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思文
摘要:本文首先对老年人的需求及其自身特征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广州荔枝湾涌的使用现状,从老年人的视角探讨荔枝湾涌的滨水空间设计情况,最后提出若干优化建议。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and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en discusses the design of the waterfront space in Lizhiw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lderly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usage situation of Lizhiwan,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for Lizhiwan.
关键词:滨水空间;老年人;活动特征;荔枝湾涌
Key words: water front space;the elderly;activity feature;Lizhiwan
中图分类号:TU9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9-0162-03
0 引言
城市公共滨水空间是构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优化城市环境,并为市民提供一个自然休憩的场所,对于城市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从农业社会到工业时期,再到如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对滨水景观的规划与设计都有了更加深厚的认识,无论是从河流沿岸的土地开发、土地利用、功能定位还是交通系统等建设都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与关注。与此同时,随着目前我国城市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城市公共亲水空间也成为老年人最重要的活动空间之一,老龄化社会对于城市公共亲水空间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结合老年人的需求及其自身特征以及广州荔枝湾涌的使用现状,从老年人的视角探讨荔枝湾涌的滨水空间设计情况,并最后提出若干优化建议。
1 老年人在公共空间中的活动特征
1.1 活动领域性特征
领域性是指人在空间中的一种心理感受,这个空间能让人有安全感和认同感。这个活动领域涉及到社会历史因素、老年人的身心需求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且受到当下的环境和活动场所的制约。根据老年人的活动形式和特点,可将其分为个体活动领域、成组活动领域和继承活动领域三个方面。[1]
1.1.1 个体活动领域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一个独立的,不受外界干扰的安全领域空间。这个空间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保护性和明显的排他性。由于老年人生理上听力的下降,心理上社会认同感的缺失等因素都使得老年人与外界产生了较大的沟通障碍,从而导致老年人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老年人的这一活动领域需求的是一个安静的、安全的、私密的活动领域。
1.1.2 成组活动领域
当老年人与多个个体共同参与某种集体活动,并且逐步降低领域意识和自身防卫空间,这个区域称之为“成组活动领域”。老年人在这个领域空间中活动时,个人活动领域的意识会降低,逐渐向这个组合靠拢,从而逐渐增加这个组合的紧密型和凝聚力。由于老年人身体上机能的衰退,导致听力和视力的下降,在这样的活动领域中,往往会缩小老年人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更好的沟通目的。
1.1.3 集成活动领域
集成活动领域是有若干个成组活动领域构成的复合式活动领域。这个领域丰富了老年人的群体生活,提供了娱乐和交流的机会,有效地缓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1.2 活动地域性特征
老年人在特定的区域空间进行的习惯性活动被称为“地域性行为”。老年人活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老年人一般的活动范围是住宅区周边或者是优先逗留那些自己经常去且熟悉的地方。对于老年人来说,那些长期居住过的场所或者曾經长期逗留的区域往往有着较为深厚的感情。因此,老年人即便在日后移居别处,也会重返旧地甚至经常去这些地方逗留。
根据上述分析,在老年人户外活动的空间应该适当的增添一些历史元素和昔日的情怀,以满足老年人这一特殊的活动特征。[2]
