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公允价值问题探讨

2017-04-19 22:47孟金伟
财税月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改进建议公允价值金融危机

摘 要 文章从公允价值的本质含义出发,剖析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科学性和存在的必然性,同时指出了指导公允价值使用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存在的缺陷及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现实运用中的难点,进而从完善国际公允价值准则整体制定和执行框架、增强可操作性和改善外部实施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公允价值;准则缺陷;改进建议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含义

在讨论如何改进现行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之前,我们必须先对公允价值的本质含义进行分析。会計的核心是计量,会计计量的关键是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而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核心则是计量属性或标准的选择。公允价值是国际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公认一种计量属性。

(一)公允价值定义

公允价值包含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公允价值指的是各种条件下的合理价值,或者说是对各种各样条件下的合理价值的一种概括和抽象。广义的公允价值广泛应用于与估值有关的行业或专业。狭义的公允价值通常是由特定的专业或行业规定的在某种条件约束下的合理价值,是一个专业术语或专门术语。会计界的公允价值是狭义的公允价值。关于公允价值概念或内涵,在国际上,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最具代表性。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被表述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在有序的市场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价格或清偿债务所出的价格。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公允价值定义:“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负债清偿的金额计量。无论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还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都被定义为在许多限制和假定条件下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

二、公允价值存在的缺陷

公允价值科学性只有在科学的思维指导下,正确的使用才可产生科学的结论,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

(一)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存在的缺陷

一个完善的会计准则,既要有利于防止和减少市场的不正常波动,又要能够在市场一旦出现波动时起到熨平波峰的作用。现行的公允价值计量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着放大金融市场不稳定作用的一面。某些金融机构在使用该准则时,没能按照准则设计者们理想的状态获取公允价值,致使某些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并不完全公允,由此产生的顺周期效应弱化了一些金融机构抗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诱发了在资产价格加速下降之前的抛售行为,叠加和扩大了顺周期因素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一个可怕的资产价值螺旋式下降的动态循环。

(二)公允价值准则运用的现实难点未能解决

公允价值准则自产生以来,缺乏操作性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扰和争议的问题。公允价值计量现实运用的难点和关键点就在于对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有效调和程度。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也正是在于其建立在未来经济利益基础上的决策相关性。准确计算公允价值,必须准确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其中涉及的因素至少包括预期未来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的时间分布及折现率。而对上述三项因素的确定都需要会计人员大量的主观估计和判断。这种主观估计和判断可靠性势必减弱。公允价值中的“公允”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预计必须可验证。可验证性要求尽可能减少因个体判断出现的差异,尽可能减少主观估计,这样要求必然冲击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三、改进公允价值的建议

公允价值计量是当前不可替代的资产价值计量方法,要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使它更好地为世界经济发展服务。

(一)改进国际公允价值准则整体制定和执行框架

国际会计领导者们改进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使其体系内部形成可自身调节的平衡机制,如进一步界定公允价值内涵、进一步明确公允价值认定的原则,修正公允价值的基本方法等等,为各国政府改进本国公允价值准体系提供指引。各国政策制定者、监管部门、金融企业界、会计界、投资者在充分理解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基础上,完善本国会计准则体系,使公允价值更加符合本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我国目前的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规定分布在不同的会计准则。

(二)加强公允价值准则研究,切实解决准则在操作上的难题

公允价值的产生源于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常常出现不协调情况,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难题。笔者认为,从会计基本职能出发,可靠性应为会计信息质量的第一特征,不可片面追求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偏好而夸大其相关性忽视可靠性。如何在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相关性研究,应是未来允价值准则研究重要方面。在对公允价值理论开展深入研究的同时,对一些尚不能定论的问题,可在操作层面上予以简化。

(三)增加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和透明度

公允价值形成的特点,决定了公允价值代表性的局限性,同时把复杂的经济业务转变为一个公允的数值也是十分困难的,不仅公允价值,其他任何单一的计量属性都无法做到。因此,要提高公允价值的公信力,充分揭示因使用公允价值可能产生的问题,避免会计信息使用者误用,就必须增加公允价值计量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在披露公允价值数值的同时,还要披露该项资产的潜在风险、估价的方法与假设、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与敏感性和其他重要的因素等。公允价值的披露必须说明公允价值是通过活跃市场报价确定、还是采用计价技术估算得出。

(四)强化市场建设,为公允价值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从本质上讲,公允价值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使用公允价值有两个最主要的条件,其一是活跃的市场,其二是公平交易。对于没有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实施公允价值计量从本质意义上说是不公允的。因此,实施公允价值需要有良好活跃的市场、完善的信息发布系统、权威性的资产评估机构、相关的法律法规、强效的监管机构等。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各类市场建设,建立信息发布系统和平台,规范资产评估机构行为,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加强市场监管。

参考文献:

[1]陈华,张倩.基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公允价值问题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1)

[2]戴道华.以市值计价0会计准则将何去何从?[N].第一财经日报,2008-10-20

[3]付强.公允价值与次贷危机[J].会计研究,2008,(11).

作者简介:

孟金伟(1982--),男,汉,河南洛阳人,翁源县中源发展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财务主管,会计电算化,本科。

猜你喜欢
改进建议公允价值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其问题的调查研究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的现存问题及改进建议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
金融危机扑克牌“通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