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华杰
【摘要】本文从网络教育所提供的学习环境角度,探讨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条件和学习效果。并进一步认识了基于网络应用的学习环境及探究性学习等基础概念。本文最后还对基于网络运用的学习所带来的前景作了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有效性 网络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56-02
一、基于网络的应用学习方式,给探究以推力。
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教师填鸭式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在传统教学的课堂里,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往往满足不了学生个体差异的要求,因而教师提供的信息量不仅有限,而且缺乏针对性。而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学习方式彻底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指导思想,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从“怎样教”到“怎样学”的重心转移,正好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组织教学,使教学过程不仅做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學习”,而且增加了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双向交流,这样就为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提供了条件。教学过程也由师生之间的单向反馈变化到师生之间的双向反馈,以至于多项反馈的结构。
二、基于网络的交互式学习平台,给探究以助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开放性、参与式的教学形式。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参与到真实情景中进行主动探究,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和学习时间的限制,完全在实地场景中进行探究学习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借助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的支持。同时从信息技术本身来看,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契机,其固有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我们能够通过网络环境建立“研究性学习平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阻碍。
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首先看看网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①广播学生机功能: 在机房里,教师机屏幕上的内容及声音实时、同步的传递给学生,就好像示范讲解。广播过程中,可以同时传递给每个学生,也可以部分学生,甚至个别学生。这就实现了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②监看功能: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③控制功能:教师可通过该功能不离开座位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④从因特网上搜索出更多信息应用在课堂上。美术课上,学生们看到的一幅幅精美的图片,都是美术老师从网上找到的,再经过老师精心的编辑,就成了学生的范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三、基于网络的自主性学习,给探究以效力。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巩固老师讲的知识,可以预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找自己愿意学习的内容练习,大大改善了以往传统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例如,有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应用FrontPage这个工具软件制作包含文字、图片这两个基本要素的简单个人网页。教学背景是学生通过前一段时间对上网及浏览网页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从网上获取信息的方法,同时对网页有了初步的印象。教学情境是这样创设的:首先以访问校园网站导入,启发学生要自己制作网站与其他人交流的想法,调动起学生的创作兴趣。接下来给学生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制作个人主页,并介绍为完成这个任务所需的学习资源的情况,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完成任务,进而达到自身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学生带着制作网页这个任务开始自主学习,并由此而产生对网页中的文字处理与图片等知识的需求,由内在的需要促使学生去主动探索、学习相应的知识,并通过自己的学习来解决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创设协作化的学习环境,并利用教学网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度,以指导者的身份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单独交流、指导;对大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通过学生的集体探讨、交流以及教师的从旁指导来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但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得知识,还从别的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以达到建构和转换自己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选自《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2期
[2]靳玉乐.《探究学习》——新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研究丛书
[3]陆爱民.《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型思考》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