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芳
摘 要: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也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在新形势下,高中课堂教学引起广大教师的深思。高中地理课堂怎样实现高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为迫在眉睫之要务。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图文结合,将研究和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才能真正地实现课堂的高效,才能让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关键词:高中地理;现状;问题;图文结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2-00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2.024
高中地理課堂,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地理学科跨度大,与其他学科联系非常紧密。想要真正地学好地理科目,需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要有一颗海纳百川且精益求精的心。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但由于中考不考地理,所以使得学生对地理基础不重视,因而高中的深入学习就面临一个非常重大的难题。
一、高中地理课堂现状与问题
高中的地理分为必修和选修模块,必修内容有三本,必修一重自然,重点突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必修二强调人文,侧重人类如何作用于环境,必修三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结合初中区域地理部分知识,学习具体到某一区域的整治,以谋求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根据2017年考纲的变化,选修模块中,自然灾害部分暂时搁置,重点学习旅游地理与环境保护。在这些必修选修内容之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初中知识的回顾及深入学习,这就是地理学科必学的基础内容之区域地理。
无论哪本教材,对于地理来说一个突出特点是知识点多,碎,杂。单纯地参照课本,过分强调学生的记忆能力,势必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前前后后背诵不知多少遍,但仍然记不住,即便记住了,做题的时候又不会用,缺乏一种整体的、联系的思想,不能举一反三,不能透过表面抓住事物内在特征的一致性,进而用已学过的知识推断出所需的结果。
有一本教育学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要爱惜和发展青少年的记忆力。尽管学生时代是记忆的一个高峰期,但是滥用学生的记忆力,会抹杀和阻碍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与深入学习,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简单来说,单纯强调学生对内容的记忆,无益于“授之以鱼”,但我们要做到的是“授之以渔”。教会他们怎么学,怎样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有联系地记忆,是有利于学生进步的。而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这个载体,以地图为参照,以文字为基础双管齐下,双剑合璧,能够充分实现课堂的高效。那课堂上怎样做到图文相结合呢?
二、课堂上实现图文结合的方法
(一)抽象地图具体化,将图像转化为文字
高中地理教材中图像往往隐含着规律性的知识。每个图幅中,图例与注记是学生要了解的地图的语言,研究并掌握它们代表的内容,有利于我们对整个图幅的理解与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去剖析图像,通过读图分析图像所体现的规律性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例如,在地形图中,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地形,可以从图例与注记中可见。蓝色为海洋,绿色为平原,黄色为山地丘陵。当看到这些颜色的布局,可以让学生有一个直观上的认识,并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将平面的地图能够和具体的实际地形联系起来,变平面图为立体图,将理论实际化。在一次一次的实践当中,让学生能够实现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反映,只要拿到地形图,就能瞬间作出反应。这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面对课本及相关题目时,能够胸有成竹。
再例如,气候类型的判读是区域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考试时常考的知识点。在学习气候部分时,存在三大方面的难题:气候的成因;气候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判断。无论哪个难题的攻克,都离不开图的作用。首先说气候成因部分,气候影响因素主要有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状况,分析两种因素的影响,必须结合理论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全球地形图,洋流分布图等,多种作用综合作用,形成当前可见的多种气候类型。其次是气候的分布,在了解气候成因的基础上,结合上述三幅图,可以判断某种气候的分布。而气候类型的判断,更是需要结合各种气候数据资料图,通过对数据图的分析,结合所掌握的气候特征,进一步分析出其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二)强化文字的作用,变文字为图像,赋予其形象化,加深学生的印象
文字变图像,就是把教材中用文字高度概括而隐含丰富的地理图像的教学内容转化成简洁明了的图像,用图像准确地表现地理知识的过程。运用此法,教师必须深挖教材的知识层次,精心设计构思巧妙、形象鲜明的图像,使图像能够充分反映地理事物及其规律的本质特征。例如,大气环流的学习中,课本中给出的文字,每个字都认识,但是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文字组合起来的含义,那是课本看多少遍都很难吃透的,这时,变文字为图像,就成为掌握该部分的一个有效的方法。首先画出一个简易的地球,近圆形就可以,并按照比例划分出赤道,南北纬30度和南北纬60度及南北极点,在图幅的侧面明确出什么地方是近地面,什么地方是高空。通过热力原因确定出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再通过动力原因,得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气压带得出之后,以高低压之分,按规律得出相应的风带。如此变静态为动态,有利于学生对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学习。
(三)图文结合,双管齐下,谋求高效
用图像来表达地理教学内容是地理教材的显著特色。地图和地理各种统计图表承载了各种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规律、发展变化等信息,是获取地理信息进行区域比较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必须始终引导学生经常练习从地图中获取知识,要养成一种意识,一种习惯。切实实现以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知识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地理教材中的图像系统把较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具体化、形象化,并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深刻地揭示了地理现象的本质、规律和特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为基础,文字在课堂学习中的地位也绝对不可以轻视。文字中所蕴涵的很多内容是图幅无法完全阐释出来的。例如,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从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某一区域的地形变化状况,但是总体的特征,地形对气候及对河湖的影响,都需要课文中的文字给出我们最为精确的解释。只是这些解释要想能够让学生尽快掌握,并充分理解,必须配上地图才会更加合适,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强调地图、图表的作用,并不是否认文字部分的地位。文字解析,正文讲解都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文字讲解的基础上,加强地图的作用,将文字与直观的图幅有机结合,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度,同时以形象化的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充分发挥图文的共同作用,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自主地位,从而提高地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地理课堂的高效。
参考文献:
[1] 于春岩.如何有效地在高中地理课堂使用地图教学[J].神州,2014(11):196.
[2] 李伟.浅谈高中地理地图教学[J].学周刊,2015(1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