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晨+韩映虹
幼儿攻击行为,指的是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幼儿出现的身体上的进攻,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性行为。主要表现为:打,踢,咬,大声叫嚷,叫喊名字,骂人,暴力,搶走别人的东西等。
幼儿攻击行为不仅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不利,而且阻碍其社会性的发展。幼儿早期攻击行为是一种消极的问题行为。幼儿早期对于攻击行为的认知会对青年期,成年期造成巨大影响,甚至是日后侵犯、欺负、伤害他人的雏形。所以,我们要正视并重视幼儿早期的攻击行为,及时采取科学正确的方法来有效应对。
幼儿攻击行为的特点
年龄差异
从1岁开始就出现攻击行为,2岁以后,儿童之间会出现一些明显的冲突,如打、咬、推等,但大部分都是为了争夺物品,如抢玩具等。研究表明:
3~4岁儿童最普遍的攻击行为形式是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和间接攻击的发生率较低;
在行为起因上,主动攻击多于反应性攻击;
在行为目的上,工具性攻击多于敌意性攻击;
儿童的攻击性水平总体上保持稳定,但敌意性攻击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性别差异
女宝宝较少参与攻击,也较少成为攻击的对象。无论在实际的攻击行为还是在攻击的倾向性上,自幼儿期起,男孩都比女孩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并且这种性别差异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
另外,在攻击的方式上,性别差异也比较显著,男孩较喜欢使用直接的身体攻击,而女孩则喜欢采用言语形式的攻击,而且年龄较大的女孩更多地采用间接的攻击;但在直接的言语攻击方面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这表明,儿童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同攻击行为的类型和儿童的年龄和身心发展阶段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模式。
什么在影响着宝宝的攻击行为?
1.生物因素
宝宝某些生理特征会对攻击行为的表现产生一定影响。有些攻击性强的儿童可能存在某些微小的基因缺陷。攻击性倾向的高低与雄性激素分泌量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男童比女童更容易发生攻击行为。
2.家庭因素
若父母对待宝宝习惯于使用暴力的方式态度,那么宝宝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其他儿童。父母是宝宝最早的模仿对象,儿童会模仿父母的侵犯行为。
有的父母只要宝宝做错事,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一顿,宝宝挨打后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一旦“转嫁”,就容易找别人出气,逐渐形成攻击行为。
又如,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宝宝说:“如果有人欺侮你,你要狠狠地揍他。”在大人的纵容下,宝宝容易发生攻击行为。
3.环境因素
由于儿童模仿性强,是非辨别能力差,因此,宝宝很容易模仿其周围的人或是影视镜头里人物的攻击行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攻击是观察学习的结果。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容易出现攻击行为。如果儿童经常看暴力影视片、武打片,玩暴力电子游戏,会使宝宝的攻击性心理得到加强。
而幼儿园是学前儿童生活、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在幼儿园里影响儿童攻击行为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教师负面的的态度、行为会引起幼儿的攻击行为。
宝宝出现攻击行为,怎样应对?
1.创造不利于攻击行为的环境。
生活在一个有良好家庭气氛、有充裕娱乐时间以及有多种多样玩具环境中的宝宝,攻击行为会明显减少。父母应多抽出时间陪伴宝宝,进行亲子活动,不让宝宝看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不让宝宝玩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不在宝宝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语言。
2.使用暂时隔离法,对宝宝的攻击行为“冷处理”。
将产生攻击行为的宝宝带到一个独立、较安静的空间,脱离集体,暂时不理他,用这种方法来“惩罚”,使其意识到他的攻击行为是错误的。让他思过、反省,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会向宝宝提供呵斥、打骂的攻击原型。这种方法针对2~5岁宝宝使用效果最佳。另外,隔离冷处理法可以和良好行为的强化结合在一起,效果会更好。
3.引导宝宝进行移情换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攻击者在看到受害者明显痛苦时,往往会停止攻击。然而,攻击性很强的人则不然,他们会继续攻击受害者。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移情技能,不会同情受害者。
当宝宝出现攻击行为时,父母可引导宝宝进行换位思考:“如果其他宝宝对你进行攻击行为,你会不会感觉到痛哭和不开心?”这样可以从本质上消除幼儿的攻击行为。
4.教宝宝懂得宣泄情感,疏导释放多余的精力。
父母和教师都应教育儿童要学会用合理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并提供给他们宣泄情绪的机会和途径。作为父母,可以陪宝宝做一些亲子游戏,带宝宝进行体育锻炼,采用谈话法、访谈法,多与儿童沟通,引导儿童用语言表达的方式宣泄情绪,与此同时也能及时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及需求。
在幼儿园,老师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竞赛性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等。在每次活动前,教师可让好奇心强又性格急躁、缺乏耐心的幼儿先操作、多发言。
户外活动时,喜欢冲跑的宝宝可以当教练,带领其他宝宝运动;分组活动时,多提供机会让这类宝宝当组长,这样既有约束力,又能使其发挥作用。
5.以榜样示范和强化的方法引导幼儿的正确行为。
“父母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影响宝宝情绪的主要因素之一。宝宝犯错,父母不问缘由的批评一顿甚至大打出手,无疑是树立了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作为父母和老师,要做到自树树人,这样我们才能以一个积极正面的形象,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下一代。
另外,对幼儿的攻击行为采取正负强化法,可以有效的减少幼儿的攻击行为。例如:
在幼儿对别人友好时,父母可以给予表扬、鼓励,使该行为长期保持,这属于正强化。
而出现不文明行为时,应对其进行惩罚,使他感到不愉快,这是负强化。
图画书阅读指导手册——攻击行为篇
根据我们多年的课题研究和实践经验,为爸爸妈妈们推荐一本应对幼儿攻击行为的图画书——《你真好》
书名:《你真好》
作者:宫西达也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总体介绍
善良的薄片龙救了霸王龙的命,原本粗暴的爱欺负弱小的霸王龙,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别人的善意。而且,薄片龙深信霸王龙也是个善良的家伙。在霸王龙心里,一颗爱的种子萌芽了。他喜欢上了薄片龙,所以违心地撒了不少谎,然而他心里很苦恼。当他怕失去惟一的朋友时,霸王龙想让朋友看到自己的真面目,主动吐露了自己的秘密。正如薄片龙说的那样,霸王龙再也不是个坏蛋了。他因为喜欢薄片龙,已经变成了一只温和体贴的恐龙了!
