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研究

2017-04-19 06:04王怡雯
群文天地 2017年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民族

王怡雯

一、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现状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在国内和国际的地位愈发得到重视,不断巩固着其作为我国各个少数民族之间最通用的交际语言的作用。同时,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且民族种类也很多的国家,汉语在各民族之间的影响不断扩大和深化,对民族地区人们的影响也愈发深远。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是使学生达到民族语和汉语兼通的目标并通过学习汉语,学说普通话,参与到国家的政治决策、经济建设、文化生活中来,从而确保国家能够在各民族和谐共处的基础上持久发展。

汉语及普通话于少数民族来说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语言工具,然而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学习却处于困境较多的时期。目前,对外汉语专业的研究者多着眼于对外国汉语学习者的对外汉语教學,对国内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却少有研究。民族地区的人们更需要利用汉语同外界交流,如同其他国家的人民通过汉语了解中国是一样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是重要而急迫的,而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与解决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是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前途命运、发展进步和经济繁荣无不依靠通过现代教育带来的知识的力量,无不必须建立在运用汉语不断地学习国内外先进文化知识及科学技术上。同时,这也是推动我国整体国力进步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与民族发展之间的关系不仅至关重要而且相互依存。

二、青海少数民族地区学习汉语的现状

(一)性质和特点

藏族、蒙古族、土族、回族、撒拉族作为青海地区五种主要的少数民族,他们分布在占据了全省总面积98%的6个民族自治州和7个民族自治县、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占青海总人口的42%,人口分布之广,人数比重之多令当地的小学汉语教学困难重重,尽管政府部门一直采取着较为积极的解决措施,如:面向学校和社会积极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民族学校可以实行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定期举办汉语水平能力测试等活动。但终究由于青海各地偏远贫困,少数民族种类多,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的现实困难因而显得成效不大。

总体来讲,青海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尤其是小学汉语教学,因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的声母、韵母、音调以及交际书写等方面都受到系统性偏误和母语定向思维的影响,所呈现出的复杂性和顽固性也令汉语教师感受到汉语教学难以下手的困境,显得力不从心。学生尽管在学校学习汉语课程,也同汉族学生进行交流,但放学回到家中仍使用的是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当日在学校学习的内容没有得到强化与巩固,以此往复导致不良的语言学习恶循环,旧知识无法进行复习,新知识无法吸收。

(二)困境及问题

青海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学校,多为三到五种不同民族的学生同在一个班级学习,并且他们的人数与汉族学生相比可达到班级人数的一半,甚至就地区不同而言可以达到多半,这样的人数模式从小学到高中几乎都是如此。若没有汉语作为通用的语言交流媒介维系着彼此,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都无法进行很好的沟通,这种问题很容易导致学生之间由于语言不通,缺乏交流,班级凝聚力下降;少数民族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准确捕捉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更不用说课后探讨学习问题,从而导致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下降;不同民族的学生甚至会因为不同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而产生的冲突,小学阶段发生这样的冲突尤为明显,这对于学生自身的提升和与民族地区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处在小学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到传统的民族语言思维习惯的影响,虽然在不断地学习汉语,却很难用汉语思维进行思考,汉语在他们眼中尚未成为令其习惯使用的语言。老师教学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如果民族学生在小学时期语文基础不牢固,跟不上授课教师的思路,等到中学以后便会影响到各科的学习,产生不良的后果。对于出现在小学教学的困境及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了解青海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其次要挖掘出影响青海少数民族小学汉语学习水平的因素。

三、为解决青海民族地区小学汉语学习提出的策略

许多人认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可以照搬汉语作为母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这样完全抹杀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汉语学习是一个应当由易到难,由浅至深的过程,同样汉语的教学也不应只是汉语教师的责任,也应是民族地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在我国制定的汉语课程标准中对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学习所作出的诠释也更为简洁明了:汉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无论是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还是对待少数民族的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为了培养所教授的学生们具有汉语运用的能力,我们要有针对性的从教学中介、教师以及学生的心理机制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力,让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从而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

根据分析青海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影响青海少数民族小学汉语学习水平的因素,为了充分体现语文知识是民族地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准确掌握语文教学的特点,设计出面向生活、拓宽应用的语文课程尤为重要。

汉语知识的学习能为少数民族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让他们从小就懂得中国各个民族即为一个大家庭的正确态度与价值观。也能为少数民族学生教授汉语学习技能,增强学习汉语的信心。最重要的是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学起便打好汉语的基础,让学生从小就能使用汉语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设障碍地与师生进行沟通交流。这对民族地区发展自身也是有利的。

(一)教学中介方面

1、课程设置方面。依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要求,我国的小学语文课程应是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因此,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坚持语文课程及汉语知识的学习运用是小学年级学生的学习重点,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使用汉语交际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汉语知识。最终可以使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具有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课文及课外书的能力,书写作文的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2、教材编写方面。教材内容应结合民族地区当地的风俗习惯、人文景物、风土地貌等知识,为学生创设令其熟悉的学习情境,通过对本地小范围的知识讲解应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知识拓展,增强民族地区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其视野。同时,语文课本的内容设计上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以及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的情感。此外,教材内容应是灵活多样,丰富多彩,难易适中的,关注社会事件,关注人文自然,关注道德传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3、资源利用方面。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不应受到学习资源的限制,学习内容可以从教科书、课外书、期刊、报纸、影视作品、广播、网络等各种渠道获得。民族地区的学校应高度重视和发展民族地区已有的课程资源的价值,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寻找与运用学习资源的能力;积极开发潜在的尚未得以运用的教学资源,创造有利于民族地区的授课条件,为语文教学在教学设备上提供更优的设备,并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企业在资金上的支持;开设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实践的环境,设计形式多样的汉语学习交流的活动。

