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走出去”

2017-04-19 08:13庞清辉潘林林
财经国家周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中国建材巨石走出去

庞清辉+潘林林

中国企业在全球建工厂,是中国企业和中国工业发展的必然。

制造业回流美国,是特朗普上台后的施政重点之一。购买美国货和雇佣美国人,透露出新一届美国政府扶持美国产业和优先解决就业的意图。美国的经贸政策,对于中国制造来说,既有竞争进一步加剧的压力,也有走出去提速发展的机遇。

2016年12月,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巨石”)投资3亿美元建设的玻纤生产线项目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里奇兰奠基。中国巨石隶属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建筑材料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材”),是继埃及项目之后,为加快企业全球布局再次迈出的重要一步。

为什么去美国建工厂?未来中美制造业将会有哪些交锋?传统制造企业如何转型发展?近日,《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

宋志平曾担任另一家央企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2014年4月,宋志平离任国药集团董事长一职时,国药集团的营业收入从他2009年接手时的360亿元跃升至2013年的2035亿元,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唯一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2016年,宋志平主导完成了中国建材和中国中材的合并重组,合并后的中国建材坐拥5.3亿吨产能,成为世界建材领域的航母。

“中国企业在全球建工厂,是中国企业和中国工业发展的必然,不是哪个条件好,哪个条件不好。” 宋志平说。

让世界成为中国的工厂

《财经国家周刊》:近年来,美国制造业回流,特朗普當选美国总统以后宣布将实施更大幅度的税制改革,吸引全球的企业到美国,你对中美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怎么看?

宋志平:美国在前些年经济发展过程中觉得吃了亏,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总结教训,发现实体经济作为根基很重要。美国不是卢森堡那样的小国家,可以主要发展基金之类的金融产业,美国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如果完全没有实体经济,它的根基就没有了。

所以,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反思,提出要回归实业。其实不仅美国,包括欧洲一些国家都对虚拟经济、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创新等进行了反思,纷纷提出再工业化。

关于全球的经济平衡,美国耶鲁大学的教授斯蒂芬·罗奇认为,全球的经济平衡取决于中美经济的平衡。中美经济平衡过去有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制造把大量的产品运到美国,二是美国大量向中国发国债,相当于美国用中国的产品同时花中国的钱,这是不可持续的。他给出的解决方法是,中国不要过分依赖美国市场,要扩大自己的内需,美国也不要过分依赖中国的产品,应该加快自己的实体经济发展。他认为,在未来中美经济平衡方面,中美谁先认识了这一点,谁就会成功。

美国在振兴自己的实体经济,中国也在努力扩大自己的内需市场。但这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五到十年慢慢地走到平衡的状态。

《财经国家周刊》:前不久,民营企业家曹德旺称中国制造业成本高,他到美国建厂引来社会热议。中国建材旗下也有企业走出去,你如何看待中国企业去海外投资?

宋志平:我倒不那么看。中国企业在全球建工厂,是中国企业和中国工业发展的必然,不是哪个条件好,哪个条件不好。

比如中国巨石的产品在美国很有市场,但从中国运到美国费用很高,为了巩固我们在美国的市场,我们需要在美国建工厂。

不久前,美国欧文斯康宁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跟我有一次会面,我们两家在中国泰安有合资的特种纤维项目,当时他也问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去美国建工厂?中国巨石总裁张毓强就跟他说,就像你们在中国建工厂一样,我们在美国也有市场,去美国建工厂是为了服务我们美国的客户。

以前中国是全世界的工厂,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加工地在中国,这只是第一个阶段。现在发展到第二个阶段,全世界是中国的工厂,中国要到全世界开工厂,这也是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历史性的跨越,这是一个大的规律,不管国内的产业政策如何,我们也不可能把工厂都建在中国,这也不符合逻辑。

我们应该把工厂建在离市场最近的地方,这是大的发展趋势。

日本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后来在全世界建工厂之后,就从过去注重GDP到重视GNP,从重视国内生产总值到重视国民生产总值。我觉得中国也在进行这个改变,既不是中国环境不好了,也不是外国环境比我们好,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

中国巨石到南卡州投资这件事情,具体看这确实是一个企业的投资行为。但如果放到大的趋势里面去看,放到中美经济关系走势和中国企业成长的角度来看,中国正在进行从世界工厂到让世界成为中国工厂的角色转换,中国巨石的行为实际是整个经济大潮里的一朵浪花。

国际产能合作新方向

《财经国家周刊》:美国是玻纤的发源地,中国巨石到美国建厂,当地认为这是在最大对手的地盘上建厂,对此你是如何考量的?

宋志平:中国什么类型的企业都很多,大多数产业的产能也都过剩了,中国这么多技术装备和制造能力往哪里去?我们采取了国际产能合作,这也是我们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我们要重点加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但如有机会,我们也会寻求在中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投资。中国巨石前几年在埃及建设了大型玻纤基地,现在已经进行第三期建设了,这是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标杆企业。现在美国回归实业和欧洲再工业化也需要搞一些工业项目,中国企业很有竞争力,完全有能力进入到这些成熟市场。这些成熟市场要补上实体经济这一课,这也给中国进行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机遇。

相比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政局相对稳定、汇率风险小,在一些较小国家赚的钱都是当地的货币,外汇管制严,倘若一贬值,挣的钱一夜之间就打水漂了。因此,在投资上,不同类型的国家各有利弊,企业需要做综合分析。

现在中国工业正在迈向中高端,我们的企业就不能只盯着那些发展中国家,也要进入到中等发达国家甚至发达国家,所以中国建材也进入了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制造业领域。当年日本的丰田和本田都在美国建了工厂,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提高,我国企业也会在美国的制造业中占一席之地。

