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怀跃
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使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倾吐的快感。”可见,要写出好文章,必须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二是要学会如何表达。因此,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应立足课堂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在选材和表达上的特点,从点切入,读写结合,从阅读中学习写作。下面谈谈我在在阅读教学中开辟作文新天地的几点做法:
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感培养,使作文表达生动
1.积累语言,培養语感
积累是小学生写作的第一步,没有语言的积累,就不能在习作中很好地表情达意。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 教师在教学中应具有“积累”意识,充分挖掘文本中的“亮点”,如读着《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写得非常生动,我让学生朗读、背诵、默写并摘录相关的语句,学生在读写中受到启发,明白写处景色,要按一定的顺序,抓住景色的特征进行描绘;还可展开想象,利用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去描写。课后叫学生以“家乡的一处景色”为题写了一段话,发现他们自然而然地就用上了文中的一些优美词句和修辞方法,而且还写得较为生动,不至于提起笔来没话写。
2.品味语言,培养语感
语感的获得还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言语直觉、经验的低层次上,还必须进行适当的语感分析,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句子中词语的删留让学生讨论,在比较中深入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把具有丰富内涵的词语改换成另一词语,让学生在比较中推敲。阅读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对原文的句子进行改换,在比较中体会不同文体语言的不同特色,把学生对言语的形态感受上升到言语品格的理解。
二、在阅读教学中领悟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指导作文表达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
注重仿写。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的文章写作特点上突出,有的标点符号典型,有的文章过渡突出,有的文章引入独特等,引导学生模仿学习作者的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方法和技巧迁移运用,感悟并掌握其表情达意的技能,把学与练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训练契机,在写话中提高作文能力
1.联系阅读文章让学生进行补白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或叙述描写留有发挥的余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能善于挖掘教材,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依托课文找准训练点,从而创设情境,那么学生就会像一颗种子的发芽生长找到了适宜的气候,水份,有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联想的积极性就高涨起来了,想象的翅膀也展开了。
2.情节延伸想象描写
有许多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留给了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因此,教学时我常常利用此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展开合理想象延伸课文内容,对文本进行续写。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从好的练笔中可看出学生是在语境中学习课文,以笔归纳了自己的思维、想象、情感等,他们对课文、语言的理解更加透彻,因而能比较迅捷地加以表达,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得到发挥,在品读文本,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阅读习作能力。