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一、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思维模式
第一,更新优生概念。首先,优生是一个相对概念,孔子弟子三千,贤人72,他的优生率只有2.3%,孔子弟子优生比例是很低的;而高考升学率已从很少部分学生可以升学扩展成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升学,仅从升学角度讲,优生的概念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其次,优生校际化、班际化也会发生变化,由于实行选课制,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了过去行政班的范围,跨班、甚至跨校选课也成为可能,优生不再属于某个班,甚至某个学校,因此,学校应将优生概念放在一个更大的空间来思考。
第二,反思教学模式。近些年,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要在新的时期高位求进,追求高考新的突破,在相同的生源状况下应该看谁的教学模式先进、科学。换言之,学校应针对自己的生源实际,构建校本教学模式,探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第三,通过对点定位,落实面向人人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从高一开始就关注和思考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针对不同学生,针对学生差异,结合高一学生兴趣初显、才华初露的特点,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每一个学生得到足够的关注。
二、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是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关键任务
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求学校明确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
第一,基于立德树人的宗旨,这是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
第二,基于学校的价值追求。结合学校的文化传统和办学实际,体现学校特色,在课程建设中促进学校发展。
第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变知识点教学、考点教学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以学科素养的达成度为基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建立新的教学组织形态,适应新的教育教学需要
第一,《实施方案》中,统一高考科目设置的语文、数学、外语,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这与现行高考的差异在于:数学不再分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考生的起点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层次就显得更加明显;外语提供的两次考试机会,学生个体学外语所耗时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从这两个角度讲,分层教学的教学组织形态呼之欲出,传统单一的班级授课制遇到挑战。
第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学生高中毕业的重要依据,也是升学的重要依据。作为高中毕业的依据,学生要完成符合毕业学分的要求;作为升学的依据,考生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选择3个科目计入高考成绩。这样,选择走班的教学组织形态应运而生。编制选课指南,完善选课系统,探索走班形式等都是学校的配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