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教学增强小学思想品德课效果

2017-04-18 11:30王继法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伯伯国旗品德课

王继法

小学思想品德课低年级教材常以丰富多彩、新颖生动的插图来表现课文内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形象的插图中。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具体、新奇、富有动感的画面特别钟爱。因此,顺应儿童的心理需要,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教学,对于强化思想品德课的道德情感,提高识别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美感具有重要的价值。究竟如何以图激情,以图明理,以图导行,下面结合具体教例,谈谈插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講看结合,以图激情,以图明理

低年级思想品德课插图,有的是对童话、寓言的绘意,有的是生动故事情节的剪影,有的是栩栩如生的道德人物模范型,这些插图,能激起儿童情感的波澜,领略图中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启发学生从中悟出道理,运用插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使学生易于认识、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爱惜粮食》一课,笔者重点指导学生观察粮食生产过程的四幅图,根据对播种、插秧、收割、加工等具体劳动场面的描述,结合平时学生见到的粮食是农民伯伯辛勤汗水换来的,力求从情感上感染学生,引起共鸣。这时向学生提问:1.粮食是谁生产出的,是怎样生产出来的?2.小明每天吃饭为什么掉饭粒,爸爸为什么批评他?听了爸爸的话,他为什么惊奇?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农民伯伯每天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地里干活,很辛苦,汗水一个劲儿地往下淌。” “小明吃饭掉饭粒,太不应该了,对不起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通过讲看结合,讨论回答问题,学生们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从而初步树立爱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的思想情感。

二、先看后议,以图导行

插图不仅饱含丰富的道德情感信息,而且由于插图直观形象,小学生容易模仿、接受,对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强化作用。如教师教《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观察图,指导学生边看插图边理解图意,在学生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1.这几幅图画的什么?2.狒狒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它应该怎样做?3.学了这课书你明白了什么道理?4.今后你打算怎么做?通过运用形象的插画使学生从画中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学文悟理导行。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导行方法具有直观性和可模仿性,使学生看得见,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很好的作用。

在运用插图的过程中,笔者还采用了“模仿插图做一做”的方法,效果比较显著。如教《国旗国旗我爱你》一课时,随着看图时讨论,激情明理,还进行了尊敬国旗,向国旗敬礼,在国旗下的讲话等的行为训练。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主图,看图中的小朋友使怎样向国旗敬礼的:少先队员是怎样做的,不是队员的小朋友又是怎样做的?结合插图指导行为。然后播放国歌,指导学生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模仿插图中小朋友的做法和向国旗敬礼。结果学生都能按要求做,做得很规范,同时道德意识得到巩固深化。

三、化整为零,变静为动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运用插图激情、明理、导行之外,笔者还抓住插图的特点,化整为零,变静为动,以巩固深化教学内容。即是根据教材的内容,把插画分解开,变静态为动态。在讲授新课时,采用边教学边出示插图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明理的目的,使学生获得的道德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如上《保持环境卫生》一课时,教师先结合课文插图使学生明理,在导行过程中,提出下面问题:学习这课后,我们应该怎样保持环境卫生?在学生思考过程中,出示分解的挂图,先出示背景(人物单独剪贴)在巩固每一个教学要点时,再现人物,把具体怎样做一幅一幅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动态的人物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明白了保持环境卫生的具体做法,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增强了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学可以恰当运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增添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和艺术魅力。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的说教形式,使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常教常新,常学常新。(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西牛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伯伯国旗品德课
《和甘伯伯去游河》
“伯伯”叫错了?
国旗在校园里升起
递国旗风波,谁之过
尊重国旗
伯伯婆婆拔萝卜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国旗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