(二)教师方面

1、语音教学。教师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语音教学要展开细致的训练,认真设计教学计划,着重要针对汉语发音的特点及难点,结合相应的少数民族发音规律来教授学生们标准的汉语发音。课堂尽量要以具有趣味性、实用性的日常交际场景为汉语语音学习背景,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互动能力,让他们熟悉这些场景所使用汉字的标准发音,包括声调、重读、轻读、儿话等细节,还要记忆汉字的规范书写,包括笔画、偏旁等细节。

2、词汇教学。不能单纯地要求学生只是通过反复记忆或背诵等方式来增强汉语词汇量,我们大脑的左右半球分工各不相同,主管形象思维有关的活动是右半球,它善于知觉映像的整体性和空间几何,在空间定向和情绪管理上占有优势;左半球主管抽象思维,在言语理解、思维认知上颇具优势。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出示实物、动作模仿等方式,让学生记忆这些事物的汉语发音及其含义,反复多次的让学生练习,进行造句或者片段描写,并教给他们这些词汇在句子中所做的成分,以此类推再引入反义词及同义词的学习,可谓一举两得。

3、语法教学。无论口语交际还是书面表达同样需要通顺有逻辑的汉语思维,语法的学习因而显得较为重要。同样,语法的学习脱离不了现实生活,而从生活实践中提取的语法使用方法,将会令学生更容易学习和使用,例如课堂用语、吃饭用语、购物用语等,每节课确定一个交际场景和学习主题,尽可能多的提供给学生联想的思路,鼓励学生用多个短句组成有逻辑的长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加强语法的使用,从而使汉语水平得到提高。

4、心理辅导。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初学汉语及普通话时,往往会在对于其民族语言的优先使用和学校普通话的倡导问题中产生困惑,他们会经常处于一种相互矛盾的状态中,这来源于民族语言在其心中熟悉又深重的感情与学校教育倡导学生学习国家通用教育语言的矛盾中。因此,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指引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展现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与学生紧密相关的,同时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能否得到正确引导,这便需要我们教师从教育心理学、民族心理学、,民族教育学等不同角度寻找恰当可行的办法,寻找学生心理的平衡点。

(三)学生方面

1、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有着其独特的天赋,他们能够很快领悟语言学习的知识,但也更需要教师从中进行指引,这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他们的心智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对学校的汉语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要求较高。作为汉语教师,我们要充分了解小学阶段民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为学生搭建语言交流的平台,提供广阔的教学环境,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小学汉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地要将学生设置为课堂的中心,以课堂活动作为学习的载体,所选用的教材要贴近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

2、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学校为了促进汉语教学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有效性,会在课余准备内容具体、形式多样的汉语教育活动。开展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诗歌朗诵比赛、汉语歌曲比赛等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汉语练习和展现自我的舞台,并且在比赛中感受教师与同学的关心与帮助,这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都是一次很好的鼓励。汉语的学习就是一个注重语言积累的过程,帮助学生感悟汉语意义及运用汉语语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促进学生的汉语知识得到持续的有效发展。作为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更多地受到教师与学校氛围的影响,教师教学方法的得当使用以及学校良好的汉语学习氛围,都将助力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

民族教育事关民族的兴衰与国家的繁荣,民族地区的小学汉语教育,无论是对民族地区,还是对于国家都显得意义非凡。学习汉语是少数民族得以在国内交流往来的关键,也是维护各民族平等利益的基础,对少数民族汉语能力的传授如果能在其小学时期就展开系统的汉语培养,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需要让少数民族小学生在汉语基础知识扎实、教学手段精湛的汉语教师培养下,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养成使用汉语交流的思维,缩短同汉族学生在汉语水平的差距,不仅能为今后各个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汉语基础,使他们能够成为民族语和汉语兼通的双语人才,也是对国家通用语言的一种心理认同,促进各民族的学生在学校环境下的和睦共处。同时,国家各项相关政策的扶持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利条件之一。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阶段的汉语教学应当是学生们在校期间学习汉语阶段最重要的一个特殊时期,是汉语在学生心目中和生活中从陌生排斥到熟悉接纳的过程,也是组成整个少数民族教育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之一,这是一项复杂且艰难的教学工程,需要教育研究者连同政策制定者从多个角度多种思维进行研究,不断探索,以求改进。从而制定有利于民族地区学习汉语的政策,培养优秀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加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们的汉语综合运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鉴.民族教育学[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1.

[2]王洋.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学科性质特点:对比与解读[J].民族论坛,2013,10

[3]马丽华.民族教育心理学[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8。

[4]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

[5]余惠邦.必须加强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研究[J].汉语学习,1990,10.

[6]郭丽萍.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策略探析[J].语言与翻译,2006,2.

[7]方晓华.构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评价体系[J].语言与翻译,2010,1.

[8]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Z].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政治学院)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汉语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学汉语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与拼音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