1.3 活动时域性特征
老年人活动的时域性是指在不同地理区域、气候条件及季节时间等条件下老年人的活动意愿与行为特征。老年人活动的时间在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天气下,老年人的活动时间和内容也不尽相同。
老年人对于阳光的照射是有一定的需求。所以即使在盛夏,老年人也都喜爱进行户外活动,反而即便是多雨阴云时候,老年人易因无精打采的症状而减少外出活动的时间。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原来以工作和家庭为中心的忙碌生活将一去不复返。因闲暇时间增多而有了跟多的机会能进行自己喜爱的事情。[3]
2 荔枝湾涌案例研究
2.1 荔枝湾涌现状
荔枝湾是荔湾路、中山八路、黄沙大道、多宝路、龙津西路一带的水系的总称(图1),是个集娱乐、健身、休息、游玩于一体的开放式公共滨水区域,同时它也是老年人休闲娱乐、交流谈话的场所。其附近有众多景点,如梁家祠、文塔、西关大屋、陈廉伯公馆、蒋光鼐故居等。早在1999年荔湾政府便对荔枝湾提出了复涌提案,其提出以荔枝湖为建设中心,建立荔枝湾涌及湖边的风景,重建荔湾曾经的辉煌,并且对荔枝湾曾经的林园、寺庙、美食街等进行重建,对荔枝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4]
2.2 荔枝湾涌调查分析
本调查主要对在荔枝湾锻炼游玩的老人进行了调查,由于考虑到了他们的出行规律,所以我们选择了清晨和傍晚对老人进行调查,在荔枝湾涌进行问卷的发放,问卷发放一周时间,主要时间段为6:30到8:30、10:00到14:30、16:00到22:00。在一周时间内,发放问卷调查600份,有效回收547份,调查结果可信。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老年人对于日常休闲娱乐、锻炼都遵循就近原则,半小时内到达的占绝大多数。(图1)因为这些属于日常行为,使用频率高,为节省时间增加活动时间,老年人都会选择临近的活动场所。且在荔枝湾涌内被使用最多的就是亲水空间和空间小品,而草坪广场和植物花卉的使用者也不少。在调查中发现,空间小品的设施不够全面是老年人普遍反映的现象。同时,应不断加强植物花卉和亲水设施的建设,提高老年人的使用质量,并且在危险处应设置警告标志,加强安全建设。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文体活动是老年人来次空间的主要目的,文体活动主要包括羽毛球、踢毽子、棋牌类等活动,而观赏性活动则包括聊天、休憩、散步等。综上所述,在景观的设计上除了要设置一定的广场空间,休息座椅之外,还要适当地将老年和儿童的设施结合起来考虑。除此之外,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会带孩子来公园玩耍,在景观的设计上除了要设置一定的广场空间,休息座椅之外,还要适当地将老年和儿童的设施结合起来考虑。(图2)
另外,老年人对于荔枝湾涌的硬地广场,依旧存在诸多的不满意,在调查中发现,硬地广场路灯设置不完善,晚上容易出现没有灯光的问题,老年人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安全情况,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反应时间较长,对于出现的特殊情况,不能够做出及时的反应,易造成人身的损伤。除此之外,老年人对于荔枝湾涌公共设施的后期维修情况,满意程度不高,水景空间内存在座椅、路灯等公共设施被破坏的情况,但是长时间没有人进行维修和防护。在荔枝湾涌的建设中,应充分考虑这样的问题,并对这样的情况,加以改进。(图3)
2.3 荔枝湾涌空间设计策略
荔枝湾涌作为一个整体的城市公共亲水空间,应该从全局出发,结合广州夏季高温多雨,冬天湿冷的气候条件以及风俗习惯等,并考虑老年人对于在活动中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合理安排各空间布局与景观的关系,使之形成一个完善又统一的亲水空间。[5]
2.3.1 空间尺度的把控
对于城市公共亲水空间的设计,尺度的设计分布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供老年人活动的场所更是如此。老年人在城市公共亲水空间的活动空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相对较开阔的广场,二是私密性较高的空间,三是观赏性的亲水空间。荔枝湾涌的环境比较优越,周边的建筑物大多属于低层建筑,且广场设置在湖边,无建筑物遮挡。广场的周边种植了大量植物,且以乔木为主,非常适合老年人在此处进行康乐活动。但是由于植物过于茂盛,使广场过于阴暗,缺乏日照。因此,广场周边的植被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使其保证老年人使用的质量。对于私密空间,由于老年人在不同视角、位置或者是时间都会对同一景物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在私密空间中的植被设置需要注意季节的更换,多使用常青植物。而亲水空间则应该注意形成一定的空间层次,以此建立属于亲水空间的秩序。如公共空间到观景空间再到亲水空间,这里的观景空间作为过渡的“灰空间”,给老年人一定的心理暗示,对其行为变化起着一定的体型作用,使其心理状态逐渐过渡到另一种状态。
