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理论、方法和实践研究

2017-04-18 07:12孙小媛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大学生

孙小媛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越加不可忽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开放性、及时性、个性化以及交互性等特点,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的影响既有好的效果,也有不利的一面。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识与理解,但同时新媒体所传播的一些不良信息也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偏颇。对此,加强对新媒体的合理应用及管理,对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69-02

科技的进步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新媒体的迅速崛起,让互联网、网络电视、数字报纸、手机短信、移动电视、微信、微博、社交平台等新媒体成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及娱乐方式。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个性突出、选择丰富、形式多样、实时发布等新特点,具有开放性、及时性、交互性、个性化、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优势。青年大学生更加喜欢这种快捷、多元、个性、互动的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接触与使用新媒体的时间也相对较多。所以,新媒体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更加明显,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虽然可以将新媒体作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有力阵营,但其在网络上传播的一些不良信息、极端思想、虚假宣传也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新媒体环境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

(一)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利影响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是与我国信息技术共同成长起来的一代,受多元文化影响,他们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时代特征明显。新媒体在大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成为必不可少的信息获取方式及交流、娱乐方式,因此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特点对高校抢占青年思想引领的制高点可以起到非常有利的作用。

第一,新媒体的参与性、选择性与开放性极强,让大学生只需要在网络上就可以接触到各种信息,了解多种多样的思想与文化,特别是对于信息的个性化选择及过滤,在相同的媒介上,每个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完全不同的信息组合,同时也可以发布个人观点或个人信息,由传统媒体的“被动阅读”转向“主动阅读”。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思想观念。通过对各种文化元素的学习和了解,可以让大学生更加开阔眼界,学会兼容并包、独立思考。

第二,新媒体打破了地域、阶层、行政、行业、媒介,甚至是传播者与受众的边界。在互联网上,不但有各国的信息,还有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媒介等内容丰富的文化信息,大学生通过了解与吸收这些信息,使青年的行为意识更具有全面性、融合性,思维更加成熟、完善,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创业、求学、深造、合作的机会。

第三,新媒体具有强大的交互性,通过留言、评论、投票、发帖、互动等方式,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可以与更多人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可以开拓思维,加强社会资源的联系、利用,进而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开发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还有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友谊,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不利影响

新媒体信息在高度开放、高度自由的环境下,人们难以对充斥在网络上的大量信息进行甄别,特别是在校青年大学生更是由于其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恶意伪造、虚假宣传、网络暴力等不良网络信息,更容易冲动、容易受到蛊惑、容易自我矛盾。网络不良信息以其快速渗透性、广泛覆盖性、伪装隐蔽性,让因此网络信息安全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产生了及其不利的影响,造成精神信仰的迷失,甚至丧失主流价值观及社会责任感。

第一,新媒体的开放性与参与性同时给不良信息提供了传播渠道。在新媒体中经常看到一些不良信息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暴利色情信息、消极信息、破坏和平信息、迷信信息、虚假炒作信息。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成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对各种各样的信息与观念都非常的好奇,以上这些不良信息的出现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形成不健康的价值观,进而对大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第二,网络的匿名性使得一些大学生以匿名的方式在网络上任意诽谤他人、传播虚假消息等等,长此以往,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会逐渐淡薄,加之受到网上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很容易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二、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互联网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主流思想占领网络意识形态主战场,引导青年学生正确管理及运用新媒体,用“三个倡导”武装思想,凝聚、传播中华正能量。

(一)变“被动”为“主动”,从思想上构建新媒体导向舆论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这一要求既符合价值观的培育规律,也符合青年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是青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途径。坚持以人为本的培养理论,明确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时,应以学生为重,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内心感受,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培育的主要目标,引导大学生把“勤学”作为生活习惯、“修德”作为品质追求、“明辨”作为人生智慧、“笃实”作为人生信条。“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青年更应该“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大学阶段是青年思想、性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只有将青年思想工作抓小、抓细、抓实,才能在青年的心中播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生根发芽。尤其是在当今复杂纷乱的国内外局势面前,各种势力都在抢夺青少年的思想阵地,只有矢志不渝地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媒体的战场上抢占青少年思想引领的高地,让青少年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理论自信,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在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道路,不断培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平等友善”的价值追求,在网络和新媒体的各个角落都能发出中国青年的“好声音”。老师、学校与社会也应为大学生构建一个健康的新媒体环境,引导大学生主动接触健康的思想信息,有意识的回避各种不良信息,自觉抵制西方“普世价值观”思潮,进行有“明辨”意识的言论自由与信息选择,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变“堵”为“疏”,从形式上找到贴近青年生活的引导方式

