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炜
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下称“光大国际”)2017年1月5日宣布,光大国际旗下所有投入运营的垃圾发电项目实现按小时均值披露烟气在线监测指标值。至此,光大国际于2015年8月部署实施的环境信息披露“四步走”计划全部实现。
自2017年1月1日起,光大国际在官方网站的环境管理页面就各运营垃圾发电项目各项指标进行披露。披露内容涵盖:每小时自动更新烟气在线监测均值,每日17时披露前一日渗滤液出水指标检测值、炉渣热灼减率检测值,每月更新飞灰稳定化结果与第三方检测机构,每季度上载二噁英检测结果,不定期更新环评批复文件。新投入商业运营的垃圾发电项目在通过“72+24”小时考核后半年内,正式对外披露上述环境管理信息。
光大国际执行董事、行政总裁陈小平表示,按小时均值披露并非光大国际的终归目标,还将在技术进步和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寻找更好的办法消除民众顾虑,为行业信息公开起到示范和推进作用。
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城市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达1.61亿吨,垃圾围城日益严重。作为一种占地更小,更为环保的垃圾处理方式,垃圾焚烧发电逐渐走近公众和政府视野。然而,由于對生存环境的担忧和行业信息披露不及时等原因,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屡遭居民反对,甚至陷入停滞的状态。
光大国际认为,积极披露环保信息,接受公众和政府的监督是企业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企业应该敢于“亮剑”。基于此,光大国际从2015年8月至今,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相继完成了从公开环评批复、到按月、按日、按小时公布各运营垃圾发电项目环境指标的监测值。同时自2016年6月1日起,将每月的第一个周末设为公众开放日,公众可通过电话或电邮实名登记预约参观,参观名额不限,报名的公众公司全部接待,并深入到企业垃圾处理、发电、环保处理等全部环节。据了解,截至2016年年底的七个月内,光大国际共接待参观考察1,684批次31,491人次。
陈小平希望,让负责任的企业受到尊重,让不负责任的企业付出代价。
目前,光大国际建成投运的垃圾发电项目共26个,所有项目烟气排放指标全面执行欧盟2010标准(Directive2010/75/EU),二噁英排放近乎为零,渗滤液经处理后,达到GB/T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标准,全部回用。自2016年5月起,二噁英的检测频率将由每年不低于两次提升为每年至少4次,高于国家每年一次的检测要求。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中华环保联合会秘书长张永红对光大国际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及集团的实干与担当给予高度赞赏与肯定,任官平呼吁社会更多的企业能够自觉地守法,接受社会的监督,形成积极向上的绿色氛围。张永红称,光大国际按照工作计划发布按小时均值披露运营垃圾发电项目监测排放标准是信息公开的方式,是对公众的负责,是对企业的负责,更是对同行业的引领。
事实上,光大国际做到积极披露数据并且指标全部达标的同时,更要求技术研发、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水平等的不断提升。光大国际执行董事、副总经理蔡曙光介绍,为扭转从前洋设备不能水土不服的局面,光大国际创新技术,自主研发设备,不仅能够自用,还对外销售,能够抵消披露数据的成本增加,并适当盈利。
光大国际副总经理胡延国说:“虽然月、日、时每个时段只是一字之差,但时间跨度大大缩短,要求更是呈几何倍数的提高。公布环境指标,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将严格按小时均值的要求,确保今后长周期的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截至目前,光大国际已落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60多个,惠及15个城市,近1.3亿人口。
陈小平表示,垃圾焚烧未来市场空间很大,农民垃圾,特别是农村生物质秸秆、农林秸秆的处理是急需解决的课题。光大国际围绕农村垃圾、农林生物秸秆的生物质发电,在一些县域城市,四类城市积极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垃圾与农林秸秆的一体化处置。
蔡曙光透露,光大国际正在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国内的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国际上的科研院所紧密的合作和联系,2017年将在包括大气治理、土壤治理、水环境和流域治理等领域做进一步的推动。
(摘自新华网2017年0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