益共同体形成加工龙头、市场龙头、贸易龙头、信息產业龙头,政府对龙头企业要实质性扶持,如以奖代补、贴息贷款、减免工商税、价格补贴等。同时创办各种大小不同的协会组织,让其在政府和企业间发挥特殊的作用[4-5]。
3.5 整合资源,夯实基础设施
按照“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田园化、生态化”的标准建设蔬菜基地,以吸引企业到昭阳区发展基地[6]。
4 参考文献
[1] 刘慧琴.泸水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2):8.
[2] 李明艳,李姣姣,郑鹏飞,等.浅析文山州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3):10-11.
[3] 杨进新.浅谈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0):4.
[4] 张忠斌.安达市蔬菜产业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21):79-80.
[5] 李薇,张晶莹.哈尔滨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与对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303-307.
[6] 张真和,陈青云,高丽红,等.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上)[J].蔬菜,20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