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入产出法的我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的测算及策略研究

2017-04-18 05:26刘晓庆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12期
关键词:出口贸易

刘晓庆

摘要:2016年11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还指出,力争部分重化工业2020年左右实现率先达峰,能源体系、产业体系和消费领域低碳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文章利用投入产出法测算出我国2007年和2012年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情况,通过测算得出我国2012年出口贸易中隐含碳的排放量整体高于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量。纺织、服装业、化学工业、建筑业、制造业等行业较为严重,尤其是化学工业和纺织业。针对此现状,进一步提出我国应该对贸易政策进行改进,实行更加完善具体的低碳化贸易政策,从而达到减少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排放,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投入产出法;出口贸易;隐含碳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很快中国跻身于贸易大国之列。然而,随着贸易、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问题日趋严重。2007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美国;2013年,中国碳排放总量超过欧美总和,占全球的29%。并且,我国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过欧盟。2009年的“十二五”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2015年的“十三五”提出,我国继续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世界碳排放大国, 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社会压力。

一、概述

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把隐含碳排放逐年增长的原因都大多数归因于国家产业结构不够先进,生产技术、方式相对落后,产品升级换代速度慢以及国际环境组织划分碳排放责任不公平等,而对于出口贸易的增长促使隐含碳排放量增加这一研究相对欠缺。因此本文从我国出口贸易的角度出发,对贸易量的增加影响隐含碳的排放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出我国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出口贸易量的增加。想要减少隐含碳的排放量,关键要对我国的贸易政策提出改进措施,必须完善我国的低碳化贸易政策,例如保持出口平稳增长,推动出口结构升级。根据不同行业碳排放量的差异,采取不同的出口限制政策和措施。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从而达到节能减排作用,并且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二、研究方法

投入产出法,是由美国的WassilyW.Leontief教授创立的,即把一系列内部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投入来源与产出去向排成一张投入产出表,依据该表来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计算消耗系数,再根据消耗系数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在投入产出分析中涉及到两个最重要的概念: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是指某个部门在生产单位产品时需要消耗的各个部门产品的数量。完全消耗系数是指部门与部门之间除了直接消耗外,还需要通过中间产品消耗某一产品,称作间接消耗,完全消耗系数则是某个部门在生产单位产品时的直接消耗与间接消耗的总和。

利用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将CO2直接排放系数转化成CO2完全排放系数,从而得到隐含碳的排放系数。然后,用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量乘以隐含碳排放系数,得到出口产品中总的隐含碳。再减去直接能源出口中隐含的CO2,即可得到我国出口中的隐含碳。

具体指标如下:

1. 直接消耗系数:amn=qmn/Qmn(m,n=1,2,3,4……k) (1)

其中,amn表示n类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生产每一单位的n部门的产品所直接消耗的m部门的产品数量=生产n部门全部产品所直接消耗的m部门的产品数量/n部门的总产量。将amn记作矩阵A。

2. 完全排放系数:B=A(E-tA)-1(2)

其中,B表示完全排放系数,A表示直接消耗系数;t表示国内投入品中占投入的比重,且t=1- [m部门的进口额/(m部门进口额+m部门的总产值-m部门出口额)。(E-tA)-1称为扣除进口产品影响的里昂惕夫逆矩阵。

3. 中间投入产品i的能源消耗强度:xi=Xi/Pi(3)

其中,设xi为生产单位产值的i产品所消耗的能源量,Xi代表产品部门i全年的能源消费总量,Pi代表产品部门i在同一年份的总产值。Xi和Pi 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

4. 最终产品部门j的隐含能源消耗强度:Cj=Σbij*xj(j=1,2,…,14)(4)

其中,Cj表示在生产单位产值的j类产品过程中,直接和间接消耗的中间投入的i(i=1,2,…,14)个部门的能源消耗强度之和。已知中间投入品i的能源消耗强度xi和生产j类产品所直接和间接消耗的i类产品的价值量。

5. 最终产品的出口产品的隐含碳

Qj = Wj*Cj*M(j=1,2,…,14)(5)

其中,Wj表示j类产品的出口额,M表示某一年单位能源消耗量的CO2排放强度

6. 全部出口产品的隐含碳:

z=ΣQj(j=1,2,…,14)(6)

三、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

1. 我国2012年出口贸易中隐含碳的排放量整体高于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

2. 14个行业中,除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与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两个行业,在2012年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比2007年有下降趋势以外,其余的12个行业在2012年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都有了大幅度的上升。

3.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纺织业、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以及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在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占据了大部分比重,大约70%左右。

4. 2012年,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備、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三个行业的出口贸易隐含碳的排放量比2007年有巨大的增长幅度。

利用投入产出法对我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进行测算后,通过得到的数据,分析出我国在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问题的严重性。虽然贸易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步伐,但是,贸易量的增大是促使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愈加严重的重要原因。

我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愈加严重的主要原因是贸易量的增长,中国是典型的隐含碳净出口国。通过对中国出口隐含碳的测算,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导致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逐年增长。这表明,出口规模的大小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较大。因此,我国出口贸易规模的庞大是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比我国的出口贸易规模之庞大,由于我国是制造大国,因此我国的进口贸易规模稍微偏弱。更重要的是,进口贸易伙伴国早就完成工业革命,加上生产技术较为先进,结构较为优化,碳排放强度低于中国,所以,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的增长大大高于进口商品隐含碳排放量的增长。要想我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能够得到有效的缓和,那么,我国就必须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口,同时,也需要更进一步优化出口贸易的贸易结构。另外,化学工业、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以及交通运输业这几个高污染企业占据了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总量的60%~70%,并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需要对这些部门的改进尤其加以重视。

四、对策及建议

基于以上的研究讨论,针对贸易量的增加促使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排放逐年增加这一原因,提出如下建议:

我国应该对贸易政策进行改进,实行更加完善具体的低碳化贸易政策。

首先,我国政府应该确保对外贸易政策的连续与稳定,有了稳定的贸易环境,才能保持出口的平稳增长,提高我国的科技技术,促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处于当前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必须要从制造大国迈进制造强国之列。因此,面临加速升级换代的制造业,除了面临发达国家对生产技术以及产品市场的高标准、高要求的压力,还面临着其他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生产的压力。国家和政府要继续按照实情调整实施适合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政策,对于一些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要准确调控他们的出口规模。各企业各部门也要不断通过生产技术创新等手段争取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较大的国际竞争优势,从而进入生产价值链的高端。

其次,促进高污染制造产业的换代升级,对高排放的产品出口要进行必要的限制,需要实施低碳化贸易政策。针对化学工业、纺织业等高污染行业,对其生产出的产品在出口时征收相应的环境关税。另一方面,需要鼓励进口替代政策,加快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以促进本国国内企业的节能减排。

最后,我国各行业也应该对自身的生产技术进行不断创新,生产出绿色、低能耗、低排放的产品,减少出口碳排放量,从而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的大目标,真正实现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原磊磊,吴水荣,陈幸良,陈勇.国际贸易中隐含跨境碳转移环境责任分担问题研究[J].林业经济,2015(27).

[2]赵玉焕,刘月.基于投入产出法的中国出口产品隐含碳测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8).

[3]高金田,董博,许冬兰.基于隐含碳测算的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4]杜运苏.我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研究新进展[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21).

[5]吴昌南,邓摇.我国国际产业转移碳排放效应及其区域差异[J].产业经济评论,2014(11).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

猜你喜欢
出口贸易
低碳经济对宁夏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近三年我国对日本出口食品受阻情况与对策建议
大连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云南省普洱茶出口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问题分析
我国出口贸易中B2B电子商务出口绩效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