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朱俊平+王晓艺
摘要:从抗生素治疗治疗乳房炎、中药治疗乳房炎、生物制剂防控乳房炎3个方面对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旨在为临床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指导。
关键词:治疗;奶牛乳房炎;进展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2-0011-03
奶牛乳房炎又叫奶牛乳腺炎,是乳腺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学刺激所发生的一种反应。主要特点是乳中的体细胞增多,乳腺组织发生病理性变化。
奶牛乳房炎不仅使奶牛产乳量下降,降低生鲜乳和乳制品的质量,还由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盲目使用抗菌药,导致耐药菌株增多,不但治疗效果不佳,而且导致乳中药物残留升高,污染环境且危害人类健康[1,2]。
1 抗生素治疗
目前,在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中抗生素依然占主要地位,引起乳房炎的抗药性菌株较多,只有通过药敏试验,根据乳房炎病原微生物种类而确定相应的抗生素才能提高疗效。要杀灭已侵入乳房的病原菌,除根据药敏试验选择药物外,还要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法。
1.1 选择敏感药物
张中文等[3]报道北京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均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喹诺酮类药物则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刘佩红等[4]报道上海地区奶牛乳腺炎病原菌对临床常用的多种抗菌药物都产生了耐药性;朱少奇等[5]报道黑龙江省黑河市周边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对头孢噻肟、先锋V、先锋Ⅵ、阿米卡星、卡那霉素高敏,对四环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氨苄青霉素已出现耐药趋势,青霉素G、链霉素对所有菌株几乎无效;李振[6]报道临沂市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对头孢喹诺和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徐小琴等[7]发现泰州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对丙氟哌酸、氟哌酸、利福平、先锋霉素V敏感;杨有武[8]报道了青海地区奶牛乳房炎葡萄球菌对头孢类、林可霉素、阿米卡星比较敏感;尹柏双等[9]报道了吉林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对环丙沙星、左氟沙星、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庆大霉素和鱼腥草注射液比较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链霉素等有广泛的耐药性;张传美等[10]报道了胶东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对环丙沙星敏感,对阿莫西林耐药;巴开明等[11]发现呼和浩特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对20种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极大,有的场对大部分药物都敏感,而有的场只对部分药物敏感;王海军等[12]发现徐州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对头孢噻呋敏感;刘燕等[13]报道昆明地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对庆大霉素、新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林可霉素、乳肿康均高度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鱼腥草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薛梅等[14]报道潍坊市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对头孢喹肟、恩诺沙星、头孢噻呋和氟苯尼考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耐药。
1.2 选择用药方法
1.2.1 肌内注射 肌肉注射是将药液注于肌肉组织中,一般选择在肌肉丰富的臀部和颈侧。注射前,剪毛消毒,然后将针头垂直刺入肌肉适当深度,接上注射器,回抽活塞无回血即可注入药液。肌内注射操作简单易行,药物吸收较快。曹斌等[15]研究表明肌内注射硫酸头孢喹肟混悬注射剂,其奶牛大肠杆菌性乳房炎临床治愈率可达90%以上,细菌学治愈率可达80%以上。
1.2.2 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的部位为左侧或右侧颈静脉沟的上1/3处。注射前固定好牛头,并使颈部稍偏向一侧。注射针头为12号或16号,针柄套上6 cm左右长的乳胶管,消毒备用。注射时术者右手持针,左手紧压颈静脉沟的中1/3处,静脉充分充盈后,右手迅速将针刺入静脉内,血液呈线状流出。术者放开左手,接上盛有药液的输液管。静脉注射操作难度大,适合全身感染的奶牛。
1.2.3 乳房灌注 先挤净患乳区内的乳汁或分泌物,碘酊或酒精擦试乳头管及乳头,经乳头管口向乳池内插入接有胶管的灭菌乳导管或去尖的注射针头,胶管的另一端接注射器,将药液缓慢注入乳池内,注入完毕抽出导管,以手指轻轻捻动乳头管片刻,再以双手掌自乳头池-乳腺池-腺泡腺管系顺序轻度向上按摩挤压,迫使药液渐次上升并扩散到腺管腺泡。乳房灌注可以使药物在乳腺局部保持较高的浓度,达到良好治疗效果。周绪正等[16]发现“乳源康”乳房灌注治疗临床乳房炎总有效率为96.6%、平均治愈率93.3%;郭旭等[17]利用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和对照药物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均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冯言言等[18]发现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治疗奶牛乳房炎总有效率超过了80%。
1.2.4 乳房基部注射 封闭用的药剂是0.25%~0.50%普鲁卡因溶液150~200 mL(加入青霉素10万~20万单位),用药后1~3 d,可取得良好效果。
乳房前叶患病时,用手从乳房前面向下压乳房,使乳房前侧面与腹壁成直角,然后用封闭针头从腹壁与乳房基部之间,向对侧膝关节方向刺入8~10 cm,注入药液。
乳房后叶患病时,可在乳房后叶基部,距乳房中线旁2 cm处刺入针头,向同侧腕关节方向刺入8~10 cm,注入药液。
1.2.5 乳头药浴 乳头药浴是在挤奶后立即用药液浸泡、涂抹乳头,杀灭附着在乳头末端及其周围和乳头管内的病原体。王振刚[19]研究发现抗生素结合乳头外封闭剂防治干奶期乳房炎效果好。
2 中药治疗
