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访亦杂石

2017-04-19 19:38靳育德
群文天地 2017年2期
关键词:关帝庙阿什西宁

靳育德

亦杂石是贵德县的一个村庄名,属尕让乡管辖。从乡政府所在地尕让村西行,过龙春河桥,西上盘坡路,一条硬化路蜿蜒曲折,便将你引入了通往亦杂石的山沟。这里地处拉脊山南麓,荒山野沟,乱石纵横,路上极少有行人。沿沟西行十余里,只见前面高坡之上残墙壁立,似有人家,近而询之,即亦杂石也。

当年,从西宁赴贵德,人们多取道亦杂石,虽是山路,上坡下沟,但出沟便是黄河边上的贺尔加,可直达黄河浮桥处。如果从尕让依峡南行,自羊圈湾起,绵延十余里,崖高路险,赭色一片,寸草不生,悬崖绝壁,兀立路侧,山骨狰狞,棱槽分明,直出才到阿什贡。再绕过阿什贡山嘴,折回西上,沿北山崎岖的山脚,行数十里,才能到贺尔加黄河浮桥处,路途较远。相比而言,亦杂石要便捷得多。正因为如此,亦杂石当年地處西宁赴贵德的官道上,清康熙、雍正时就在这儿设有亦杂石营,作为拉脊山南的一处军事要地,派有清军常年驻守,以维护官道的安全与通畅。

清乾隆初年,一代名宦杨应琚任西宁道佥事,当他巡视贵德防务时,深深地认识到亦杂石军事防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于是决定在此筑城,以加强防御。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四月十五日,筑城工程动工,历时一年,至次年四月二十七日竣工,杨应琚专门为此写有《九城堡碑记》。亦杂石地处拉脊山南麓的扇形冲积面上,这里号称是贵德“三悬”(走路要脚提悬,因石头多;吃饭要牙提悬,因面里有沙子,碜牙;说话心提悬,怕被人抓住话柄)之地,面对沙砾遍地,一年之内筑成周长533米、基宽6米、顶宽3米,设南北二门的正方形土城,确实是不容易的。

按照一般城内设施的布置,亦杂石城内西北角也建有城隍庙、关帝庙和菩萨殿,三座殿宇毗邻,一字排开;东墙外数百步处,另建有龙王庙。亦杂石城筑成270多年后,以关帝庙庙门为界,城的南半部已完全被平毁,现仅存城的北半部,西城墙的断垣处立有一块石碑,上书“贵德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亦杂石古城”;关帝庙门前亦立有一块石碑,上书“青海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庙 青海省人民政府1988年9月15日公布”字样。北城墙尚算完整,东西两面城墙只剩半段,城头蒿草莽莽,墙面苔藓遍布,使人顿生黍离之感。

亦杂石所有殿宇全是硬山式建筑,砖雕屋脊,饰件尚存,青砖筒瓦,彩绘剥落,愈加显得古朴沧桑。地处城角的城隍庙仅剩一座三间大殿,其余屋舍已全毁,殿前空地上蒿草高尺余,残瓦碎砖,乱堆其间。唯有殿前六七株青松,苍翠欲滴,树梢几与屋齐。一墙之隔的关帝庙是现存庙宇中保护得最好的一座,不但有庙门,而且还保存有前后两殿和廊房。前殿檐下设有栅栏,殿内除塑有神像外,两侧山墙上绘有壁画,内容全是关羽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单刀赴会、玉泉山显灵等。关帝庙壁画是亦杂石一宝,其绘画技法的高超、人物表情的刻画,可以和乐都瞿昙寺壁画相媲美,深山藏珠,真令人惊叹不已,只可惜遗在荒山无人识,任其水渍墙湿,日渐损毁。

解放后,随着尕让峡公路的大规模整修、阿什贡山梁壑口的开挖,尤其近年西久一级公路的建设,拉脊山隧道的开通,赴贵德的道路越来越便捷。亦杂石山路早已风光不再,尽管国家投巨资修通了硬化路,但越来越多的村民携家带口,搬出了深山,来到土地、气候条件更好的黄河沿岸另谋发展。据说原有六七十家的村庄现在只有二十余户了。古城墙外,仍耸立着一些残墙断壁,压在土坯下的砖砌花园里,一两枝刺玫已在仲春的阳光里绽出嫩嫩的新芽。忽然想起我省著名作家陈元魁先生的女婿家在亦杂石,顺便向路边的村民询问,他指着西南方远远的一块矮矮的土垣:“那儿就是,那棵山杏还是他家的。”顺着指的方向看去,在夕阳的映照下,那棵山杏的枝桠似乎仍在招呼着早已远去的主人。

猜你喜欢
关帝庙阿什西宁
临汾关帝庙沿革考证
阿什河哈尔滨段水质评价
关帝庙
周口关帝庙中的佛道文化研究
我的橡皮会说话
美女心理战制服了强奸犯
论横滨中华街的多文化共生
飞向梯弗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