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皮影戏传承与保护现状调查研究分析

2017-04-19 19:43殷婧姗
群文天地 2017年2期
关键词:皮影戏皮影艺人

河湟皮影戏,主要分布在以西宁、大通、湟中为中心的东部农业区,青海老百姓称作“影子”“皮影儿”“灯影子”,它由演员操纵皮制影人(俗称皮娃娃、影娃娃),借助灯光投影效果,伴以音乐唱腔,在屏幕上表演各种故事、传说。皮影戏在传入青海后,与当地民俗文化紧密结合,逐渐成为河湟地区常见的民间文化活动,青海各地传统节日、庙会很多,每逢节日、庙会,除县、市贸易外,都有传统的文体活动。如赛马、“花儿”演唱、耍社火、太平秧歌等,耍皮影、看皮影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深受老百姓喜爱。

一、河湟皮影戏发展现状

笔者今年在河湟地区大致了解到,现如今在河湟地区的皮影班子大致有如下几个:湟中县原有灯影班子30多个200多人,至20世纪90年代锐减到10余个左右,目前有5个左右(王武、张秉珍等);大通县坚持活动的只有4个左右(周邦辉、靳生昌、杨翠林等);湟源县从原先的7个缩减到4个;乐都区目前只有应洪俊等2个班子;平安区(祁永启、祁自绍等)2个班子:互助县(张占宝、邓生满)2个班子。其中在湟中、大通、互助县重点采访了几个具有典型代表的皮影艺人,总的来说现存皮影班子稀少,许多技艺高超的皮影艺人相继去世,中年艺人特别是年轻艺人很少,大量皮影戏道具箱残损失传,专业剧团寥寥无几,皮影剧团由个人承包,多流散在偏远地区。

二、河湟皮影戏传承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困难

1、皮影戏从灯光、音响、剧目、表演等各方面仍处于守旧、落伍状态。

2、现今社会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传统艺术缺乏了解而不感兴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种类越来越多,几乎没有人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收入微薄而且发展缓慢的皮影戏演出上。

3、现今社会文化教育的普及,即使在乡村的孩子们也至少可以读到初中以上,学业的重要性远比有一门手艺强,年轻人很少有人愿意去跟随戏班子东奔西跑,他们更愿意用业余时间去泡网吧、看电视、看电影,几乎对皮影戏没有兴趣,传承无法持续。

4、皮影戏在城镇中心地区的市场越来越小,不得不走向边远山乡。

5、有造诣的老一辈艺人相继辞世,他们的许多技艺绝活未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年轻一代艺人中能像他们那样在技艺上独树一帜、享有盛誉者,少之又少。

6、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条件的年轻一代也为经济利益着想,很少愿意去学皮影艺术,因此皮影艺术后继乏人,濒危状况难以改变。

7、皮影戏所演绎的都是一些传统的没有任何新意的故事,这些故事一遍一遍重复着演出,已经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也不能适合当代社会人们的审美心理。

8、皮影戏口传心授的形式因没有记录性的文字,在当下难以传播。

9、很多民间演出人员因为没有正规职业而选择了皮影戏,可能不是真正对皮影艺术感兴趣而去学习的,就算学习也只是学到了皮影戏的一些皮毛,皮影艺术的内在精髓也许根本不知道,算不上真正的皮影艺人。

10、皮影戏是从历史上传承下来,其内容与形式都与新社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传统皮影戏有一些是阴曹地府、腾云驾雾、妖魔鬼怪等含有封建迷信、反动毒素的东西,群众对皮影戏的兴趣淡了下来,皮影戏在今天已经失去了固有的群众,受到了冷落。

11、皮影戏演出只在农闲时或遇到红白喜事才能维持演出,青年观众越来越少,演出市场萎缩。

12、河湟皮影戏在它的发展传承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口头传承, 没有书面的传承,艺人们大多是文盲,即使读过小学的艺人,也无影卷可读,也不抄录剧本,更不以文字形式进行传承。

13、河湟地区地处高原气候,紫外线强烈,气候恶劣,导致很多皮影由于风吹日晒陈旧不堪,而制作新的皮影所需原材料主要采用高原黄牛,而如今市面上,约两平米的牛皮能卖到1000元,皮影雕刻艺人的收入难以承担这一支出;另外,从美术的角度看,皮影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是一门集雕刻与绘画为一体的造型艺术,由于皮影雕刻精细,制作过程复杂,周期性长,容易褪色变形,所以较难保存,这门精湛的技术不仅需要老一辈皮影艺人传教,更需要年轻一代默默无闻的奉献和刻苦钻研;而现今社会的年轻人鲜有对此技艺感兴趣之人,久而久之,从事皮影雕刻的艺人越来越少,这些就是它不能适应社会快节奏发展的主要障碍。

三、河湟皮影戏传承与保护现有举措

面对这一民间艺术濒危的社会现状,通过对河湟地区皮影戏传承现状的社会实地调查,应意识到河湟皮影是我省民间文化现存的“活文物”而需要抓紧抢救,对皮影艺术的挖掘、整理和发展,应多一些紧迫感和责任感,对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既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2006年,大通皮影作为河湟皮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通县新艺皮影社的3名皮影艺人被评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得到了专门保护;同年,青海省海东地区结合“花儿”、皮影、秦腔等民间艺术,建起有特色的文化中心户226户;2008年,“河湟皮影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4年起,为保护和传承河湟皮影,我省建立河湟地区皮影戏共同保护合作机制,项目保护单位大通县文化馆与五县文化馆签订《皮影戏联合保护协议》,建立皮影戏联合保护机制。