中国传统中兽医学称临床型乳腺炎为“乳痈”,认为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邪毒侵入乳房,与积乳互结,乳络受阻而成病。由于邪毒温结化热,乳络不畅,乳汁凝滞,使乳房出现红、肿、热、痛,乳汁败坏,分泌减少,以及出现精神不振、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因此,根据乳房炎的发病机理和中药药理学理论,以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通经活血、消肿止痛、活络通乳为原则,补气升阳、扶正祛邪。顾怀君[20]用乳康灵拌料治疗急性乳房炎有效率为96%;周绪正等[16]发现用中草药注射剂“乳源康”对临床乳房炎平均治愈率为93.3%;王琳霞等[21]用乳痈效应散治疗奶牛乳房炎治愈率97.4%;孟庆娟等[22]选用蒲公英、紫花地丁和瓜子金等7味中草药及其3个复方提取物,对从乳房炎奶牛病例中分离出的4種致病菌抑制效果较好;吕平等[23]用中草药苦丁茶、蒲公英、白头翁、丁香的提取物及溶菌酶、木瓜蛋白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无乳链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中草药作为天然药物,具有低毒、无残留、毒副作用小、增强免疫、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兼有药物与营养剂双重功效,选用中草药治疗乳房炎,不仅可有效抑制体内、体外细菌的生长,而且还能够提高乳房炎患牛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双重功效。但中药大多停留在散剂、煎剂等剂型上,生产工艺相对滞后或繁琐;中药配方无固定标准,使用者大多自行配方;有的中药品种见效慢,使用周期长,价格高。
3 生物制剂的使用
3.1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调节乳腺中各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增强乳腺的免疫机能,提高乳腺免疫细胞对入侵病原体的抵抗力和杀伤力[24]。
细胞因子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细胞因子直接作为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生物制剂、细胞因子与抗生素协同应用于乳房炎的防治、细胞因子作为奶牛乳房炎疫苗的佐剂。
3.2 疫苗
随着免疫学发展,由于应用疫苗控制奶牛乳房炎操作方便,费用低廉,不存在药物残留,并能有效控制隐性乳房炎,越来越多的学者在从事奶牛乳房炎疫苗的研究。对于乳房炎疫苗的研究,主要是在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这几种细菌上,只是生产出了某种细菌类型的疫苗,无法对所有细菌起作用。中国兰州兽医研究所研制出的奶牛乳房炎多联疫苗,即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疫苗,可使牛体产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抗体。石冬梅等[25]通过对郑州市周边、原阳县等8个奶牛场的2 535头奶牛注射疫苗预防乳房炎,第1年的预防有效率为92.44%,证实采用注射疫苗预防奶牛乳房炎的方法有效、可行。
3.3 抗菌肽
抗菌肽是生物体抵抗外源性病原微生物入侵而产生的一类小分子多肽,氨基酸数目小,具有两亲结构,常带正电荷。它能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并产生穿孔现象,造成细胞内容物溢出胞外而死亡。与传统的抗生素相比具有分子质量小、抗菌谱广、热稳定性好、无免疫原性、抗菌机理独特等优势[2]。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根治相对困难。因此,应该在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中,从安全、经济、高效等多方面因素积极考虑,采取科学、合理、规范、严格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将乳房炎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丁伯良,冯建忠,张国伟.奶牛乳房炎[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 毕海林,唐 达,唐建华.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21):27-29.
[3] 张中文,吴国娟,刘凤华,等.北京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2(4):42-47.
[4] 刘佩红,黄 忠,陆承平,等.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J].畜牧与兽医,2004(9):13-15.
[5] 朱少奇,乔 洁.黑河市周边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J].养殖技术顾问,2011(8):87-89.
[6] 李 振.临沂市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7):629-631.
[7] 徐小琴,赵永旺,苏晓健,等.泰州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体外抑菌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7):111-112.
[8] 杨有武.青海地区奶牛乳房炎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J].中国畜牧兽医,2011(10):171-173.
[9] 尹柏双,王洪斌,高 利.吉林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2011(6):37-38.
[10] 张传美,杨海燕,单 虎.胶东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19):115-117.
[11] 巴开明,李晓艳.呼和浩特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与药敏试验[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2(12):15-18.
[12] 王海军,芮 艺,昌莉丽,等.徐州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调查及药物敏感性检测[J].畜牧与兽医,2012(12):79-82.
[13] 刘 燕,荀来武,杨玉艾,等.昆明地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中国草食动物,2012(1):74-76.
[14] 薛 梅,朱俊平.山东潍坊市部分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J].中国动物检疫,2015(8):19-23.
[15] 曹 斌,陆广富,李勇军,等.硫酸头孢喹肟混悬注射剂对奶牛大肠杆菌性乳房炎的治疗试验[J].中国动物检疫,2011(4):68-69.
[16] 周绪正,张继瑜,王有祥,等.“乳源康”治疗奶牛乳房炎药效学研究[J].中国兽药杂志,2005,39(8):45-48.
[17] 郭 旭,李培锋,关 红,等.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对干奶期奶牛临床型乳房炎预防效果观察[J].动物医学进展,2013,34(7):115-120.
[18] 冯言言,王海挺,郑 莉,等.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奶牛,2014(5):28-30.
[19] 王振刚.抗生素结合乳头外封闭剂防治干奶期乳房炎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20] 顾怀君.乳康灵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与预防的效果比较[J].贵州畜牧兽医,2003,27(1):8.
[21] 王琳霞,樊向合.乳痈效应散治疗奶牛乳房炎[J].中兽医学杂志,2006(4):29-30.
[22] 孟庆娟,冯士彬,李志明,等.中草药及其复方提取物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4):257-259.
[23] 吕 平,韦丽君,黄 强,等.中草药提取物与酶复合物对牛乳房炎病原菌的抑菌效果[J].西南农业学报,2012,21(3):32-37.
[24] 郎景民,布日额,张 婷,等.奶牛乳房炎生物制剂研究进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學报,2009,24(5):545-548.
[25] 石冬梅,皇甫和平.奶牛乳房炎疫苗预防效果试验[J].中国畜牧兽医,2007,34(10):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