分步指导
Step1:封面
一只恐龙跟另外一只恐龙在海里说“你真好”。
爸妈可以这样讲
爸妈可以问自己的宝宝,为什么一直恐龙跟另外一直恐龙说你真好,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Step2:第1页~第4页
从前有只特别凶猛、粗暴的霸王龙,他经常欺负森林里的动物。小戟龙们被霸王龙困到了悬崖边上,霸王龙正准备扑过去……这时,悬崖崩塌了,小戟龙们跳到了一根树枝上,而霸王龙却跌进了海里。
爸妈可以这样讲
这只凶猛粗暴的霸王龙对别人粗暴、蛮横、不讲道理,在欺负别人的同时自己也食到了恶果。他认为没有人会来救他,他是一个孤独的人。爸妈可以告訴宝宝:你怎么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样来对待你。
Step3:第5页~第9页
霸王龙拼命挣扎,但还是沉进了海底。这时他感觉后背被人托了一下。接着他被弹到了岸上。他醒来的时候,发现有人在舔他的背,他坐了起来发现一只奇形怪状的恐龙在他身边,原来是薄片龙救了霸王龙,霸王龙心存感激要和薄片龙成为好朋友。
爸妈可以这样讲
1.爸妈讲故事时可以模仿霸王龙和薄片龙对话时不同的声音和语调。可以讲给宝宝,霸王龙觉得没有人会帮他,当薄片龙帮助他时,他心里暖暖的。说明霸王龙也渴望交到朋友的。
2.接着可以问宝宝:为什么霸王龙对薄片龙撒谎?是不是怕薄片龙也不喜欢自己。宝宝说出自己的看法后可以引导幼儿猜测明天他俩会发生什么事情。
Step4:第10页~第12页
第二天,霸王龙和薄片龙在大海浅水区散步,霸王龙给薄片龙讲陆地上的故事,薄片龙给霸王龙讲海里的故事。第三天,霸王龙背着薄片龙游遍了陆地上的山山水水。晚上,他们坐在礁石上,霸王龙对薄片龙说:“我们永远永远在一起,好吗?”
爸妈可以这样讲
爸妈可以问宝宝,为什么第二天,霸王龙和薄片龙在大海浅水区散步,第三天,霸王龙背着薄片龙游遍陆地?霸王龙和薄片龙哪一个会游泳,哪一个不会?原来是,霸王龙不会游泳,所以薄片龙和他在浅水区散步;薄片龙不会走路,他的四肢是用来划水的,所以霸王龙背着游览陆地。他们互相了解、体贴对方。
Step5:第13页~第18页
有一天,霸王龙带着红果子来到海边,他吼叫了几声,可薄片龙却没有出现,他很惊奇。到了天黑,薄片龙才慢慢地游过来,他被海里粗暴的恐龙咬伤了。霸王龙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搂住薄片龙的脖子说:“我们做永远的朋友呢,你不能死!”霸王龙走在岸上,对薄片龙表白道:“我就是那个曾经对你讲起过的粗暴、蛮横、爱撒谎的霸王龙。”
“不”,薄片龙说:“真正的你是一个体贴、温和的人,也是我唯一的朋友。”
爸妈可以这样讲
1.在薄片龙遇到危险时霸王龙也奋不顾身地跳下海去救它,并且还对薄片龙说了实话自己就是那个粗暴蛮横的霸王龙,为什么薄片龙没有生气,反而说霸王龙温柔体贴?
2.这时引导宝宝进行思考,听听宝宝的想法,最后可以总结说,当霸王龙的心里有了爱的萌芽之后,他被薄片龙的行为所感动,所以他的行为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