2.3.2 边界的设计
荔枝湾涌内的边界位置都是老年人利用率相对较高的空间。因此在亲水空间中,要特别注意边界的设计。边界处应多设置具有休憩性、观赏性的座椅和适量的园林小品,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从设计上带动老年人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除此之外,亲水空间的边界处理需要注重安全性,使用防滑防水材料,设置足够的安全设施和灯光照明设施。
荔枝湾涌的公共滨水活动场所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公共性强、尺度较大、围合度较低的广场。荔枝湾涌的临水广场绿树成荫,环境宜人且满足了这类空间需要有良好的通达性和视觉上的连续性的要求,较为适宜老年人进行各类室外活动,但是缺乏活动设施,且座椅也不够舒适。二是连廊、建筑小品等小型交往空间。这种空间尺度较小且形式多样,边界应该体现出私密性和领域性的平衡,满足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空间需求。荔枝湾涌的临水连廊较多以开放式为主,缺乏私密性空间。建议后期改造能增添具有私密性的连廊空间,以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2.3.3 安全舒适的设计
对于适宜老年人使用的滨水空间,最核心的就是安全性问题。老年人在滨水空间中的活动多种多样,所以在空间中的各个细节的安全性都要考虑到。在滨水空间的各出入口、道路的铺装都尽量使用防滑铺装,建筑小品和各种活动空间都需要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特征进行设计,遵循基本的安全原则。荔枝湾涌内的铺装大多以粗糙的石材为主,小部分采用木材。虽然石材铺装表面较为粗糙,但是作者亲测在雨水的冲刷下还是较为光滑,安全性不足。
老年人普遍体力较差,因此在城市公共滨水空间中的道路要平坦,如若有高差,应尽量设置坡道,并有明显的提示标志,且坡度应符合规定。荔枝湾涌内的道路较为平坦,有高差的部分大多为5级以下。但是阶梯分布较为分散,而铺装方式与平地无异,且无明显标志,老年人在路过的时候容易忽略导致危险的发生。
3 结语
荔枝湾作为周边老年人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正在逐步完善各類设施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之余,应该着力结合周边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使老年人能在其熟悉的地方安心、自在地进行日常活动。老年人在此进行游玩放松的同时,能够观赏两岸植被,同时,两岸景点,如文塔等,可以增加亲水空间的历史厚度感,更加吸引老年人的到来。这样的荔枝湾涌除了能更好地为广州服务,也能建设成为老年人的活动社区,让老年之间能共同交往、共同生活,增加彼此的交流互动。
3.1 创造能满足老年人身心需求的滨水空间
老年人通过参与社会活动,能提升存在感,保持身心健康,这对其尤为重要。社会活动能帮助老年人消除心理的失落感、孤独感等心理,使他们对生活保持积极的心态。荔枝湾涌在后期的建设中,可为老年人提供有动静之分的交往空间。动态类的活动空间主要包括:跳舞、瑜伽、毽类等活动,这种区域应该地面保持平坦且采用防滑材料,在活动的边界设置适当的活动设施供老年人日常使用。静态的区域则需要设置一些具有观赏性的小品和足够的座椅。动静活动空间都需要保证夏季有足够的遮阴,冬季有充足的日照,且两种区域之间有适当的过渡空间,使其互相不会影响,但又有一定的关联。
3.2 提高滨水活动空间的可参与性
荔枝湾涌的水岸线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平直线条为主,在降低了滨水空间的美感的同时也削弱了老年人在此处的活动积极性。希望荔枝湾涌在后期的维护和修整中能适当地加强滨水沿岸的设计,增加一些植被作为遮挡,丰富水岸线表现形式,其绿化除了应满足人们的普遍观感之外,也应方便老年人的使用,提高他们的视觉感受,吸引他们,尽可能提高滨水空间的使用强度。
参考文献:
[1]王欢.适宜老年人的公园绿地建设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
[2]刘东兰.福州市老年人户外环境景观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
[3]邓月华.居住区老年人户外环境设计研究——以武汉市为例[D].华中农业大学,2006.
[4]刘小丽.西关岭南园林景观的保护与活力再生——以广州新荔枝湾景观改造为例[M].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2011.
[5]关于规划建设广州城西江岸和荔枝湾古河道旅游资源的建议[M].荔枝湾园林学会,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