当代大学生与互联网共同成长,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信息途径、语言表达、及社会体系都带有鲜明的新媒体特征。几乎每个在校大学生都有自己的QQ、微信、微博等社交应用,有的甚至还会同时登陆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国外社交平台,青年学生更是使用搜索引擎、视频网站、数字电视、博客论坛、社交平台的主力军。教育者通过演讲、广播、电视以及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与大学生的需求。国内新媒體环境下,大学生利用网络浏览新闻、获得信息、进行学习,青年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片刻离不开“媒介化的生活方式”,新媒体通过强大的信息渗透性、广泛性深刻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通过网络微博、网络论坛、博客、手机短信、网络视频、微信、QQ等新媒体传播方式与平台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法。同时高校新媒体也应明确自己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责任,主动净化信息传播空间,以“三个提倡”为主要思想,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新媒体平台开设微团课、微讲堂、青年要讯、社会实践等板块,并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经济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心理辅导等关注程度,加强与在校大学生线上、线下的理论培育与思想交流,为大学生网罗更多真实有效的资讯信息,通过制作H5、动画、视频等产品,图文结合、及时更新、导向明确,有效加强对青年思想的正确引领。同时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引导,丰富应对策略,变“被动”为“主动”、变“封堵”为“疏导”。

三、在新媒体环境下实践教育突显育人实效

着眼于知行合一,加强实践培育。价值观的培育不仅仅需要思想的引导,更需要在实践教育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学校应专门建立网络和新媒体官方教育平台。在高校内组建专门的新媒体宣传小组,在全校范围内,层级式构建新媒体网络框架。在新媒体平台上设置时政要闻、创业就业、学习讲座、课余活动、青年志愿、社会实践、心理咨询、榜样力量等板块,并开通转发、留言、在线交流等功能,大学生可以将自己对事情的看法、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以及自己的思想困惑等内容与老师进行沟通,通过“关注”与“交流”,发现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和兴趣话题,进而培育学生形成健全的价值观。

第二,高校应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及对管理员的技能培训。由于高校部门、学院及学生社团众多,新媒体的爆发式增长也五花八门,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对高校安全及宣传都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加强对开设公众新媒体账号的审批及备案。创建人应提供真实有效的审批材料向高校新媒体管理小组提出申请,并提供建立单位、发布平台、账号名称、创建时间、发布内容、后台管理队伍信息等内容。其次,要对各平台新媒体管理员及辅导员等一线教育工作者进行定期培训。现在还有很多辅导员、教师还不会使用新媒体平台,显然,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思想教育的进步,教育一线工作者需要养成良好的新媒体使用习惯,主动进入大学生的“交流圈”,分享个人心得、感悟及观点,通过高效组织培训,具备成熟的网络使用技能,并善于利用新媒体分析和解读信息热点,提高鉴别及预防能力,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及青年思想引领。

第三,高效应定期的开展线上、线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题。通过线上、线下“路讲”、“路演”、“快闪”等活动,开展关于“我的中国梦”、“四进四信”、“学风建设大讨论”、“两学一做”、“与信仰对话”等热点问题的关注与讨论,提高大学生信息鉴别能力,具有思辨性、选择性地接受信息,抢占思想引领的制高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管理性的对待社会问题。榜样的力量使无限的,高校应在线上、线下树立榜样人物,加强榜样的模范带动作用,积极宣传从全国各地涌现出的道德模范、劳动模范、青年岗位能手、感动中国、最美人物的先进事迹,同时开展校内十佳青年、五四表彰、自强之星等评选活动,在新媒体平台实时开展“对榜样面对面”等先进事迹分享话题。

第四,引领青年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价值观的形成,除了要在青年思想上加强引导,更要在实践行动中加强培育。组织青年开展“城市环境美化工程”、“学雷锋志愿活动”、“义务植树活动”、“光盘行动”、“节能减排”、“垃圾分类”、“服务城乡市民学校计划”、“禁毒、防艾宣传”、“无偿献血”等志愿活动,同时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加“大学生文化、体育、科技三下乡”、“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关爱留守儿童”等公益活动,深入开展“寒暑假实习”、“岗位技能培训”、“创新创业创优”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创新德育机制,将社会实践、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知识教学的延伸,以实际行动全面践行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参考文献:

[1]唐平秋,卢尚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4).

[2]刘永志.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0).

[3]年大琦.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