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诗意的小学语文课堂初探

2017-04-18 12:10谷秀娟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诗意情怀

谷秀娟

语文课堂应是一种诗意的挥洒,应该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呈现出一种幸福的学习模样。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舒展自由精神的过程。语文学习应该有辽阔的视野,有美好的梦想,有诗意的情怀。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有一种诗意的人文情怀,对童年世界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构建自我的诗意的语文课堂,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温暖的语文学习的记忆。

一、诗与诗意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对于诗歌的热爱早已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几乎没有哪个孩子没有背诵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人们热爱诗歌,其实热爱的是诗意的生活。海德格尔曾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无数人喜欢引用这句话,应该是因为诗意的生活是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最理想、最向往的生存状态。正如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说:“既要脚踏大地,又要仰望星空。”

对于“诗意”的引申的解释,有一种是: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如诗意的生活、诗意的课堂、诗意的表达等。

二、语文与语文课堂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母语的学习。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最为重要的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语文是我们安身立命之器,是我们精神的家园。自古以来,每一位中国人都是靠语文的学习来开蒙的。语文能够唤醒学生内心充满灵性的精神的种子,培养学生的智慧。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副画,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故事,小小汉字中蕴藏着无穷的大智慧。

王崧舟先生說:“诗意语文,应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闪耀生命光华的语文。”语文课堂应是一种诗意的挥洒。用教师的爱,用全人类的最优秀灿烂的文化去滋养学生的心田,带领他们在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里,徜徉在文化之林,去领略它的恢弘与美妙。语文课堂应该是一种幸福的学习模样,它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在这里,教师和学生们一起享受美妙神奇而又博大精深的母语。语文课堂应该是所有学科中最为诗意的,应该是每一位学生最为身心放松,自由成长的所在。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舒展自由精神的过程。语文学习应该有辽阔的视野,有美好的梦想,有诗意的情怀。

然而现实却是,语文课成了学生们不感兴趣、不喜欢的课。曾经有一个关于学生在校课程兴趣的调查,学生们很坦诚地表示:就是不喜欢上语文课,更不喜欢写作课。语文教师们自己也知道不受欢迎。可是,语文课堂仍然保持着现状:你不喜欢你的,我还上我的。这种现状真是语文教育的悲哀。语文的存在应该是为滋养生命服务的,应该是充满了欣愉与灵动的。小学课文《孔子游春》就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生动而又幸福的语文学习的场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桃红柳绿,草色青青的泗水河畔,可以沉思,可以谈天说地——谈水、谈人生、谈抱负。伟大的教育先圣如水一样善施教化。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命成长最重要最强大的力量!可是,因为过于功利的教育目的,如今的语文课已经变成“想说爱你,那不是件容易的事”。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思考更多的应该是:如何构建自我的诗意的语文课堂,给每一位曾经在自己的课堂里学习的学生一个美好的、温暖的语文学习的记忆。让他们庆幸曾经在这样诗意的课堂里流连过,在这里,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遇见了、发现了或者感悟到了更为温暖美好的东西。

三、教师的诗意情怀

诗意的小学语文课堂,最重要的是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浓烈的的诗意情怀。语文教师应该洋溢着诗意。好的语文教师应该就是一首含蓄隽永的诗,内容缤纷多彩,语言行云流水。那么,教师的诗意从何而来?

诗意来自于热爱。教师要对语文有足够的了解与热爱。说热爱,似乎很是空洞,但又无法绕开。没有爱便没有一切。教育更是如此。因为热爱,才会想尽办法去做好。笔者认为:爱的前提是了解。对于语文要有足够的了解,了解它的过去与未来,了解它的“前世”与“今生”。例如,了解汉字的故事:“旦”是遥远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希望的光芒;“川”是一弯河水在两岸中静静地流淌;“苗”是一株幼禾在田地间快乐地成长……又如,了解诗文的故事:《水调歌头》是中秋之际,苏轼欢饮达旦之间,思念远方亲人不得见而作;《满江红》是一代名将岳飞苦于收复失地无望,报国无门而发出的激越的愤懑与呐喊;《祖父的园子》则是作者对亲人、对童年幸福时光的留恋与回望。了解了它无尽的魅力,没有理由会不热爱它。