纵观各县皮影戏活动现状,种种迹象表明,河湟皮影事业正暗藏着一股觉醒的意识,这种意识正在孕育成熟,不久的将来河湟皮影戏必将迎来一场新的发展高潮。湟中、大通、互助三县的皮影艺人们正在做着积极的、有意义的、实质性的工作。

1、各县正在申报项目,申报代表性传承人,这是保护“非遗”项目的时代潮流。我省皮影戏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也已产生,并开始工作。当前正采取措施扩大传承人队伍,促进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工作,此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绩。

2、各县民间传承人班社、文化重点户班社等皮影机构,均已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扶持。各班社已经和正在采取创新措施,如雕刻较大尺寸的皮影人、扩大屏幕、更新乐器、改善光源、添置影台、制作光碟,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常年演出活动,活跃在当地的民间,成为吸引年轻一代学习皮影为城乡人民群众服务的核心班社,他们正在发挥着艺术核心的辐射功能。

3、坚持在河湟皮影戏事业第一线的民间班社,湟中县约有11个,大通县有10个,互助县有两2个,平安现有2个。他们常年活跃在人民群众之中。始终坚定信心从事演唱并采取力所能及的创新措施。在他们的影响下拜师学艺,收徒传艺之风正在劲吹,河湟皮影人的队伍正在壮大。

4、皮影雕刻艺人已经认识到皮影造型艺术将会成为一种文化产业。他们创造条件进行皮影开发,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皮影艺术产品的开发。目前研发工作,初见成效。目前创新研究制作出有皮影形象的生活用品、雕刻作品等正在走向市场。

四、河湟皮影戏传承与发展方面对策建议

如果说传统的皮影在历史中衰落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那么皮影艺术则有必要凭借时代機遇,创新机制,在艺术的大舞台上保留自己的一席之地,并在传承中不断焕发生机。如何拯救河湟皮影戏,留给我们很多思考。纵观青海全局皮影戏的发展,从当前我省的实际出发,就河湟皮影戏的发展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对皮影戏现有的表演方式进行改革,在立足皮影戏这一剧种的基础上,改变其较为单一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可以用现代化的声、光、乐去加以包装,例如,数字动画由于现代化元素的加入,符合了时代的需要,这就是当代计算机科技和皮影戏相结合的产物。这不仅是一个挑战性的课题,而且它将会给艺术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突破。在我国,动漫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却发展迅猛,逐渐成为国家支柱产业,如果利用高科技软件技术来制作皮影动画,使皮影艺术与动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则会更好的展示皮影这一古老艺术、用数码技术在皮影现场演出中的屏幕、舞台背景、音响效果等方面进行改进,与传统皮影相结合,可以增加皮影艺术的感染力。

2、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要不断为皮影戏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扶持,提高艺人们的待遇,关心艺人们的生活,经济收入等情况,为他们提供平台,鼓励其发展创新皮影戏的积极性。另外,希望有关部门多开展一些有关皮影的会展、展览、演出等,加强与其他地区、其他国家民间艺术之间的交流,既要“走出去”,又能“请进来”,这些都需要有政府行为的参与。

3、多开展一些培训皮影演唱技能,培训皮影雕刻的艺人培训班,使河湟皮影这一民间艺术在文化的平台下加快前进的脚步,多吸引年轻一代学习皮影,发展新的核心班社,让年轻一代发挥辐射功能,使皮影艺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所热爱。

4、重视皮影雕刻造型艺术的开发,使其成为文化产业,将皮影雕刻升级为饰品、挂件、雕刻作品等,让皮影装饰进入寻常百姓家,也可见诸于城市主要街道、建筑城墙面、公园等公共场所,美化市容,宣传皮影。

5、目前皮影的影卷都是人为抄写,世代流传的,大多数散落于民间艺人手中,这些都有待收集整理和抢救,否则极易消失。皮影戏的唱腔音乐十分丰富,但多数都在民间口头流传,所以更须抓紧时间收集、录音、整理,以防失传。因此,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河湟皮影的队伍里来,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建议有关学术单位建立有关机制,鼓励和支持有意研究和整理这方面的人员。组织相关人员,对皮影戏进行综合传承与保护,包括影卷、唱腔音乐、影人制作的收集、整理、记录、存档。有关文化主管部门成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机构,设定专人,分工负责,保护与传承皮影戏。

6、走进课堂与专业结合,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皮影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同样具备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需要人们从专业的角度去研究和创作,而要培养出较多的专业人才,最好的方法莫过让它走进课堂,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因此在从事民族艺术学习的学生中可以适当选修有关皮影方面的知识,如民族工艺和民间工艺品的制作等,让皮影戏走进学校、走进青年人的生活。

7、要加强与各种媒体之间多方面的联系,加大对皮影戏的宣传力度,让它贴近我们的生活。“多上舞台,上好舞台”。2006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破天荒地出现了皮影艺人的精湛表演,唐山皮影戏舞《俏夕阳》在给我们留下趣味的同时,也为皮影戏的发展之路打开了一扇天窗。

皮影戏需要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去传承和发展,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应运用不同的方式来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皮影戏逐渐引起外界的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保护也意味着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和发展这门精湛的艺术,赋予它全新的生命力,让它走出低谷,重展风采,也希望河湟皮影戏这一民间艺术能在中国的艺苑里长久地绽放着。

*此文系2016年青海民族大学校级人文社科项目《河湟皮影戏传承与保护现状调查研究》立项资助,项目编号:2016XJRS014

(作者简介:殷婧姗(1984.12-)女,青海省西宁人,青海民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河湟皮影戏。)

猜你喜欢
皮影戏皮影艺人
指间功夫
有趣的皮影戏
有趣的皮影戏
朝三暮四
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美国女孩安妮:中国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艺人指数Top10
皮影的来历
花灯艺人
猴子杀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