事实上,美国经济发展也不平衡,比如南卡州是属于急需发展的经济区域,所以南卡州对待海外投资有很大的热情,州长多次来中国招商。中国巨石在南卡州的这个项目也有着非常好的优惠条件,包括土地价格、天然气、供电供气等,对方把天然气站、变电站都建到了厂门口,并且承诺未来十年返税一亿美金,这些都是很好的条件。

在美国、欧洲回归实业和再工业化的过程中,我们国家生产中高端产品的企业是非常有机会的,我们也应该去抓住这个机遇。我们不是简单的把过剩产能转移出去,也不是把低端产能转移出去。到美国去,就是到国际的擂台上去,把最好的裝备转移出去。中国巨石最近在浙江桐乡投资了一个智能化基地,经过全球招标选择了德国西门子的智能化控制系统。我们在国际产能合作中,也不能拘泥于都要用国产设备,而是采用全球招标,谁的好用谁的,确保最好的技术水平。

另外,去国外建厂还能够减少贸易保护主义对我们的影响。这些年美国和欧盟经常对中国企业反倾销,使我们失去了许多原有市场。贸易保护主义者认为大量产品进入美国,冲击了美国的市场,影响了美国的企业和就业。美国在乎的就是就业。我们在美国建厂,就避免了这些问题。

《财经国家周刊》:美国的招商引资和中国的有所不同,正如你所说,美国特别重视就业,你们在南卡州的项目可给当地带来400个就业岗位。是这样吗?

宋志平:在美国这样的国家,不要说是四百人哪怕是四十人的就业,他们都会看得非常重要。美国的招商引资不是在乎投资了多少,产品卖多少,在乎的是就业多少,因为如果没有充分的就业,就会出现政治问题。美国一些州政府是把就业放到引进企业的第一位的。

美国提出回归实体经济,很大程度是从增加就业出发的,所以中美经济再平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实体经济的“四化”转型

《财经国家周刊》:你如何看待国内过高的成本给制造业带来的压力?

宋志平:国家非常关注实体经济的发展,包括为实体经济减税、降低各种费用等,已经开始向实体经济倾斜,我觉得在扶持企业减轻压力这方面,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对此我们是有目共睹的。

中国建材生产的产品包括水泥、玻璃、玻纤、新型建材等,过去这些年,给国家交了很多的税,给银行交了大量的利息,社会贡献率很高。如果我们的利息能低一些,税收能再降一些,企业就可以多些积累资金,就可以把这些积累资金用在再投资上,这样对企业发展来说效果更好。

如果实体经济太苦,会导致两个问题,一是实体经济缺少再投资的能力,二是新的投资不投向实体经济,投到虚拟经济里去,这样会带来实体经济的空心化。这也是当年日本、美国、欧洲都发生过的事情。

好在我们比较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现在趁着实体经济还没有严重萎缩的时候,给实体经济一定支持,包括用智能化武装实体经济等,这样可以做实经济的根基。

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也需要转型,需要向中高端转型,而不是重复中低端,搞产能过剩、搞落后的实体经济,更不能打着搞实体经济的幌子去搞很多落后产能。

《财经国家周刊》:中国建材的玻璃、水泥等行业都是过剩行业,对这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你有什么样的考虑?

宋志平:我们国家到今天仍是个大的建设市场,水泥一年需要24亿吨,钢铁需求大概是7亿吨,这都是天文数字,建设离开了这些原材料是不行的,就像饮食离不开面粉和大米一样。钢铁水泥这些产品对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还是必需品。

以我们国家的住房建设为例,即使是北京,你也会发现,北京的房子还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再到二、三线城市或者农村去看,中国农村有三百亿平米的农房保有量面积,这些房子既不抗震也不节能,也不舒适,面临着改造,改造不能再用传统的红砖了,都得用新型建材。此外,农村还要村村通公路等大批建设项目,不难看出,建材市场的需求还是很大的。我有时候开玩笑说:“马云是做互联网经济的,但是马云住的房子一定是建筑材料做的。”

这几年,严重的雾霾给我们上了一课,让我们认真的反思如何发展实体经济。我认为,实体经济的转型就是朝着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的“四化”方向转型。我们正在转型路上。

我是一个彻底的环保主义者,前两年在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上,我做了三场演讲,让全世界听到了中国企业家对气候问题的看法。我认为,通过努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可以兼得的。

房子是水泥和钢筋做的,一方面我们讨厌生产钢铁和水泥带来的雾霾,一方面我们又离不开水泥和钢铁这些建筑材料。对中国建材来讲,我们在做两件事,一是我们生产大量的节能建材,减少建筑物的使用能耗,二是建材生产过程的绿色化,现在我们的水泥厂都有除尘设备,还都装备了脱硫脱硝装置,我们追求的是近零排放。

中国建材有个蓝天行动计划,在工厂的环保方面,我们每年都有大量的投资。我们现在推出的“加能源5.0”的房屋,是把地热、光热、光电、家庭风电、沼气集合起来,之前我们叫节能住宅,后来叫零能源房屋,现在推这种“加能源”房屋,一栋房子不但实现能源自给,每个月还能把富余的电能输送到电网创收几百元。

猜你喜欢
中国建材巨石走出去
巨石人像也成堆
世界上最大的巨石建筑
Easter Island
中国建材:高杠杆并购阴霾难消
中国建材水泥资产重组拉开序幕海螺水泥或迎最强对手天山股份
Monica"s Gang巨石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