因此,语文教师尤其应该多读书,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更要读文学经典。“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常讲的一句话,要做起来并不容易。许多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爱读书,要读也是喜欢读《老夫子》《阿衰》《七龙珠》之类的漫画。反观一下教师自身,自己有没有在经常读书?社会风气中难免有物欲横流、功利心过重的成分,自己是否也受到影响而行色匆匆,为名为利,自己还有多少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与心境呢?一个不阅读的教师会与优秀的文化渐行渐远。远离了诗词,远离了经典,远离了人类思想的精粹,感受不到所从事职业的美好与价值,又何来喜欢,何来情怀而言?所以就有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是为塑造灵魂服务的,如果教师倦怠了,没有了对语文的热爱,就会产生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与疲惫。如果上课成了谋生的手段,语文课也就没有了灵魂。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讲台、学生与课本这些多向的关系中,也就会变成“相看两生厌”。

做一名有情怀的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阅读。阅读要有广度、厚度和深度,传统经典要读,现代、当代优秀文学作品要读,军事、地理、历史、科学也要读。语文教师应该是个读书的杂家,而情怀是从深厚的积淀中来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优秀的童话也应该读。因为童话里有着孩子们的梦想,童话是他们向往的另一个世界。

另外,教师要有意识地去觉察和减掉被沾染的功利性,这样教育情怀才会变得可能。教授一篇课文,上好一节语文课,只是因为热爱,只是想把最优秀的人类思想与智慧的火花带给学生,让他们在珍贵的童年遇到最美好的事物,而不是只为了试卷上的分数。这才是真正的大情怀!

四、教师的诗意语言与表达

笔者曾经听过一位教师的语文课,一节课的四十分钟里,教师始终没有一个笑脸,没有一个生动的表情,没有一个变化的语调与语速。听课的教师听得昏昏欲睡,坐在那里一分钟一分钟地煎熬,期待着下课的铃声响起。这样的一节课就如闻一多笔下的死水一样,“清风吹不起一丝微澜”。听课教师最真实的想法就是:这个班里的孩子太可怜了,一年要怎么熬下来!

语文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应该如诗歌一样。语言可以纵横捭阖,在课堂小小的方寸之地驰骋。王崧舟如此,窦桂梅如此,孙双金也如此。诗意的语言来自于教师自身知识的深厚积淀,更来自于对语文教学行为的反复审视与思考。古人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语文课堂也是如此。作為语文教师,工作之外最好能坚持写作。小的生活随笔可以,教学感受也可以。一个从来不写一点东西的语文教师怎么能有诗意的教学语言,有诗意的教学情怀呢?写得多了,课堂上对于语言的运用与表达自然也会得心应手。朱永新教授给教师做了最好的示范: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青春。在躁动不安的灵魂里,有一个年轻的梦;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激情。在春风化雨的课堂里,有一副永恒的笑;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创造。

想象每一节课都能诗意迸发,酣畅淋漓,那样的语文课,有谁能够不喜欢!

五、诗意课堂离不开对童年世界的探索与发现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功用过于成人化、功利化。教师一厢情愿的说教,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需要。笔者曾经和五年级的学生们聊天,问他们最不喜欢哪些课文,他们说是《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之类的;问他们为什么,回答“没意思”,认为这些文章只是空洞地告诉他们一些道理。他们也知道这些道理是对的,就是不喜欢。笔者曾经认真读了《小鹿斑比》《夏洛的网》,越读越喜欢。为了这两本书,笔者带着学生在课堂上举办了读书沙龙。学生们讨论得热火朝天。看着他们幸福的小模样,不由得思考:我们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吗?我们把真正属于他们的东西带给他们了吗?课堂是孩子们的,我们的存在只是为他们服务的,走进他们的世界,课堂才会有生机,才会有诗意。

诗意的语文课堂不应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设计,应该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选择适合他们的内容,用他们喜欢的语言,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语文课堂上快乐疯长的小苗,尽情享受语文的滋养。

综上所述,笔者对于诗意语文课堂的思考,一方面是基于对自身的教育问题及现状的审视及思考,另一方面受启发于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的理念。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幸福的语文教育之路和学习之路,让师生幸福地流连在语文课堂,发现与享受悠久奇妙的汉语言之美,并进而能培养起学生诗意的、美好的人生体验与价值观,让学生拥有诗意的人生情怀。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诗意情怀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语文课文
永恒
冬日浪漫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